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桔槔 编辑
桔槔俗称“吊杆”“称杆”,古代汉族农用工具。是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商代在农业灌溉方面,开始采用桔槔。
中文名:桔槔
外文名:shaduf;shadouf;shadoof
拼音:jiégāo
它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桔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普遍,而且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国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这种简单的汲水工具虽简单,但它使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
桔槔始见于《墨子·备城门》,作“颉皋”。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取水机械。如下几条记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使用桔槔的地区主要是经济比较发达的鲁、卫、郑等国(今山东西南、河南北部、河北南部)。
相关图2
孔子弟子子贡南游楚国,过汉阴,见一丈人抱瓮入井出灌,也向前介绍桔槔:“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沃汤,其名为槔。”
鲁国的太师金借桔槔阐发为人之道。其中对桔槔的概括:“独不见桔槔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
宋应星
中国古代汲水或灌溉用的简单机械,根据杠杆原理制成。它能改变用力方向,使水桶上提时省力。关于桔槔的早期记载见于战国时代庄周著《庄子》卷五《天运篇》中颜渊(公元前521~前490)与师金的一段对话:“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早期的桔槔图见于山东嘉祥县汉武梁祠画象石(刻于147年)。 宋应星
天工开物
著《天工开物》(成书于1634年)有桔槔图(见图),用坠石作为平衡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