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雁桥 编辑
古雁桥位于湖北省天门市陆羽故园内,原名雁桥,为纪念陆羽而建。原址位于原竟陵城西门外,后迁至陆羽纪念馆前,现存有清康熙年间天门知县钱永所立“古雁桥”石碑一座。
中文名:古雁桥
外文名:Ancient Goose Bridge
地理位置:湖北天门
原名:雁桥
古雁桥是一座建在古老的护城河上的石桥。在老城的西大门门口,每到夏天就会有许多老人们三三两两聚集在桥上下象棋、摆围棋,摇着不紧不慢的纸扇,漫不经心的谈古论今。孩子们则象机灵的猴子一样,从人群里穿来穿去,累了就下桥坐在河边,把脏兮兮的小赤脚沉在冰凉的水里。
据民间传说,公元733年,秋高气爽的一天早晨,龙盖寺智积禅师漫步西湖之滨,忽听芦苇从中“群雁喧集”,隐约有婴儿啼哭声,循声走去,见三只大雁“以翼覆一婴儿”。古雁桥是人们为了纪念陆羽,在“雁翼覆羽”处建桥,名为雁桥,又称西桥。
现古雁桥处于陆羽纪念馆前,按原桥在原址上进行了修复,踏上它,才能到达陆羽纪念馆。
据传,公元733年秋天的一个早晨,天门龙盖寺智积禅师漫步西湖,忽闻小桥旁的芦苇丛中“群雁喧集”,隐约伴有婴儿的啼哭声。循声走去,只见大雁“以翼覆一婴儿”禅师慈悲为怀,将婴儿抱回,托人抚养。此地后被视为陆羽的出生地,小桥称作雁桥。
明洪武3年,县城向南迁移,因城西门隔水,南临雁叫关,为城区交通要道得以重建。
明嘉靖时废圮,据道光版《天门县志》载:万历15年(公元1746年)中书朱万祚鼎建。
清顺治初,朱运暹复修桥面和石栏,不久,被雷震毁。
康熙21年(公元1682年),知县钱永自捐奉银重建。礼部侍郎、书法家孙岳颁巡视竟陵,凭吊陆羽,临桥书碑。
乾隆11年(公元1746年)维修损坏的栏杆。
道光27年(公元1847年)由合城众姓捐款重建,著名书法家、邑人胡德增恭书桥额。
1990年4月,天门市人民政府将古雁桥迁建于西湖陆羽纪念馆门前,将钱永所立之碑移于桥的南侧。移建之桥按原样修复。长14.2米,宽5.9米,高3.7米。两侧石栏板刻古朴典雅的石雕。东边为龙头,西边为龙尾,宛如巨龙穿桥而过。
雁叫关
位于古雁桥南50米处堤街,即智积禅师初闻群雁喧哗站立之处。明代中叶立碑坊一座名"雁叫关",关前水巷口建有品茶楼一座,上祀陆羽,有楹联:"品水雅意不在酒,仙子高风只是茶。"
陆羽公园
天门西湖已经建成一座水上公园,为了纪念先贤,命名为陆羽公园。公园内树立着一尊青年儒士的雕像。他瞩望东方,眉宇间透出志存高远的神采,他就是天门人民心中的陆羽。
石像左近,一座石桥横跨池塘之上,这座桥就是雁桥。无论是他塘生春草,还是渌水照芙蓉,雁桥的石拱与桥下的景物总是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雁桥的青石栏干已经泛白,显示着风雨沧桑痕迹;距离雁桥不远处,青瓦红墙的陆公祠在翠柳红花中焕发着时代的光彩。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