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 编辑

西汉文学家刘向所作的散文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汉文学家刘向编的《战国策》。同是一个韩国,由张仪来说简直一文不值,民贫国弱、军队废弛、毫无战斗力,但是在苏秦说来却是兵强马壮、极富战斗力。这就是语言的魔力,语言完全可以改变对事实的看法。人们只生活在语言传播的世界中,传播决定了事实真相。语言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对事实真相会起到支配、改变和颠倒的作用。苏秦、张仪对事实的不同解释和渲染,改变和左右着韩王对自己国力、天下大势的看法。最后,张仪对秦国暴力的渲染和秦国武力的赤裸裸威胁对韩王发生了作用,韩王由于内心的软弱,终于屈服在暴秦面前。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

创作年代:西汉

出处:《战国策》

作品体裁:散文

编者:刘向

原文

编辑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①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②;一岁不收,民不餍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③在其中矣,为除守徼亭障塞,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④跿跔科头贯颐奋戟⑤者,至不可胜计也。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攘后,蹄间三寻⑥者,不可称数也。山东⑦卒,被甲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⑧以趋敌,左契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之上,必无幸矣。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皆言曰:‘听吾计则可以强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诖误人主者,无过于此者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⑨宜阳,断绝韩之上地,东取成皋、宜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夫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先事秦则安矣,不事秦则危矣。夫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逆秦而顺楚,虽欲无亡,不可得也。故为大王计,莫如事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非以韩能强于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面事秦以攻楚,为敝邑,秦王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是故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御史,须以决事。”韩王曰:“客幸而教之,请比郡县,筑帝宫,祠春秋,称东藩,效宜阳。”

注释

编辑

①五谷:即稻、粟、麦、黍、稷五种粮食作物。

②藿羹:豆叶做的菜羹。

③厮徒负养:杂役和苦力。

④虎贲之士:勇猛的人。

⑤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跿跔,单脚跳跃;科头,没戴头盔;贯颐,捧着脸;奋戟,高举战戟,这些都是勇猛不怕牺牲的表现。

⑥寻:一寻等于八尺。

⑦山东:毅山以东。

⑧徒裎:赤身裸体。⑨甲据:发兵占据。

译文

编辑

张仪为了秦国的连横之事,对韩王游说道:“韩国地形十分险恶,很多百姓都居住在山中,所种植的五谷粮食之中,不是麦子就是豆子;百姓所吃的,几乎都是豆饭豆叶做的菜羹;假若有一年没有好收成,百姓吃糟糠都吃不饱。韩国国土方圆不足九百里,所积攒的粮食还不够吃两年。估计大王您的士卒,加起来也不过有三十万,把杂役和苦力包括在内,现在戍守关卡要塞的士兵也不会多于二十万。而秦国披戴铠甲的精锐部队就有百万还要多,战车上千辆,骁骑万匹,勇猛的兵卒,奔腾跳跃,高举战戟,甚至连铠甲都不戴就冲锋陷阵的,无法计算。秦国的战马品种优良,士卒众多。抬起前蹄,蹬直后腿,前后蹄之间一跃能有二十四尺,这样的战马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崤山以东的士卒,就是披戴着盔甲前来迎战,秦兵即使不披戴盔甲,赤身裸体,也能把敌人打败,左手提着人头,右手挟持着俘虏。秦兵的士卒与崤山以东的士卒进行比较,就好比是勇猛的孟贲和懦夫一样;如果再用重兵相压,就好比是大力士乌获与婴儿一样。用像乌获、孟贲一样勇猛的士卒,去攻打不臣服的弱国,这和把千钧重的东西压在鸟卵上没有什么差别,必定没有幸存的。倘若诸侯们不估量一下自己兵力的衰弱,粮食的困乏,却听信主张合纵的说客的花言巧语,互相勾结营私欺诈,都说‘只要您听从于我的谋略,就能够称霸天下。’不顾及国家社稷的长远利益,而只听信一时的空话,欺骗君主,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了。

“倘若大王您不臣侍秦国的话,秦国就会发兵夺取宜阳,把韩国上党的交通切断,东面夺取成皋、宜阳,这样的话,鸿台离宫、桑林御苑就不再归大王您所有了。倘若成皋被封锁了,上党的要道也被切断了,这样大王您的国家也就将要被分裂了。倘若您先臣事秦国的话就能得到安宁,而不臣事秦国就将会很危险了。倘若在灾祸中寻求福气,因为所用之计太短浅而结下很深的怨恨,违逆秦国却顺从于楚国,那么即使不想让国家灭亡,也是办不到的。所以替大王您考虑,最好是臣事秦国。秦国所想要的,没有什么比使楚国削弱更强烈的了,而能够使楚国削弱的,没有哪个国家能比上韩国。这并非是由于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韩国的地势使然。如今大王您倘若能够臣事西面的秦国而攻打楚国,为敝国做事,我们秦王必定十分高兴。围攻楚国而私占楚国的土地,把祸患转嫁于楚国并能取悦于秦王,没有什么计策能比这更有利可图了。所以秦王派遣使臣我向大王献书,等待大王您的裁决。”韩王说:“有幸能够得到客卿的赐教,请把韩国作为秦国的一个郡县,为秦王修筑行宫,在春秋季节进献祭祀的礼品,自称为东面的藩国,并将宜阳进献给秦王。”

编者简介

编辑

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生平事迹见《汉书》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