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古镇 编辑

中国重庆市沙坪坝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磁器口古镇磁器口古镇

磁器口古镇(英文名:Ciqikou Ancient Town ),原名白岩场,也称龙隐镇 ,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东北部,嘉陵江畔磁南街1号 。北距沙坪坝中心5千米,重庆市中心14千米,南距石井坡3千米 。古镇总面积32.5万平方米,景区核心面积分布于马鞍山东侧和东南侧,有14.3万平方米 。

磁器口古镇,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 ,在清朝及民国时期得到飞速发展 ;1958年后,随着水运交通逐渐萧条,古镇日渐衰落 ;20世纪末,凭借古镇旅游潮流,磁器口古镇又再次得到发展 。它是重庆主城区内唯一的规模最大、最具巴渝传统民居、民俗、民风特色的古镇 。古镇上传统的民居建筑、石梯街巷、遗存的寺庙宫观,是巴渝山地民居建筑的天然博物馆 。磁器口古镇依山而建,由山起城。以磁器口正街和横街为骨架,42条巷道垂直于正街和横街向马鞍山脊和溪沟边缘呈枝状发展,形成特征明显的树枝状平面格局 。古镇的主要景点有翰林院、钟家院、宝善宫、宝轮寺、黄桷坪牌坊等 。

2006年11月,磁器口古镇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20年11月18日,磁器口古镇又当选“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 。2022年1月10日,磁器口街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 。8月23日,磁器口古镇景区入选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典型案例 。9月,磁器口古镇入选全国“非遗旅游景区” 。2023年5月,磁器口街区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之一·长江都市休闲之旅组成部分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磁器口古镇

外文名:Ciqikou ancient town

地理位置: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南街1号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景点级别:AAAA级

门票价格:免费

占地面积:325000 m²

著名景点:宝轮寺、翰林院、宝善宫、钟家院、韩子栋纪念馆、磁器口博物馆

别名:白岩场、龙隐镇

始建年代:宋真宗咸平年间

命名

编辑

磁器口原名白岩场,因该地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 。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篡位后削发为僧流落至巴渝,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多年,当地百姓将宝轮寺更名为龙隐寺,白岩场则改称为龙隐镇 。清朝初年,瓷器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因龙隐镇盛产和转运瓷器,当地商人将龙隐镇改名为“瓷器口”,后因为“瓷”字与“磁”相通,“瓷器口”又被改名为“磁器口” 。

历史沿革

编辑

磁器口古镇,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最早因为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白岩场 。

明朝时期,因建文帝朱允炆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世人知情后,就以皇帝真龙天子曾经隐居在此的事实而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 。

清朝初年,福建德化窑传人江氏全族来到龙隐镇生产瓷器,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乾隆年间,官方告示中就曾出现“瓷器镇”的称呼,后来便逐渐发展成磁器口的名称 。

民国时期,重庆成为陪都,因为水运方便,龙隐镇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之地,城里的一些大商贩干在磁器口开设分店收购货物,输出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 。民国七年(1918年),瓷器本地商绅集资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远销蜀外。后来随着工艺进步,瓷器品种增多,名气也扩大了起来。龙隐镇里,瓷器业最发达时有70多家 。

磁器口码头 磁器口码头

20世纪40年代,磁器口每天有300多艘载重10吨的货船进出码头,沿街有钱庄、店铺、茶馆、酒楼、客栈上千家,古镇内外丝厂、瓷厂、船厂、钢厂以及酿造、竹编、木货等众多作坊 ,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等。后来龙隐镇在商人间逐渐被叫成了瓷器口,又因为“瓷”字与“磁”相通,因此也称磁器口 。

1958年后,由于现代交通方式更迭以及水运码头转移,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从磁器口转移出去,古镇的繁华也日渐衰落。20世纪末,凭借古镇旅游潮流,磁器口古镇又再次得到发展 。1998年,磁器口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主城区三个必须重点保护的历史街区之一 。2000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通过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与设计》,正式启动对磁器口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 。2018年11月,磁器口后街文物修缮项目正式启动,修缮时遵循文物保护原真性、可识别性原则,保存磁器口古建筑群的原址、原貌、原物,不改变建筑的原有结构 。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磁器口古镇位于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东北部嘉陵江畔磁南街1号,地理中心位于东经106°,北纬29° ,北距沙坪坝中心5千米,重庆市中心14千米,南距石井坡3千米 。总面积32.5万平方米,景区核心面积分布于马鞍山东侧和东南侧,有14.3万平方米 。

磁器口古镇

地形地貌

磁器口古镇,前临嘉陵江、后靠歌乐山,金碧山、马鞍山、凤凰山三山并列,清水溪、凤凰溪两溪环绕,形成“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境内丘陵和溪流相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冲沟地形,地面高差达60米(175—235米),中部马鞍山自西向东蜿蜒横贯整个街区,凤凰山、金碧山分别位于古镇南部和北部,清水溪、凤凰溪于两侧呈环抱之势,构成山峦起伏、沟壑环绕的地貌 。

气候特征

磁器口古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1月最低最低极限气温为零下3.8摄氏度;7至8月气温最高多在27-38摄氏度,最高极限气温可达43.8摄氏度。年降雨量1000-1100毫升,雨季集中在夏秋尤以夜雨为多;每年秋末至春初多雾,年均雾日为68天;日照很少,年均日照1259.5小时 。

景区布局

编辑

磁器口古镇以磁器口正街和横街为骨架,42条巷道垂直于正街和横街向马鞍山脊和溪沟边缘发展,形成树枝状平面格局 。其中黄桷坪一巷中主要景点有黄桷坪牌坊、翰林院、钟家院等;磁器口正街中主要景点有宝善宫等;磁器口横街中主要景点有宝轮寺、少妇尿童像等;王巷中主要景点有韩子栋陈列馆等 。

磁器口古镇景区地图导览 磁器口古镇景区地图导览

建筑特色

编辑

结构

磁器口古镇总面积32.5万平方米,其中保存完好的古镇核心区分布于马鞍山东侧和东南侧,面积达14.3万平方米。古镇依山而建,以磁器口正街和横街为骨架,42条巷道垂直于正街和横街向马鞍山脊和溪沟边缘呈枝状发展,形成特征明显的树枝状平面格局。正街和横街宽3-6.5米,将嘉陵江水运码头、宝轮寺及外围交通干道联为一体。巷道宽1.5-4.5米,顺应地形灵活布局,不拘一格,街道-巷道-宅院构成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有空间的3级空间结构,形成清晰的街区社会组织的基本模式 。

特点

磁器口古镇,是重庆主城区内唯一的规模最大、最具巴渝传统民居、民俗、民风特色的古镇 。古镇上有着传统的民居建筑、石梯街巷、遗存的寺庙宫观,是巴渝山地民居建筑的天然博物馆 。古镇中寺庙建筑采用“深山古庙”的建筑模式,大都依山傍水,其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传达了建筑与自然融合一体以及天人合一的内涵;民居住宅大多是政府为兴办旅游业而重新修建的仿古建筑,也都依山而建,傍水而行,呈点状聚集,是典型的山地住宅群落;古镇中的商业建筑仍保留传统建筑结构,多以竹木为材,结构形式主要采用穿斗式和捆绑式两种,布局灵活,以适应地形的变化。沿街店铺多为一进三间、长进深户型,店铺后房通常为四合院形制,且多为商贾大户的居所。古镇建筑装饰,多采用建筑材料本身的色彩,目的是让建筑群体更具统一感;在建筑装饰方面主要体现在挑檐以及门窗上,其精美的雕刻图案和形态各异的图形,使建筑的整体形象光彩耀人 。

磁器口古镇夜景 磁器口古镇夜景

主要景点

编辑

宝轮寺

宝轮寺,位于磁器口横街76号,总面积为9046.13平方米。南、北、西三侧以山体顶部崖线为界,东至磁横街左侧街道边界。整寺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斗拱木架结构,是重庆市最负盛名的佛教名刹之一。现存宝轮寺大殿、观音塔、宝轮寺公馆等建筑,大殿前檐下的牌匾写着“大雄宝殿”,是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赵朴初题写 。传说,明朝建文年间,建文帝朱允炆辗转流落到磁器口避难,曾在宝轮寺藏匿数年,遂又称龙隐寺 。清康熙年间,宝轮寺曾进行修缮,其规模扩大,远超过明代。民国时,除大殿外,仅剩的殿宇和禅房遭日本飞机炸毁。“文化大革命”时期,残存的一些佛像和碑匾被损坏。虽历经多次劫难,但大殿建筑和主佛释迦牟尼佛像得以保存。1983年,重庆政府拨专款进行修缮,随后并迁走了寺庙内的小学和建筑公司 。

宝轮寺 宝轮寺

翰林院

翰林院,原名鲤石草堂,也称鲤石学舍,位于磁器口黄桷坪一巷12号附3号,是重庆主城区仅存的古代私塾之一 。清乾隆年间,有孙氏一家在此办学授课,其后人在此读书,考中3个举人;另有黄钟音、段大章等人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因此这里流传“一门三举子,五里两翰林”的说法,当地百姓便把该学舍称作“翰林院”。房屋尚存中院,内庭有小拜月台,是当年主人举行家庭祭祀的地方,现为磁器口特色民居茶馆 。

翰林院茶馆 翰林院茶馆

宝善宫

宝善宫,位于磁器口正街128号,占地面积1176.2平方米(含院坝),建筑面积1217.2平方米,是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宝善宫是磁器口九宫十八庙的著名道观,是善男信女祈福求愿之地 。院落由三层台地组成,建筑随着地势逐步升高。第一层台地上,可以品盖碗茶,看川剧变脸表演;第二层台地上,是磁器口古镇书法创作基地;第三层台地上,有一座百家姓文化馆 。在民国期间改为嘉陵小学,因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曾就读于此,现内设了丁肇中展览馆 。宝善宫现改建为茶文化体验馆,系统展示茶、陶瓷与磁器口文化发展的历史轮廓 。

宝善宫 宝善宫

钟家院

钟家院位于磁器口黄桷坪一巷17号附1号,占地面积738.4平方米(含院坝),建筑面积537.6平方米,是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 。钟家院建成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主人是在磁器口长大的钟云亭先生,他自幼聪慧,长大后经人引荐在慈禧太后身边做采办,深得老佛爷喜爱,告老回乡后建此四合院 。整个院子有北方四合院韵味,又有南方民居精致典雅的特色。院内展示有明清古床、花好月圆桌等古代文物,是清代民居的重要展示场所 。

钟家院 钟家院

韩子栋纪念馆

韩子栋纪念馆,坐落于磁器口幸福街 ,该馆记录的是地下党员韩子栋被关押在重庆白公馆时,与国民党兵斗智斗勇的故事 。韩子栋原名韩国桢,1908年出生于山东阳谷。1932年在北平中国大学读书时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韩子栋被捕入狱;狱中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并辗转囚于贵州息烽、重庆白公馆等监狱,关押长达14年,后于1948年成功逃脱 。小说《红岩》中的地下党“疯子”华子良就是以韩子栋为原型创作的 。

韩子栋 韩子栋

磁器口博物馆

磁器口博物馆,位于磁器口古镇金碧山侧、古文昌宫旁 。该馆由一栋3层小楼组成,是由抗战时期沙磁三丝厂的办公楼旧房改造、加固维修打造而来。磁器口博物馆以“文博存史,昌物富民”为宗旨,设展览区、体验区、休闲区三大功能区,总体占地700平方米,布展面积超过500平方米 。2019年1月7日正式开馆,展览共分为《钟灵敏秀 物华天宝》《岁月悠悠 见证传奇》《砥柱中流 学灯永耀》《重占鳌头 焕发青春》《俊彦风流 泽被后世》五大篇章,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景展现沙磁文化区的人文积淀和发展历史 。

磁器口博物馆名人墙 磁器口博物馆名人墙

文昌宫古寨遗址

文昌宫古寨遗址,位于金碧山东麓靠江处,是文昌宫系道教宫观,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原有前后三进殿宇,四周以石质寨墙、寨门围合。现文昌宫殿宇已被拆毁,仅存寨门一座及少部分寨墙,寨门是券拱式石门,由15块截面呈楔形的石材垒砌而成 。

文昌宫古寨遗址 文昌宫古寨遗址

黄桷坪牌坊

黄桷坪牌坊位于磁器口南街6号,是磁器口古镇的正大门,起着标识的作用。牌坊两边写有一副对联“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是本土文人朱墨的手迹 。“千人拱手”是指古镇商贾云集,每天都有上千船只进出码头;“万盏明灯”是指古镇人丁兴旺,入夜后家家户户点亮油灯,以此描述古镇千年来的繁华景象 。

黄桷坪牌坊 黄桷坪牌坊

架高来石刻

“架高来”石刻位于铧拖嘴河滩旁的悬崖上。清光绪年间,由书法家筱菘在江岸的石壁上刻“架高来”3个大字,数十里外清晰可见,以警示来往船只 。石壁旁还有石刻“镇水观音”像,今仍有香火供奉。2000年,署名南纪生的诗人所作“划拖嘴上浪飞埃,过此滩无免战牌。一载惊魂都付与,三言警语架高来。贪生转舵多为鬼,拼死冲崖必退灾。信有观音能镇水,千年古道雾重开。”镌刻在镇水观音上面的石壁上 。

石刻“镇水观音”像 石刻“镇水观音”像

磁器口古渡口

磁器口古渡口(码头)位于嘉陵江边,形成于唐宋之间,繁荣于明清之际,民国时达到极盛。民国十四年(1925年),国民政府专门设置囤船,开通磁器口至桂花园航线 。

小重庆碑

“小重庆”碑位于磁器口码头丁字口,系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游览磁器口时见其繁荣有感而题,原碑已毁,现碑为2000年重刻 。

其他看点

编辑
磁器口古镇特产

名称

介绍

绘画

磁器口古镇是全重庆画坊最集中的地方,拥有各类画坊20家,已成古镇一景,大致分为代人画像的画坊、传统水墨画坊、西画坊等3类

剪纸

在磁器口古镇,许多大人小孩都会剪纸,剪纸内容有“年年有余”“福禄寿喜”“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等传统吉祥图案及各式脸谱

木雕

磁器口古镇有一批木雕坊,汲水巷、宝善宫也有少量木雕精品幸存,可供游人领略中国木雕艺术的魅力

刺绣

古镇绣坊很多,拥有两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绣坊工作室,供人们观摩学习

脸谱面具

磁器口古镇有几家脸谱面具坊,其制作的脸谱面具丰富多样,颇具地方特色

瓷器

民国时期,磁器口古镇的民窑盛产瓷器,类别以盘、碗、碟等生活器具为主。今古镇还有数家瓷器工艺坊,仍在制作、出售和展览

酱油

位于磁器口正街的聚森茂酱油坊是重庆有名的老字号,最早为清光绪年间的张杰三所开

绣花鞋垫

古镇鞋垫以精细棉布和五彩什锦线为原材料,手工绣制精美的图案,形成古镇独特的鞋垫文化。今古镇仍有专门绣制鞋垫的绣花鞋店坊

注:以上内容来

磁器口古镇美食

名称

介绍

麻花

麻花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位列“磁器口古镇新三宝”之首。清朝末年,古镇麻花凭借其独特的口味在巴渝大地流传开来。磁器口麻花选用精制的面粉,颗粒饱满的芝麻,香而不腻的核桃油,优质的糯米,上好的白糖、冰糖,通过手工和面、搓花、油炸等步骤,生产的麻花味道香、入口脆,后酥而无渣,久放而不绵。根据祖传秘方并不断推陈出新,磁器口麻花现有原味、黑芝麻、椒盐、黑米、玉米、冰糖糯米、麻辣、海苔、巧克力、蜂蜜10个品种。有经营麻花生意的店铺30家

千张

香嫩可口的烩千张,是“磁器口古镇老三宝”之一。千张就是薄豆皮,特点是柔而不碎,回味悠长。千张的制作首先用上好井水浸泡黄豆,用石磨推成浆,再用纱布过浆去渣,舀浆入锅内烧开至稠;然后在容器内铺细纱布,将烧稠的豆浆舀在纱布上,在上面再铺一层细纱布,再舀豆浆,如此反复,装满后盖上木板榨干水分,揭去纱布即可获得薄如纸、白如雪的千张。千张可以做成丰富的菜品

椒盐花生

椒盐花生是“磁器口古镇老三宝”之一。创始人彭姓老板取名椒盐花生。在选料、做工上颇为讲究,用料精选颗粒饱满、三连子的“遂宁籽”小花生,加入花椒、山柰、八角、小茴、桂皮、白扣等香料,用磁器口上好的聚森茂酱油煮透,晒干水分后,在炕上文火烘干,制成独具特色的椒盐花生。有重庆民谣:“北碚豆花土坨酒,好耍不过澄江口;高店子的黄糕蒸得泡,椒盐花生要数磁器口”

毛血旺

毛血旺是“磁器口古镇新三宝”之一。民间有言子儿(俚语):到磁器口不吃毛血旺,等于没到磁器口。毛血旺起源于重庆嘉陵江畔的磁器口,是重庆传统名菜。其烹饪手法粗犷豪迈,有麻、辣、烫、鲜、香的特点。食之可以开胃除湿,特别是主料血旺(猪血),有补血和清热解毒的作用,并有预防和缓解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鸡杂

鸡杂是一道由毛血旺改良传承而来的新美食,是“磁器口古镇新三宝”之一。采用鸡的内脏(即鸡心、鸡胗、鸡肠和鸡肝之类)为主料,以爆炒方式将其与辣椒、泡椒和葱、姜、蒜同炒,以除去鸡杂的腥膻味,待炒香后加入汤水放入土豆、萝卜、青菜头等时蔬煮沸入味,再盛入盆里,用火微熬即可食用

木槌酥

木槌酥是磁器口古镇的特产之一,以“酥、脆、香、爽口”而著名。将花生米、芝麻、核桃、瓜子仁、冰糖、桂花粉等多种原料用手工锤制而成,直接食用。木槌酥现打现卖,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熬好的糖稀和炒熟的干果搅拌后放在自制案板上,锤酥二人各执一木槌站在案板左右,一上一下,击打出有节奏的“嗒嗒”的声音,加上捶打人的吆喝声,在揉满核桃、花生、芝麻的麦芽糖上来回捶打,待干果被砸得粉碎,油分也被充分榨出后,再使用大木槌推至平整,待冷却后进行切块,即可入口。其味香酥,甜而不腻

糍粑

以糯米为主料,清洗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或黄豆炒香磨粉,搅拌白砂糖即可取食,口感香甜、软糯。打糍粑讲究快、准、稳、狠,如此才能将糯米打得均匀,打得瓷实,打得有韧性。在磁器口古镇里一直沿用传统打制方式制作手工糍粑,现打现卖,也可让游客体验参与

剁椒

古镇最传统的剁椒制作手法。采用红鲜七姊妹辣椒,加入大蒜、生姜、食盐等充分拌匀,放入木桶,用自制长柄剁刀上下切割至各种原料成为碎末。有“辣口不辣心,含火不上火”之誉

注:以上内容来源

开发与保护

编辑

开发

2010年7月,嘉陵江洪峰多次经过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多处旅游文化遗迹、大量市政设施被淹。重庆市政府开展磁器口古镇灾后重建,组织实施历史遗迹、文物保护与抢修工作。专款专项维修“龙隐门”牌坊,修缮加固清水门城墙外堡坎、塌陷地段和桥头观音等文物保护点。同时,在古镇核心保护区内推进重点整治项目。一是确定10处重点修缮院落。二是启动“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设施项目”。启动街区路面和管网改造。对道路路面、人行道铺装、堡坎、消防设施、给水管道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切实改善街区公共设施条件。三是缓解停车难问题。建设东林停车场、东林综合楼两个停车点 。

2011年,磁器口古镇管委会与上海豫园签署《关于合作开发建设磁器口古镇“巴渝老街”项目的框架协议》,兴建以“巴渝老街”为主题的标志性旅游文化载体,使磁器口古镇成为领略巴渝文化、沙磁文化等多元文化的文化旅游休闲胜地 。

2014年,磁器口大桥重建,横跨马鞍山和凤凰山,可以确保最大洪水时也能通行 。2015年4月,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被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磁器口以千年历史、丰富历史遗存以及集中完好的建筑等因素成为重庆唯一申报成功的街区 。

2019年1月7日,磁器口博物馆开馆,除常规展览外,还开展了文化交流、专题展览、文化人才培训、文创项目孵化等活动 。

2020年,沙坪坝区制定《磁器口古镇预防拥挤踩踏工作实施方案》,采取疏导、限流等措施,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准入机制,规范电气线路使用标准。排查违规占用、堵塞消防通道的违法行为,清理占道车辆;改造公共和市内电源线路;防火粉刷12处古文物建筑 。同年底,磁器口古镇当选“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 。

2023年5月,磁器口街区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之一·长江都市休闲之旅组成部分 。2022年1月10日,磁器口街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 。8月23日,磁器口古镇景区入选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典型案例 。9月,磁器口古镇入选全国“非遗旅游景区” 。

2024年,沙坪坝区政府启动环磁器口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首先按照巴渝民宿风貌,对屋顶进行平改坡;其次是梳理道路交通堵点,新建或改建19条42千米片区道路;另外还实施了消防改造,铺装、油化道路、统筹水利、交通、安全等多项项目改造 。

保护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明确磁器口传统街区是重庆主城区必须保护的历史街区之一;6月,编制《沙坪坝区磁器口控制性详细规划》 。

1999年3月,重庆市政府发出《关于贯彻执行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强调要重视对磁器口具有悠久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并将其纳入《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之中。此后,磁器口古镇被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编制的《全国“十一五”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建设规划》,获得中央补助资金 。

2000年,重庆市人民政政府批准通过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与设计》,正式启动对磁器口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 。次年,磁器口古镇被纳入国家重点保护抢救的历史街区名单 。

2008年,重庆市政府颁布《重庆市磁器口古镇保护区管理办法》,使古镇的保护开发得到法律保障 。

2009年7月1日,磁器口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成立 。

2014年12月1日,成立重庆磁器口古镇管理委员会 。

相关文化

编辑

民间传说

赵云驻守磁器口

三国时期,关羽守荆州,张飞镇阆中,赵云驻江州。而磁器口处于川东、川北水陆交汇之地,乃江州“外署”,因其地位特殊,遂为赵云每月必临之地,时常在此批阅公文,办案断案。由此,从三国到民国,最高行政管理者“每月来磁办公一天”的惯例一直传承 。

建文帝隐居趣闻

朱允炆于建新元年(1398年)继承皇位,称惠帝,年号建文,历史上称为建文帝。他在明建文四年(1402年)被其四叔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打败,流落民间而不知所终。传说他曾经多次来到磁器口,并隐居宝轮寺。所以,宝轮寺又名龙隐寺,磁器口又名龙隐镇。磁器口正街的深水井,原是一口废弃的枯井。建文帝辗转流落到磁器口时,一天,饥渴难耐,又要躲避过往关口的盘查,慌不择路时,一头栽进了这口枯井之中。突然间,一股清泉从井底喷涌而出。建文帝大喜过望,手掬清泉而饮,饮后饥渴顿消。后被一农妇救起,躲过这一劫难。他为磁器口百姓的善良之举所感动,便投身白崖寺(即今宝轮寺,过去又叫龙隐禅院)当了和尚。建文帝走后,农妇深感奇怪,这明明是口枯井,怎么会有水呢?她认定此事非同寻常,便买下此地皮修建房屋。自从这口枯井有了水后,磁器口许多枯井都流出了甘甜可口的清泉,所以老百姓又称这口井为“生水井”。后来,知是建文帝的原因,老百姓又称其为“僧水井”,再后来,历经多年误传,井也越掏越深,大家就习惯叫它“深水井”了 。

在磁器口宝轮寺下面金碧桥边的画家村有一个小品雕塑,名叫“少妇尿童”,也有一个流传了数百年的“护龙水”的传奇故事。相传,明建文帝朱允炆避难来磁器口宝轮寺时,因长期风餐露宿,奔波劳累,又惊又吓,患上了哮喘、劳损、风湿等病。因其四叔永乐皇帝朱棣派人到处追杀他,他不敢寻郎中看病买药,十分痛苦。一天晚上,神仙托梦给建文帝,称饮七岁童男小便可免除痛苦。建文帝第二天便出庙暗暗访查,刚从宝轮寺下来到金碧桥边,就见一少妇在抱小男孩撒尿。建文帝手持缘钵向前询问,得知该男孩正好七岁,便说明来意,讨要童尿,少妇爽快答应。一碗童子尿喝下去,建文帝顿感神清气爽,恼人的哮喘、劳损、风湿等症一扫而去。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久人们都知道童子尿能治百病了。后来,人们知道那个讨要童子尿的和尚原来就是真龙天子建文帝,大家习惯上又称童子尿为“护龙水” 。

少妇尿童 少妇尿童

藏宝九石缸

每年9月到第二年4月,嘉陵江水在磁器口码头至高家花园一带陆续退出,形成一个由鹅卵石与河沙堆积而成的约1平方千米的大渍坝,是小孩子放风筝,大人摆坝坝茶和骑马、练车的好地方。这个坝子,当地人称其为“九石缸”,传说是张献忠藏宝的地方。原来,这河滩边的江中有九道石梁横卧江心,传说就像石缸一样,石缸内埋着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这九口石缸由一个石鼓来控制,石鼓埋在河滩之中,如能找到石鼓并打开石缸,用石缸里的金银财宝就可以买下整个重庆城。有民谣:“石缸对石鼓,金银万万数。谁人解得开,买下重庆府。”

财宝相传是号称“八大王”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留下的。张献忠在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攻下重庆城时,曾查获重庆府库银无数,撤离时无法运走便将大批金银珠宝埋藏在九石缸中,并用一石鼓来进行控制以便日后取用。石鼓的埋藏位置和使用方法只有张献忠一人知道,张献忠后来失败被杀,石鼓再也没法找到,宝藏也就一直埋在九石缸中。自从张献忠死后,数百年来,这片河滩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掘宝人,有的甚至穷其一生,也没有找到宝藏所在。每年当洪水退去渍坝露出的时候,便有寻宝人在此寻宝,偶尔也会有人小有收获,在河滩找到一些古钱币和散碎银子 。

诗文词章

磁器口古镇相关诗词(选录)

作品名称

原文

作者

发白崖

霜青沙塞欺我衣,蛮方岁暮还思归。苍山冥冥落日尽,古渡渺渺行人稀。

可怜生事尚羁旅,何日宦情真息机。沧洲鸥鹭同萧散,魏阙动华绝是非

明·王廷相

重宿白崖宝轮寺

龙隐之山高以矗,云树为衣石为骨。一峰峭削凿江波,两腋潆洄带溪谷。石磴蜿蜒穿竹林,悬崖断壁开天竺。息我形劳一再至,披云每假僧房宿。岸端天簌吟枯风,夜半江声走帷幄。我生半后埋尘埃,欲遣游踪遍四奥。阆风风远挹青林,瀛岛芝香薄海曲。仙都缘浅不能到,迹寄一隅日鹿鹿。兹憩空门心亦空,静言思之沿大朴。一卷一勺藏化神,况乃长江撼山麓。风来馥馥天雨花,澜转纡纡地旋轴。一息神与造物游,八荒无事点尘足。嗤彼邯郸心何迂,却怜蝴蝶梦非促。诘朝笑与山僧话,且共提筐采山菊

清·王尔鉴

望白崖宝轮寺

宝轮山寺对江开,欲续游踪泊岸回。只恐被他弥勒笑,三年何事又重来

注:以上内容来源

文化活动

编辑

古镇书场

磁器口故事以磁器口民间传说为主,历史久远。2012年,磁器口故事被评为民间文学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10月,沙坪坝区在磁器口古镇景区创建公益演出项目“古镇书场”。每周五下午,“古镇书场”在钟家院门前开展,由区级非遗评书代表性传承人陈修贵主持,由市级非遗评书代表性传承人曾令弟等主讲,主要讲述具有磁器口古镇特色的传说典故、家风故事、红色故事和重庆掌故等,同时也邀请川剧变脸、长嘴壶等非遗传承者为居民游客提供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截至2021年,“古镇书场”累计开展200余场次,惠及10万余人次,是沙坪坝区文化惠民的品牌项目,曾获重庆市文联2017年度“十佳特色品牌”称号 。

曾令弟的评书表演 曾令弟的评书表演

和顺茶馆

和顺茶馆,位于幸福村12号,是磁器口古镇建立的基层社会治理综合体,为解决辖区居民、商家、游客的实际需求。茶馆石梯两侧设置文化墙,有6幅展示磁器口古码头、龙隐寺等历史故事的手绘;院中一棵巨大的黄桷树,树边设置了一块高2.7米、宽1米的“和顺茶馆”标志性指示牌。和顺茶馆定期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近商家与居民、游客的距离。截至2021年,和顺茶馆累计开展法治宣传、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等活动100余次;招募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工作者等调解矛盾纠纷40余起,调解成功率95%以上;收集群众问题建议150余件,协调解决138件 。

和顺茶馆 和顺茶馆

我们的节日

磁器口古镇每年都会以传统节日为主线,大力挖掘具有鲜明传统民俗地域特色和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红岩文化、陪都文化、沙磁文化及巴渝文化,积极组织筹办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文化传承活动。春节期间举办“春联写民生、祝福进万家”现场创作暨展示活动;清明节时,有“磁器口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让游客品茗香茶、欣赏川剧变脸和茶艺表演;端午节时,举办“我们的节日·重庆磁器口端午日”活动,联合游客一起包粽子、许平安、赐黄酒,赏民乐,感受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等 。

磁器口古镇举办“在磁器口 过中国年”活动 磁器口古镇举办“在磁器口 过中国年”活动

重要事件

编辑

所获荣誉

2006年,磁器口古镇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2008年,磁器口古镇被列入“巴渝新十二景·人文景观”名单 。

2015年,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被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

2020年,磁器口古镇当选“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 。

2021年,磁器口古镇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

2022年,磁器口街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 。

2022年,磁器口古镇景区入选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典型案例 。

2022年,磁器口古镇入选全国“非遗旅游景区” 。

2023年,磁器口街区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之一·长江都市休闲之旅组成部分 。

重大事件

2020年8月,受上游强降雨及来水影响,长江5号洪水、嘉陵江2号洪水通过重庆中心城区 ,导致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水位大幅超保,重庆面临自1981年以来最高位洪水 。磁器口古镇所在的沙坪坝区磁器口街道临江区域被洪水淹没,古镇大部被洪水浸泡,商业综合体共有地下三层,全被洪水灌满。多条主干道被淹,洪水最深处已到屋顶 。8月18日晚,磁器口古镇景区紧急关闭,暂停接待游客;截至20日,磁器口镇政府共疏散当地受灾居民和商户818户1670人 。磁器口古镇在完成清淤消杀工作后,于8月27日起重新面向游客开放 。

磁器口古镇临江区域被洪水淹没 磁器口古镇临江区域被洪水淹没

作用价值

编辑

磁器口古镇,是有千年建镇史的民俗文化古镇,是古重庆的北大门,在明朝就形成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被誉为“小重庆”。是老重庆的绝版缩影,街上仍存有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的“小重庆”石碑。磁器口镇是日益现代化的重庆主城区内唯一的规模最大,最具巴渝传统民居、民俗、民风特色的古镇。古镇内有传统的民居建筑、独特的石梯街巷、遗存的寺庙宫观,是巴渝山地民居建筑的天然博物馆 。

旅游信息

编辑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价格

免费

交通线路

公交线路

磁器口公交车站是重庆交通网络重要站点之一,附近有磁器口站、磁器口西门、磁器口东门等。重庆公交202路、220路、224路、237路、261路、467路、503路、808路、843路途经。另有观光巴士T002线、T003线、G05线、T033线,以及特需公交T049加班车、特需公交T236假日线、T073加班车线、T843假日线到达古镇 。

轨道交通

在江北机场T2航站楼可乘坐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至两路口站内换乘1号线到磁器口。T3航站楼可乘坐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至红土地站内换乘6号线至小什字站内换乘1号线到磁器口 。

下一篇 龚滩古镇

上一篇 黄山蒋介石官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