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兰友 编辑
林兰友,字翰荃,号自芳,别号砥庵,明万历廿二年(1594年)生于福建省兴化府仙游县连江里枫亭渔街(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兰友社区)人。 他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就读塔斗山会心书院。
明天启七年(1627年),乡试中举,崇祯四年(1631年),他拜辞爹娘,赴京应试,登进士第三甲39名,耀宗荣祖一时。先后任广西临桂县县令、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浙江按察司任散员、浙江按察司任散员、光禄丞、考功员外郎。弘光元年(1645),南明唐王朱聿键策立福州,年号为“隆武”。翌年二月,唐王起用林兰友为太仆寺少卿,山西道监察御史,兼巡按督学江西,后擢升佥都御史。隆武政权灭亡,南明鲁王朱以海监国,连续擢升为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理抚讨军务粮饷,督师泉、漳,保家卫国,举兵复明。
是年九月,清兵大举南下,明王朝力弱势败,兰友见明祚告终。立下誓曰:“生,头不戴清朝天;死,脚不踩清朝地。”携带家眷遁入海岛隐居15年。期间口粮时有不济,每遇风涛涌起,或海月朗照,常悲歌痛哭,自称“万死孤臣”,坚定意志,不为艰难困苦的环境所动摇。
监国鲁三年年(1648)秋,林兰友携家带眷先后寓居于厦门、南日、湄洲及平潭等地。至永历十三年(1659)五月初一逝世,在海上有十二年之久,继续进行抗清活动。
永历十三年(公元1659年),林兰友病死在莆田县南日岛上,终年六十六岁。遗命墓碑书“罪臣”,而不写官衔。
中文名:林兰友
出生日期:1594年
逝世日期:1659年
出生地:仙游
明天启七年(1627年),乡试中举,崇祯四年(1631年),他拜辞爹娘,赴京应试,登进士第三甲39名,耀宗荣祖一时。
林兰友初授广西临桂县令时,这个地方豪强互相勾结,无法无天,他不畏权势,高悬明镜,惩凶除恶,上下肃然,安定社会秩序,政绩卓著,受到人们好评。崇祯十一年(1638年),受命晋京,擢任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斯时,杨嗣昌等弄权误国,朝政日非,朝野意见纷纷,林兰友同黄道同、刘同升、赵士春、何楷等忤旨连续三次上书弹劾,当时京都有“五凤齐鸣”之谣,誉满京城。他上《长安五谏》书,“发奸剔弊”,连续上书参劾张至发、薛国观、杨嗣昌、田维嘉的负国之罪,此事触怒崇祯帝,幸得黄道周、刘同升、赵士春、何楷的上书保奏得救,贬谪浙江按察司任散员,时称“长安五谏”,人称“铁面御史”。后嗣昌东窗事发败露,崇祯有言:“林卿有先见之明”。特旨赐恩起官光禄寺丞,后擢为南京吏部考功员外郎。
崇祯十七年(1644),林兰友被农民义军所执。义军劝说他归顺,他却矢志不移,义军软硬兼施,难图转念,乃于炎夏之日,裸其身置于石板上任凭烈日曝晒,严禁滴水润唇,历时三昼夜。他舌燥口干,股肤焦裂,日晕夜寝,神昏志明,宁死不屈。虽受严刑酷拷,仍忠贞不二,视死如归,决心为明王朝陪葬。后清兵入关,农民义军撤离北京,他逃离北京,经由天津乘舟南下,漂泊在海上。
当时有同乡巨商李道者,行商京城,闻讯骇然,奔波营救,不惜倾资,租得王爷马匹,直闯禁场,用人参汤浸湿巾帻,佯作劝降状,驰骑而过,责曰:“晒死汝!”智投参汤巾复其口鼻,兰友吮吸渐苏,不死。时清兵入京,在一片混乱之中,林兰友逃离北京,经天津乘船南下,漂泊在海上,在感国破家亡。作《瓦瓯》一诗:“翻作酒杯覆作砚,瓦瓯蓬底元黄变。亢图易筑总堪怜,髯老秃翁今变面。醉去几志东海深,醒时犹思西山见。弹琴种菊者何人,千古流风于一线。”
弘光元年(1645年),南明唐王朱聿键策立福州,年号为“隆武”。翌年二月,唐王起用林兰友为太仆寺少卿,山西道监察御史,兼巡按督学江西,未职之前,又升任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总理抚讨军务粮饷,督师泉、漳,举兵复明。后擢升佥都御史。是年九月,清兵大举南下,明王朝力弱势败,兰友见明祚告终。立下誓曰:“生,头不戴清朝天;死,脚不踩清朝地。”携带家眷遁入海岛隐居15年。期间口粮时有不济,每遇风涛涌起,或海月朗照,常悲歌痛哭,自称“万死孤臣”,坚定意志,不为艰难困苦的环境所动摇。
隆武政权灭亡,南明鲁王朱以海监国,连续擢升为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理抚讨军务粮饷,督师泉、漳,举兵复明。是年九月,清兵大举南下,明王朝力弱势败,明廷祚终。但兰友极意再图兴复。遂以明旧臣王忠孝、唐显悦、林性深、黄骧陛、黄寅陛等人,组织义军在陆地与海岛继续与清军周旋多年。
监国鲁三年年(1648)秋,林兰友携家带眷先后寓居于厦门、南日、湄洲及平潭等地。至永历十三年(1659)五月初一逝世,在海上有十二年之久,继续进行抗清活动。
南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五月初一日,林兰友病逝福清县海潭岛(今平潭岛)上,寿终66岁。遗命墓碑书“罪臣”,而不写官衔。 故后,竹床苇席,桐棺布被,寄榇海岛,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仙游知县田 ,访其孙林继昌、林继祖,饬其营葬,运柩回乡,葬于枫亭九社村登土乾内磨山,土名鸡母山,为慰忠魂遗愿,下葬塘穴中以铁链悬棺。署县事田某为林都御史撰写墓志铭。
林兰友民族气节,忠贞不渝,浩气长存,乃氤氲于兴化的壶山兰水之中,后世有口皆碑。雍正年间,邑人祀林兰友为县学之忠义祠。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奉旨赐币建祠,有司春秋致祭,咸丰十年(1860年)为供奉林兰友,并和蔡襄、陆秀夫立祠祀于锦屏山天王院之内“三贤祠”。兰友祠宇今犹在,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纪念这位先贤,1944年,家乡人民将枫亭鱼街易名为“兰友街”,沿用至今。
从子:林炅,字孟炅,博览群书,入清不应试。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由仙游县令田浥出面帮助将兰友棺柩迁回枫亭安葬。
清雍正年间,入祀具学忠义祠。
乾隆五十三年(1789)奉旨在枫亭建兰友祠。
咸丰十年(1860)又与蔡襄、陆秀夫一起入祀建于枫亭天王院的“三贤祠”。
1944年,乡人为纪念他忠贞不二的精神,把鱼街易名为兰友。
林兰友所作诗词:
瓦瓯
翻作酒杯覆作砚,瓦瓯蓬底元黄变。
亢图易筑张堪怜,髯老秃翁今变面。
醉去几志东海深,醒时犹思西山见。
弹琴种菊者何人,千古流风兹一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