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耆阇崛山 编辑
耆阇崛山,又名伊沙崛山、耆阇多山、姞栗陀罗屈吒山、揭梨驮罗鸠月互山,位于中印度摩羯陀国首都王舍城之东北侧,是佛陀说法之地,山名由来于山的形状。
中文名:耆阇崛山
别名:伊沙崛山、耆阇多山等
地理位置:中印度摩羯陀国首都王舍城
地位:佛陀说法之地
拼音:qí shé jué shān
名称由来:山的形状,山顶栖有众多鹫鸟
位于中印度摩羯陀国首都王舍城之东北侧,为著名的佛陀说法之地。其山名之由来,一说以山顶形状类于鹫鸟,另说因山顶栖有众多鹫鸟,故称之。梵语gr!dhra 本为‘贪食者’之意,其后转指兀鹫;此类鹫鸟羽翼略黑,头部灰白少毛,好食死尸,栖于林野。
耆阇崛山
此山为王舍城五山中最高大者,园林清净,圣人多居此处。佛亦常住于此,诸大乘经典亦多在此山中说。如《无量义经》云(大正9·384a)︰‘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然四阿含及南方所传诸经典中,均未载此山,而多以给孤独园、迦兰陀竹园等为说法处。
耆阇崛山标志·灵鹫石
“宫城东北行十四五里,至姞栗陀罗矩吒山。接北山之阳,孤摽特起,既栖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色,如来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广说妙法。频毗娑罗王为闻法故,兴发人徒,自山麓至峰岑,跨谷凌岩,编石为阶,广十余步,长五、六里。中路有二小窣堵波,一谓下乘,即王至此徒行以进;一谓退凡,即简凡夫不令同往。其山顶则东西长、南北狭,临崖西埵有砖精舍,高广奇制,东辟其户,如来在昔多居说法,今作说法之像,量等如来之身。”
此外,该书亦列举此山附近的多处佛教圣迹,如提婆达多投石击佛处、佛陀与舍利弗等诸声闻入定的石室、阿难遭魔王娆乱之处等。
耆阇崛山
与佛陀同时代之摩羯陀国频婆娑罗王(梵Bimbisa^ra )为闻法之故,曾大兴工程,自山腰至山顶,跨谷凌岩,编石为阶,广十余步,长约三公里。山顶有一佛陀昔日之说法台,然迄今仅存红砖墙基。此外,复有佛教古迹多处,如提婆达多投石击佛处、佛陀与舍利弗等诸声闻入定之石室、阿难遭受魔王娆乱之处、佛陀宣说法华经、大品般若经、金光明最胜王经、无量寿经等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
上一篇 李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