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声阿哥 编辑
《应声阿哥》是王君正执导的儿童影片,由姬晨牧主演,于1982年上映。
该片讲述6岁的北京儿童京京来到景颇山区看望在那里工作的妈妈,在景颇乡亲们的帮助下改掉自身的缺点,并与景颇小朋友结下深厚情谊的故事 。
《应声阿哥》剧照和海报
6岁的北京儿童京京,跟着梅干阿叔到了神秘的景颇山,来找搞植物考察的妈妈。京京住在麻双奶奶家,认识了麻双奶奶的孙子、与他同岁的小泥猴。妈妈要进森林工作,京京为妈妈送行,当妈妈走远时,他含着泪大声喊:“妈妈。”山里远远地也有跟着喊:“妈妈——妈妈——”麻双奶奶告诉他,这是“应声阿哥”在呼唤。
京京害怕大黑牛,不愿跟牛在一个水塘里洗澡,大黑牛向他走来,吓得他往后退掉进水里,景颇小朋友把他拉了起来。京京有漂亮的衣服,有小人书和玩具。但他的电子自控小汽车只让小泥猴一个人玩,不让别的小朋友玩。没想到,小泥猴竟生气地走了,景颇小朋友也都跟着走了。京京的香蕉口琴丢了,硬说别人偷的,用土块打了要生小牛的大黑牛肚子。他蛮不讲理地摔坏了小泥猴的木“汽车”,还同小泥猴打了一架。他独自一人在森林里迷了路,要不是“应声阿哥”的喊声救了他,也许他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从此以后,京京变了。他不怕大黑牛了,还和小泥猴他们采蘑菇卖了给大黑牛买红糖;他把耳丝分给小朋友吃,也学会了背水、打草。
一天晚上,大黑牛要生小牛了,麻双奶奶让他和小泥猴去找梅干阿叔帮忙。梅干阿叔住在对面的公社里,天黑路远怕大黑牛等不及。聪明的小泥猴在山顶上呼喊:“梅干阿叔。”“应声阿哥”又来帮忙,山里响起了“梅干阿叔”的喊声,不一会儿,对面山上亮起火光,传来梅干阿叔的回答。京京忽然明白了是谁把他救出了大森林,是谁在关心他,帮助他。京京与小泥猴紧紧地抱在一起。
京京要跟妈妈回北京了,他流着眼泪向景颇小朋友告别。京京把玩具都送给了小朋友,也接受了他们送的礼物。京京跑上山顶跟应声阿哥告别,他和小朋友们喊着:“我们是好朋友。”“应声阿哥”也回答着:“我们是好朋友,好朋友——”京京带着应声阿哥的祝福回北京去了 。
演员表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配音 -
职员表
制作人 | 孙勇 |
导演 | 王君正 |
副导演(助理) | 陈凯歌 |
编剧 | 王君正、严婷婷 |
摄影 | 汝水仁 |
配乐 | 王酩 |
剪辑 | 贾文锦 |
道具 | 高恕、王建忠 |
美术设计 | 巫亚华、郝静远 |
造型设计 | 胡纯美 |
服装设计 | 董菊英 |
灯光 | 王琦珊、谷天江 |
录音 | 桂枝林 |
布景师 | 李根茂 |
责任编辑 | 晓龙 |
音响 | 杨来祥 |
指挥 | 韩中杰 |
演奏 | 中央乐团 |
演唱 | 北京实验二小合唱队 |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京京
演员姬晨牧
配音-
6岁的北京小朋友,来云南探望在景颇山区工作的妈妈。因为在北京奶奶对他很疼爱,却不注意对他进行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致使他身上有自私、任性、高傲、娇气等不少缺点。在景颇山寨,在麻双奶奶的教导下,他逐渐认识和克服了缺点,变成了讲团结、懂友谊、爱劳动的孩子,与山区孩子建立了真挚的情谊。
小泥猴
演员尚勒刚
配音-
麻双奶奶的孙子,和京京同岁的景颇族小朋友,勤劳、勇敢、憨厚、纯朴、友爱。一见面他就把京京当成家里人,即使因为京京的骄娇二气,两人曾经打过架,他也仍然真诚地关心着京京。
麻双奶奶
演员段虹
配音-
小泥猴的奶奶,京京妈妈的房东,善良、勤劳、俭朴。她对京京思想上的缺点,不是听之任之,任其发展,而是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机会言传身教,启发诱导孩子改正缺点。
妈妈
演员刘晓华
配音-
京京的妈妈,科学工作者,长期在云南从事野外考察工作。儿子京京的到来让她欣喜不已,但看到京京被奶奶惯出一身毛病后,她不禁转喜为忧。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曲名 | 作词 | 作曲 |
---|---|---|
《妈妈告诉我一句话》 | 严亭亭、王君正 | 王酩 |
编剧于亭亭认为云南的景颇族为国家守边防,既能征战又善歌舞,颇有特点,就把影片故事舞台确定为景颇族山寨 。
该片中送别京京的戏是最后拍的,拍完后摄制组就要离开,所以,拍那场戏时,受别离情绪影响,孩子们哭成一团,在旁边的摄制组人员也哭得一塌糊涂 。
获奖时间 | 获奖奖项 | 获奖方 | 结果 | |
---|---|---|---|---|
1983年 | 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 | 优秀儿童故事片 | 《应声阿哥》 | 获奖 |
创作初衷
作为一个母亲,导演王君正认为20世80年代初独生子女比例日益增加,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更加重要。她不希望孩子仅是妈妈的娇宝贝,而希望他们从小懂得自爱、自尊、自强,养成助人为乐、勇敢坚强的性格。这成为她创作《应声阿哥》一片的初衷 。
与王君正曾合作过电影《苗苗》的编剧于亭亭是云南人,觉得云南挺有特点,而且在闲聊时她向王君正提到日本一个与回声有关的童话,这对王君正很有启发,决定与于亭亭一起去云南采风。在中途她们遇到横断山脉综合考察团,王君正灵机一动,把故里孩子母亲的身份设定为考察团的科学工作者,并构思了故事的大致情节 。
演员指导
扮演小泥猴的景颇族男孩是第一次拍电影,心理比较脆弱,在拍片时总是忍不住斜着眼睛看摄影机旁边的导演,导致剧组浪费了宝贵的胶片,剧组工作人员坚决要求换人。但王君正导演坚持认为,既然启用少数民族孩子来演,就一定要有耐心。她与那位小演员建立感情,经常鼓励他,终于帮他顺利完成了表演 。
该片一开始就把人物带进了一个清新的、令人胸襟开朗的环境中,为友谊的主题的开展和人物精神面貌的变化提供了一个和谐的基调。紧接着,友谊的旋律便在景颇孩子们欢迎京京的欢乐声中呈现出来,而再往后,发展和加强了这个旋律的,则正是大自然美好的声音。该片是一部好影片,京京这个人物写得比较生动,但是,看了以后,多少给人一种作者过分显露地表出了自己的意图的感觉。影片的前半部分,创作者过于单一地描绘了京京的缺点,而没有以更丰富的色彩描绘出这个孩子可能具有的其他素质。而景颇小朋友则几乎都是很懂事的好孩子,创作者使他们与京京形成鲜明的对照,以突出京京的缺点,这里的色彩对比,反差过于大了。影片的后半部分京京有了进步时,他原来的那些缺点竟然一下子改正得那么彻底、干净,一点影子也没有了,在实际生活里情况恐怕不会是这样的 。(中国电影家协会编审、《电影艺术》原主编秦裕权评)
该片所表现的美的感情、爱的暖流,如阵阵温馨的春风,吹拂着人们的心坎。小观众们在动情之时,幼小的心灵一定会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一定会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启示。影片的儿童情趣,较多地融在秀美的景颇山区风光和淳厚的山寨风情之中。片中的儿童形象有着较强的感情色彩。影片对小泥猴感情的描写,是比较动人的。但对于京京的形象塑造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概念化,不如小泥猴真切生动。影片结尾送别京京一场戏,对孩子们的感情描写明显露出人为的痕迹 。(《当代电影》原主编刘怀舜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