-
刘应秋 编辑
刘应秋(1547~1620)字士和。江西吉水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朱国祚榜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
字:士和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江西吉水
出生日期:1547年
逝世日期:1620年
本名:刘应秋
他疏论首辅申时行“不能抒诚谋国,专事蒙蔽。”不久,召为中允,官至国子监祭酒。刘应秋素负才气,唯好讥评时事,以此招致忌妒。有人撰写“忧危竑议”,在京城散布。御史赵之翰认为是大学土张位主谋,刘应秋等为预谋。遂将他调出京城。刘应秋遂以病辞官归乡。卒谥文节。著有《刘大司文集》等书。其子刘同升为崇祯十年(1637)状元。
刘应秋,字士和,江西吉水人。是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及第第三人,即探花,初授编修,累迁南京司业。官至国子监祭酒。曾上疏弹劾首辅申时行:“不能抒诚谋国,专事蒙蔽。”为一代名臣。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与刘应秋是同科进士。二人同朝为官,意气相投。汤显祖见其子刘同升聪明好学,便把小女詹秀许配给他。后小女早夭,但刘同升始终承认他们之间的翁婿关系,对汤显祖十分敬重。汤显祖的“玉茗堂”落成时,刘同升还以女婿身份登门拜贺,并题一对联曰:“门满三千徒四海,斗山玉茗;家传六七作万年,堂构金汤。”
万历十八年冬,疏论首辅申时行言:“陛下召对辅臣,谘以边事,时行不能抒诚谋国,专事蒙蔽。贼大举入犯,既掠洮、岷,直迫临、巩,覆军杀将,频至丧败,而时行犹曰‘掠番’,曰‘声言入寇’,岂洮、河以内,尽皆番地乎?辅臣者,天子所与托腹心者也。辅臣先蒙蔽,何责庶僚?故近日敌情有按臣疏而督抚不以闻者,有督抚闻而枢臣不以奏者。彼习见执政大臣喜闻捷而恶言败,故内外相蒙,恬不为怪。欺蔽之端,自辅臣始。夫士风高下,关乎气运,说者谓嘉靖至今,士风三变。一变环境严嵩之黩贿,而士化为贪。再变于张居正之专擅,而士竞于险。至于今,外逃贪黩之名,而顽夫债帅多出门下;阳避专擅之迹,而芒刃斧斤倒持手中。威福之权,潜移其向;爱憎之的,明示之趋。欲天下无靡,不可得也。”语并侵次辅王锡爵。时主事蔡时鼎、南京御史章守诚亦疏论时行。并留中。应秋寻召为中允,充日讲官。历右庶子、祭酒。
二十六年,有撰《忧危竑议》者,御史赵之翰以指大学士张位,并及应秋。所司言应秋非位党,宜留。帝命调外,应秋遂辞疾归。初,御史黄卷索珠商徐性善赇,不尽应,上章籍没之。应秋詈卷启天子好利之端。男子诸龙光奏讦李如松,至荷枷大暑中。应秋言一妄人上书,何必置死地。时词臣率优游养望,应秋独好议评时事,以此取忌,竟被黜。归数年,卒。崇祯时,赠礼部侍郎,谥文节。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