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祚 编辑

明朝末年军事人物

刘兴祚(?—1630年),辽东开原人,明朝末年军事人物,后金称他为刘爱塔,朝鲜称他为刘海。

刘兴祚在努尔哈赤尚未称汗建国之际就已隶其麾下,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并夺取辽东后,他累升副将,镇守辽南的金、复、盖等州。自天启二年(1622年,天命七年)起,他密谋通明,虽被后金降职闲置,但未遭处死,继续替明朝潜伏后金,输送情报。天启七年(1627年,天聪元年),他参与阿敏征讨朝鲜的丁卯之役,与朝鲜谈判缔盟。崇祯元年(1628年,天聪二年),他以诈死的方式逃到明将毛文龙控制下的皮岛。翌年,毛文龙被袁崇焕所杀,他被袁崇焕委任参与管理东江镇,升参将,管副将事。

己巳之变爆发时,他在锦州,未随袁崇焕西援京师。后被孙承宗委以防守永平一带的任务。崇祯三年(1630年,天聪四年)正月,他在两灰口遭到后金军攻击,战死沙场,崇祯帝给他提拔三级,赐祭六坛。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刘兴祚

别名:刘爱塔、刘海

所处时代:明末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辽东开原

逝世日期:1630年

逝世地:永平两灰口

最高官职:副将(后金);参将管副将事(明朝)

人物生平

编辑

投奔女真

刘兴祚是辽东开原(三万卫)人,相传其祖上是从榆林迁来的。 在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二,故常被称为“二哥”。 其弟刘兴治曾言他们兄弟“家世业儒,颇知礼法”。 周文郁也说他“家颇殷实,自幼稍读书,知大义”。 后来,他还曾与朝鲜人酬唱诗歌 ,可知他生长在一个读书人家庭。但又有萨尔浒之战中的朝鲜俘虏李民寏记载他“粗知文字”,并且理解不了“四郊多垒”等深奥成语 ,可知他的文化素养也是相当有限的。、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刘兴祚流落建州女真(关于其原因的不同说法,参见“人物争议-投金缘由”目录)。 刘兴祚流落建州女真后,得到努尔哈赤的赏识,据说其机缘是努尔哈赤的福晋病重,吃了刘兴祚给的药后痊愈。 努尔哈赤授予他备御之职,又为他起了一个女真语名字“爱塔”(一说汉语“爱他”的谐音 )。到努尔哈赤分拨国中自由民给诸子侄专主时,刘兴祚被分给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创立八旗时,他成为正红旗下的甲士,又娶了代善之子萨哈廉的乳母之女为妻。后金开国后,他成为后金汉官中的第三号人物,地位仅次于抚顺额驸李永芳和施吾里额驸佟养性

服官后金

天启元年(1621年,天命六年)三月,努尔哈赤攻取辽沈地区,并升刘兴祚为游击,镇守金州。其时明朝百姓纷纷逃亡海岛,他致书劝降,使十五岛之民尽数归顺。四月,他与从登州渡海而来的明军交战,射死四人,生擒二十七人,夺回两千余名百姓。后又在广鹿岛一带擒获了姓何的明朝游击将军,俘二千人,获金一百两、银一千三百两,其后又击退了来自登州的进攻,射死明军七人。六月,明朝使臣刘鸿训等从海路出使朝鲜,宣读明熹宗登极诏,遇风漂到金州沿岸海岛,刘兴祚得报,前去捉拿,刘鸿训等已走,但来不及上船的五十二名朝鲜人和九十名明朝人被俘。因此功绩,努尔哈赤擢刘兴祚为参将,赐银五百两及鞍马、盔甲、甲蔽手、撒袋、箭二十枝及帽靴、腰带等物。 七月,明朝游击毛文龙发兵奇袭镇江堡,擒获后金派驻当地的游击佟养真,努尔哈赤于月底派人巡视金州,又命刘兴祚从金州退驻盖州。 八月十二日,努尔哈赤擢刘兴祚为副将 ,兼守金州、复州 ,同年九月,刘兴祚擒获明军船只一艘,俘虏备御二人、军士三十七人。

刘兴祚早就对后金压迫汉人逐渐不满,他本人也常被主人代善夺走马匹或财物 ,因此萌生归顺明朝之心。早在毛文龙袭镇江之前,他就被毛文龙策反,毛文龙称赞其“忠义”。 到了天启二年(1622年,天命七年),明朝督师孙承宗从海州士兵杨朝文那里得知刘兴祚的内心想法,派杨朝文去与刘兴祚联络。 刘兴祚又在天启三年(1623年,天命八年)二月派生员金应魁带着他的密信去找登莱巡抚袁可立及登莱总兵沈有容,称自己“欲反正内应,以报中国”,并求免死票。袁可立并未完全相信他,而是从“因间用间”出发接受其降,于二月二十三日写免死票和加衔札付,由沈有容转交金应魁,并将金应魁送回。刘兴祚约定七月献城归顺。复州备御王丙对努尔哈赤忠心耿耿,刘兴祚想在归明前除掉他,准备向努尔哈赤告发王丙之罪,王丙抢先一步,举报刘兴祚谋反(一说在此前毛文龙派去接应刘兴祚的官兵被刘兴祚的部下马聪、金应魁引上岸挖民间窖藏银钱,后金兵发觉后俘虏四人,四人招供刘兴祚通明 )。努尔哈赤派代善等于六月二十八日赶到复州,查得当地密谋归明属实,便杀尽当地男丁。刘兴祚之弟刘兴仁和王丙都被处死。 刘兴祚却未被处死,只是降为参将。

此后直到努尔哈赤去世,刘兴祚都处于赋闲的状态。在此期间,他与孙承宗及宁前道袁崇焕、东江总兵毛文龙秘密联络,传递情报。 天启六年(1626年,天命十一年),他又升为副将。 皇太极即位后,他得到了“倘失职获罪,依法赎罪,此职子子孙孙世袭罔替”的许诺。 天启七年(1627年,天聪元年)阿敏东征朝鲜(丁卯之役)时,刘兴祚也从征,并被阿敏派到江华岛同朝鲜方面谈判。刘兴祚在公开场合对朝鲜国王李倧十分严厉,但私下对朝鲜人表示“以我为金国之将乎?我心不然” “俺虽在奴,心原在南朝(明朝)” ,又密函劝告朝鲜“速将粮米转送空地处窖埋,人与畜躲于深山远岛,毁烧草束”,不要同后金盟誓,阿敏自然会撤军。 但李倧选择听从朝鲜降将姜弘立之劝,与后金盟誓,朝鲜方面亦评价刘兴祚为“反覆狙诈之人”。

投奔明朝

刘兴祚从朝鲜回到后金后,经常向毛文龙索要空白札付,一次往往数十甚至上百张,在上面填写后金汉人的姓名,夜晚密投他们家里,等待他们回复。结果每次仅有寥寥数人敢回复。他又用皇太极给他的赏赐来结交同样被后金压迫的“鱼皮夷种”(赫哲族),说这些是毛文龙给他们的东西,约定明军平定后金时一起响应。 袁崇焕去职后,明朝总兵(可能是祖大寿)派人联络刘兴祚,却被泄露,后来刘兴祚用计使自己免于怀疑。 刘兴祚又派两个仆人联络毛文龙,途中被捕,皇太极杀了仆人,抓了刘兴祚,但不久就将他释放。

等到崇祯元年(1628年,天聪二年)春,刘兴祚认为正式投奔明朝的时机已经成熟,便策划逃出后金。皇太极和其他后金贝勒有所察觉,准备加紧管束,但与刘兴祚过从甚密的库尔缠为他极力担保,说:“此人忠诚,断无潜逃之理,似此诬辞,使彼闻之,何以自安?”皇太极等也就暂时放了刘兴祚一马。九月初,刘兴祚利用皇太极即将西征林丹汗的机会,将潜逃计划付诸实施。当时,他住在沈阳城内,为了出城,他先故意与自己的妻子吵架,然后假装自缢,让妻子看到。他的妻子上报皇太极后,皇太极让他搬到城外住。接着,他让弟弟刘兴贤先逃到皮岛,然后又对外宣称“吾弟已逃,吾必被诛,吾当自经死”,又留了两封遗书,让自己的两个妻子分别交给自己的主人萨哈廉和与自己有交情的达海,表示自己被谗言陷害,迫不得已自杀,并让家人带去给好友库尔缠的信,说将自己埋在扎木谷。等到两妻都外出送信后,他就抓住一个与自己身材相似的盲人,将其灌醉后缢杀,然后换上自己的衣服,再将尸体烧掉,然后潜逃皮岛。达海、库尔缠接到信后,赶到刘家,发现烧焦的尸体和残余的衣服,以为真的是刘兴祚,便抚尸大哭,接着上报皇太极,皇太极令刘兴祚之子刘五十袭职,从征林丹汗。 其弟刘兴治利用埋葬刘兴祚假尸体的机会也潜逃皮岛。 据毛文龙所说,刘兴治是在九月二十五日后金与他所属明军交战时在阵前倒戈来降,还带了四百余名女真兵(袁崇焕称实为二十人)。 刘兴祚逃到皮岛后,被毛文龙藏在属下毛有杰(耿仲明)家中,以防事泄而累及刘兴祚在后金的家属。 然而,皇太极在不久后还是从来到后金的汉人那里得知刘兴祚兄弟已潜逃的消息,下令逮捕刘兴祚的八旬老母及其妻儿还有其他兄弟,关进监狱。

崇祯二年(1629年,天聪三年)二月,毛文龙奉旨与袁崇焕议事,袁崇焕让他带刘兴祚一起来宁远。 起初刘兴祚投奔毛文龙时,毛文龙对他“倾心尊敬,所言皆从,不以将官待之,一以尊客相接” ,穿着跟毛文龙的子侄一样的巾服,更有毛文龙送给他女子和房子的传闻。 不久后,刘兴祚发现毛文龙的塘报里把自己的归降说成毛文龙在阵前招降,非常不满,又在皮岛目睹毛文龙种种不法之举,屡次规劝毛文龙,但毛文龙不听,接着又向袁崇焕禀告毛文龙“搔扰属国(朝鲜),瞒昧忠心”等事。 有人认为这种密告很可能发生在袁崇焕在宁远见刘兴祚的场合。 当时,包括袁崇焕在内的明朝君臣还不是很信任刘兴祚 ,崇祯帝命袁崇焕及登莱道王廷试核实刘兴祚是否真正归顺,经过调查,王廷试确信刘兴祚来归非诈,建议“赐敕宣谕,量加虚衔,以固其志”。 刘兴祚遂于闰四月十四日被崇祯帝任命为游击将军。 六月,毛文龙被袁崇焕所杀(关于刘兴祚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参见“人物争议-杀毛作用”目录),其后袁崇焕分东江镇二万八千官兵为四协,刘兴祚领其中一协。 八月,袁崇焕派徐敷奏整顿东江军务,改为东、西(左、右)二协,以刘兴祚领右协(即西协,古代以西为右)营,刘兴治领平夷营,与刘兴基、刘兴贤等共居皮岛,“东江精锐三千余及收降蓄养夷丁七百余皆属之”,又以刘兴沛为参将,另领精兵二千二百名,屯驻长山岛要地,同时奏请暂虚岛帅(东江总兵)以候有功者,意在未来将东江镇交给刘兴祚,而进一步的意图可能是以刘兴祚为媒介来与皇太极交涉。 刘兴祚大约在此期间升任参将,管副将事。 与此同时,刘兴祚通过潜伏明军中的后金奸细王子登来与皇太极接上头,诱使皇太极发兵来攻皮岛,声称自己将充当内应。皇太极没有听从,催促他赶紧回到后金,刘兴祚以各种理由推诿,约定来年(1630年)三月再通信。

战死沙场

崇祯二年(1629年,天聪三年)九月底,刘兴祚偕其弟刘兴贤来锦州,与袁崇焕商议军机,袁崇焕嘱咐他们回皮岛练兵,并管理岛上军民,但因秋天风高而未及回岛。 十月下旬,皇太极率军从大安口等处入塞,己巳之变爆发。袁崇焕领兵入关,西援京师,刘兴祚却未被带上,因为他是新附者,尚未得到明朝全面信任(一说是袁崇焕欲领刘兴祚西援,但刘兴祚以自己手下无兵为由未去)。宁前副使孙元化拨兵八百余(一说六百),令刘兴祚西援,刘兴祚畏于人言,也不敢西援。十二月,袁崇焕下狱,孙承宗再次出任督师,十四日抵任山海关,刘兴祚偕其弟刘兴贤马上前往山海关之西拜见孙承宗,孙承宗下马车安慰道:“我们之间的约定迟来了十年啊!你来得为何这么晚?”刘兴祚握着孙承宗的手留下眼泪,哭诉自己受到猜疑之苦恼,孙承宗表示对他完全信任,刘兴祚十分感激,愿为之尽力,孙承宗遂安排刘兴祚率四千人防守山海关内的永平一带。当年除夕,刘兴祚与王维城、陆自强、马光远等在青山营、冒儿头、太平路一带袭击后金,取得战功,据说斩首超过六百级。

崇祯三年(1630年,天聪四年)正月初二日夜,皇太极正布署后金军围攻永平城,得到青山之役败报,于是召集诸贝勒,说:“朕思擒刘兴祚胜得永平,彼忘朕格外恩养,诡计潜逃,被上天谴责,仍为我擒,未可知也。”遂派阿巴泰、济尔哈朗等率五百士兵追捕刘兴祚。翌日,刘兴祚率八百骑兵押解后金兵首级赴永平报验,在两灰口遭遇后金军,由于驮马逃走,所以他没能披甲,便穿着箭衣力战,从卯时打到申时,最终身中两箭两刀,被济尔哈朗所杀,尸体被驮在马上带走。其弟刘兴贤亦被俘。 刘兴祚的尸体一度被库尔缠等妥善埋葬,皇太极不允,将其尸拖出,由原主代善及其二子岳托、萨哈廉将他尸体砍成三段,库尔缠又为他收尸,用被子裹住,放在树上。

身后风波

刘兴祚虽然战死,但明朝方面又传闻他不仅没死,而且投降后金,暂署东江镇事的副总兵陈继盛于四月将此传闻密报孙承宗,还说已被后金俘虏的刘兴贤秘密写信招降尚在皮岛的刘兴治。刘兴治也听到类似传闻,加上刘兴祚麾下的吴坚忠来到皮岛,向刘兴治密告关内对刘兴祚的疑心以及将以调兵为名杀死刘兴治等谣言,恰好孙承宗调兵檄文传至皮岛,刘兴治便信以为真,于四月十一日借为其兄设斋招魂之机,杀死前来吊唁的陈继盛等东江将领,自领东江镇。 孙承宗鉴于盘踞关内四城的后金军尚未驱逐,遂对刘兴治采取怀柔之策,派周文郁加以招抚。刘兴治受抚并上报其战功、献上其所斩获的后金军首级,孙承宗这才上疏为他说情并请求褒恤刘兴祚。七月,崇祯帝升刘兴祚三级,授予他的儿子刘大缙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职;八月,崇祯帝为刘兴祚赐祭六坛,造坟安葬。 在此期间,皇太极也一度释放刘家兄弟,意在笼络刘兴治。崇祯四年(1631年,天聪五年)三月,皮岛再度爆发兵变,刘兴治及其在皮岛的家族成员全部被杀,皇太极听说刘兴治生前要杀皮岛的女真降丁,便将刘家所有男子都处死,妻女没为奴隶,只继续供养其老母。

主要影响

编辑

抚辑辽南汉民:刘兴祚在后金期间,主要负责镇守辽南,还兼理民政,安抚当地汉民,金、复、海、盖四州百姓都信赖他。 他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去保护辖下汉人百姓。十二月,刘兴祚由于没有按期完成征收粮草、银、铁等物以及拒绝在其辖下各地实行女真人与汉人合居的命令,受到努尔哈赤的申斥 ,翌年三月,刘兴祚又逮捕了正蓝旗穆哈连总兵官属下勒索汉民财物的马姓守堡,为此不惜与穆哈连直接冲突。 六月,盖州汉民向刘兴祚控告合住的女真人强横霸道,刘兴祚请求努尔哈赤干预。 同时,都司李继孝向努尔哈赤举报南四卫长期拒派应差的牛,而刘兴祚对此负有直接责任,都堂虽已三令五申,刘兴祚却置之不理。

向明传递情报:天启三年(1623年,天命八年)刘兴祚归明企图受挫后,开始充当潜伏在后金的明朝间谍,不断向明传递情报。天启五年(1625年,天命十年)柳河之役时,他身在牛庄,欲作为孙承宗的内应,但随后被召还沈阳。努尔哈赤大举进犯宁远,刘兴祚提前向宁前道袁崇焕传递情报,为明军在宁远之战中的胜利做出贡献。天启七年(1627年,天聪元年),皇太极攻击锦州,刘兴祚派心腹坚忠徒步向袁崇焕传递情报,使明军提前防备,从而在宁锦之战中击退后金。 与此同时,他还与驻扎皮岛的东江总兵毛文龙保持联系。 皇太极派阿敏攻打朝鲜,刘兴祚依旧将这一情况事先密报袁崇焕和毛文龙。

确立金鲜盟约:在天启七年(1627年,天聪元年)阿敏东征朝鲜(丁卯之役)期间,刘兴祚主导了同朝鲜的谈判,并迫使朝鲜按照接待明使之礼接待他。当时,朝鲜在国书中使用了天启年号,不为阿敏所接受,谈判陷入僵局。经过刘兴祚反复劝说,并举袁崇焕致后金揭帖不写年号为例,朝鲜终于同意在国书中不写年号,同时也取得了朝鲜不接济毛文龙的承诺,从而顺利达成盟约,刘兴祚代表后金与朝鲜缔盟。刘兴祚的这次活动符合皇太极的需要,有利于后金,不利于明朝。 同时也减少了朝鲜的损失,因此朝鲜国王李倧曾对明朝差官李梅表示刘兴祚“有恩于我国”。

控制东江局面:袁崇焕杀毛文龙后,皮岛为首的东江诸岛一度军心不稳,“几于生变”。袁崇焕授意刘兴作安抚军心,成功稳住了东江诸岛的局势,也使刘氏兄弟在东江镇树立了权威。刘兴祚尚未正式接管东江镇就战死沙场,其弟刘兴治发动兵变,终于得以控制东江镇。但好景不长,崇祯四年(1631年,天聪五年)的另一场兵变中,刘兴祚、刘兴治一族宣告覆灭。

历史评价

编辑

谈迁:刘兴祚虽逋亡之余,食椹怀音,百计营脱,与宋之李显忠魏胜何异?

周文郁:其人沉潜有心计……且终能捐躯死敌,以成归正初志,谓非东人第一忠勇不可也。

李倧:此人乃大奸慝者,若欲欺人,则人必见欺矣。

《朝鲜王朝实录》:素多才能,挟以权数。

孟森:刘兴祚应当表彰,由刘兴还可以看出当日满洲笼络汉人之用心。

商鸿逵:刘兴祚这个人能在满洲和达海、库尔缠结成挚友,他们不避罪嫌,参与其事,库尔缠竟因给兴祚作保并收敛其尸被处死……刘兴祚、兴治兄弟能够结合满人、蒙人同其一道附明反清,足见其平素待人真诚并具有团结组织群众的才能。

成康、成崇德:刘兴祚既不同于范文程、王文奎(沈文奎)这些先后没入满洲、但对患难中的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热切同情的柔弱书生,也不同于鲍承先、张存仁那些在民族自卫战争中变节、但又对清初政治有所补益的颇有见识的武将。张铨、张春被金人俘获之后,或者杀身成仁,或者守节明志,自与兴祚有别,而祖大寿一门在为国为家为身三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经过长期徘徊动摇,还是沦为贪生怕死之徒,也无法与兴祚同提并论。至于孔有德、耿仲明之流,大概与兴祚的某些经历最为近似,但这类人寡廉鲜耻、惟利是图,最终堕落为民族的罪人绝非偶然,兴祚是高山,他们不过是一抔黄土。就是刘兴治等辈也与兴祚的归宿不同,他们对异族的暴力威压毫无畏惧,却不能容忍同胞的失误和猜疑。刘兴祚带着人所共鉴的缺失,也带着同时代人所罕见的熠熠光彩而活跃于历史舞台。兴祚的憎爱格外分明,他的恨是那样强烈而深刻,他的爱又是那样执着而深沉。在满洲贵族的淫威之下,有些人消沉了,有些人变节了,有些人为虎作伥,有些人用同胞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而兴祚却在血与火之中醒悟,他沉着地寻找机会报效祖国和人民。当明军大小将领在民族危亡的关头纷纷投向金国而荣显的时候,作为金军高级将领的刘兴祚却抛弃了对他个人来说最可宝贵的一切,从金国潜逃出去。兴祚一经抱定了效忠朝廷的神圣志向,便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直到战死在抵抗满洲贵族侵掠战争的疆场上。象兴祚经历了如此严峻考验的同时代的人实不多见,金人的威胁利诱,老母的感情系恋,同胞的误解怀疑,都不能丝毫动摇他忠于祖国的拳拳的心。刘兴祚的爱国精神足以光耀千古,与山河同寿!

人际关系

编辑

族兄:刘兴沛

弟弟:刘兴基、刘兴梁、刘兴治、刘兴贤、刘兴仁

族弟:刘兴邦

妻子:至少两妻,一妻为其早年在明所娶之妻 ,在后金所娶之妻为萨哈廉乳母之女

儿子:

刘五十,留在后金,刘兴治死讯传到后金后与全族男子被皇太极处死

刘大缙,随父至明,凭父荫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后与叔父刘兴治一起被沈世魁、张焘等杀害

人物争议

编辑

投金缘由

关于刘兴祚投奔努尔哈赤的原因,清方记载是他未入卫学却擅自穿着儒巾儒服,开原兵备道将要鞭笞他,他就逃到后金来了。 明朝则记载他是被女真人掳走的。 有观点认为清方说法属实,并且分析刘兴祚是在对辽东明朝官府的不满和努尔哈赤势力蒸蒸日上的情况下,出于渴望地位上升和实现自己理想的目的而投奔努尔哈赤。

杀毛作用

在一封据考证为刘兴祚致皇太极的书信中,刘兴祚自称毛文龙被杀出自他向袁崇焕密告毛文龙里通后金。 有观点认为,促成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关键人物确实是刘兴祚,正是因为他在崇祯二年(1629年,天聪三年)春在宁远向袁崇焕密告,才导致袁崇焕下了杀毛文龙的决心。 也有学者不赞成这种观点,认为袁崇焕杀毛文龙是以规复辽东和整顿军纪的名义进行的,并未提及毛文龙蓄意降金。刘兴祚在信中的说法只是为了迷惑皇太极而已。

下一篇 外戚恩泽侯

上一篇 顾养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