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黄高速铁路 编辑
池黄高速铁路(Chizhou-Huangshan High-speed Railway),简称池黄高铁,是中国安徽省境内一条连接池州市与黄山市高速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修订版)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黄冈~安庆~黄山”区域连接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武汉至杭州快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12月28日,池黄高速铁路开工建设 。2024年4月26日,池黄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
截至2024年4月,池黄高速铁路由池州站至黟县东站(在黟县东站引入杭昌高速铁路至黄山北站),全长125千米,设4座车站,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最高运营速度350千米/小时。
中文名:池黄高速铁路
外文名:Chizhou-Huangshan High-speed Railway
开通日期:2024年4月26日
线路长度:125 km(截至2024年1月)
设计速度:350 km/h
运营速度:350 km/h
铁路等级:高速铁路
起止站点:池州站、黟县东站(截至2024年1月)
车站数量:4座(截至2024年1月)
途经省市:皖
前期工作
2017年3月3日,池州市召开池黄高速铁路预可研审查会在池州召开,设计单位提交了东、中、西三线方案进行比选 。8月,原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专家对新建池州至黄山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 。12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复了新建池州至黄山铁路项目的建设用地预审 。
2018年9月6日,《新建铁路池州至黄山铁路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发布 。
2019年2月,原中国铁路总公司、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新建池州至黄山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4月10日,《新建池州至黄山铁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发布 。4月25日,《新建池州至黄山铁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公众参与说明报批前公开》发布 。7月3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审批同意《新建池州至黄山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 。8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池黄高速铁路初步设计 。11月13日,池黄高速铁路开始施工招标 。
建设历程
2019年12月28日,池黄高速铁路池州段、黄山段开工建设 。
2020年5月,池黄高速铁路首座隧道(岩山头隧道)开始进洞施工 。12月22日,池黄高速铁路首条隧道(竹木岭隧道)实现贯通 。
2021年11月15日,池黄高速铁路全线首座连续梁(黄田特大桥连续梁)合龙 。
2022年9月23日,池黄高速铁路长钢轨供轨工作正式开启 。9月24日,池黄高速铁路进入存轨施工阶段 。11月3日,池黄高速铁路“四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11月10日,池黄高速铁路接触网第一杆成功组立,标志着池黄高速铁路“四电”工程全面启动 。
2023年1月11日,池黄高速铁路箱梁架设全部完成 。2月20日,池黄高速铁路全线首条10公里以上单洞双线长大隧道(上田岭隧道)贯通 。3月21日,池黄高速铁路站后四电工程通信专业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5月18日,池黄高速铁路全线开始铺轨 。5月28日,池黄高速铁路全线34座隧道全部贯通 。7月15日,池黄高速铁路进入焊轨施工阶段 。8月24日,池黄高速铁路首条接触网导线成功架设 。9月26日,池黄高速铁路全线铺轨完成 。10月31日,池黄高速铁路全线全线焊轨施工完成 。11月16日,池黄高速铁路进入静态验收阶段 。12月8日至10日,池黄高速铁路完成接触网冷滑试验 。12月15日,池黄高速铁路建设进入轨道精调阶段 。12月20日,池黄高速铁路首座220千伏牵引变电所一次受电成功 。
2024年1月15日,检测列车通过池黄高速铁路九华山站。
2024年1月15日,检测列车行驶在池黄高速铁路太平湖特大桥
2024年1月15日,检测列车行驶在池黄高速铁路太平湖特大桥
2024年1月10日,池黄高速铁路开始全线送电 。1月14日,池黄高速铁路完成接触网热滑试验 。1月15日,池黄高速铁路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3月26日,池黄高速铁路转入试运行阶段 。4月26日,池黄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
设计参数
项目 | 参数 |
---|---|
铁路等级 | 高速铁路 |
正线数目 | 双线 |
速度目标值 | 350千米/小时 |
正线线间距 | 5.0米 |
最小曲线半径 | 一般地段7000米、困难地段5500米 |
最大坡度 | 20‰,局部地段不大于30‰ |
牵引种类 | 电力 |
机车类型 | 动车组 |
到发线有效长度 | 650米 |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 | CTCS-3 |
行车指挥方式 | 综合调度集中 |
最小行车间隔 | 3分钟 |
注 | 参考资料: |
沿线车站
截至2024年4月,池黄高速铁路全线设4座车站:池州站、九华山站、黄山西站、黟县东站。
序号 | 车站名称 | 客运里程(千米) | 车站地址 | 运营管理 |
---|---|---|---|---|
1 | 池州站 | 0 |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永明路 | 中国铁路上海局 集团有限公司 |
2 | 九华山站 | 33 |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蓉城镇牌楼村 | |
3 | 黄山西站 | 76 |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城区西侧兴村 | |
4 | 黟县东站 | 123 |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镇源川村 |
线路走向
池黄高速铁路位于安徽省南部,线路大致呈东西走向,起自池州站,途经池州市贵池区、青阳县,黄山市黄山区、黟县,终至黟县东站,途经了九华山、太平湖、黄山等风景名胜区。
池黄高速铁路线路走向示意图
运营历程
2024年4月26日9时08分,由九华山站开往上海虹桥站的G9298次“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驶出九华山站,标志着池黄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开通运营初期,铁路部门每日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达24列。九华山站至合肥南站、南京南站、杭州西站、武汉站、上海虹桥站间最快分别1小时37分、1小时46分、2小时9分、2小时24分、3小时46分可达 。
2024年4月26日,首发列车驶入黄山西站
2024年6月1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第三季度列车运行图,新图实施后,池黄高铁开行旅客列车将达到19对,较过渡期增加7对,其中直通方向5对(含1对高峰线)、管内方向14对(含1对高峰线)。
客运流量
2024年5月26日,池黄高速铁路开通满月,沿线车站31天安全输送旅客超30万人次,日均运送旅客超1万人次。
技术难题
池黄高速铁路位于皖南山区,沿线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复杂,施工难度大。池黄高速铁路建成了太平湖特大桥、云山特大桥等55座桥梁,岭上村隧道等34座隧道 。
重点工程
太平湖特大桥
建设中的太平湖特大桥
太平湖特大桥位于黄山太平湖风景区内,是池黄高速铁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该桥为双线三塔矮塔斜拉桥,桥东坐落在龙门乡,桥西坐落在新华乡,大桥横跨太平湖面,全长926.1米,其中主桥长788米,采用双线多塔矮塔斜拉桥结构形式;其中两个主跨长度达到228米,是建设时中国国内高速铁路多塔矮塔斜拉桥中最大跨度。该桥施工最大水深43米,地质水文复杂,深水施工难度大,其深水基础以及大跨度连续梁线形控制均为该桥的施工重难点。施工单位克服深水、陡坡、裸岩、无法使用大型水上施工设备等困难,对大桥基础施工采取“先堰后桩”法,对大桥索塔采用整体定型钢模板施工方法,对主梁采用菱形挂篮对称悬臂浇筑施工法,保证了施工安全和质量 。
2022年12月29日,太平湖特大桥合龙 。
列车行驶在池黄高速铁路太平湖特大桥上
岭上村隧道
岭上村隧道纵跨池州、黄山两市,是池黄高速铁路控制性和重难点工程之一。隧道起于池州市青阳县杨田镇下东堡村,向南穿越九华山余脉黄龙山至黄山市黄山区新华乡曹村而出,全长11.75千米,洞身最大埋深约550米,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沿线穿越多处岩性接触带,岩性复杂多变,洞体围岩稳定性较差,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极高、施工周期长;按进口、周村斜井大里程、山华安斜井大小里程、出口共5个作业面组织施工,沿线山体地势起伏较大,其中周村斜井和山华安斜井分别与正洞垂直高差约30米和115米 。
2023年5月21日,岭上村隧道贯通 。
棠棣岭隧道
金鸡岭1号隧道
上田岭隧道
上田岭隧道起于黄山市黟县,向南穿塔川国家地质森林公园至西递镇鸳鸯谷景区而出,隧道全长10.8千米,设置横洞两座,是池黄高速铁路全线第二长隧道。洞身横穿黄山山脉山体,地势起伏较大,最大埋深约500米,需穿越1处断层带、9处节理密集带和1处岩性接触带,地质结构复杂,开挖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
金鸡岭1号隧道
金鸡岭1号隧道位于池州市贵池区马衙镇,全长2317米。该隧道围岩构成复杂,IV级及以上围岩占比92%,围岩几乎没有自稳能力,在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上均存在较大难度;隧道浅埋段多,岩石风化严重;隧道洞身含多处岩体破碎低阻带,地层含水丰富,施工困难 。
2022年4月18日,金鸡岭1号隧道贯通。
云观山隧道
云观山隧道位于池州市青阳县境内,全长2799.5米,地貌为剥蚀丘陵,地势起伏较大,不良地质主要有断层破碎带、岩溶,易引发坍塌、变形等危险,施工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大 。
云山特大桥
云山特大桥全长约2747米,是池黄高速铁路全线最大跨度系杆拱桥,也是池黄高速铁路建设中施工难度最高、施工工艺最复杂的特殊拱桥结构 。
建设中的池黄高速铁路
池黄高速铁路建成后,将成为串联皖南两山一湖(九华山、黄山、太平湖)核心景点的黄金旅游线路,对完善区域快速铁路网布局、加快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铁道报》 评)
池黄高速铁路在池州站与宁安高速铁路联接,在黟县东站与杭昌高速铁路联接,串联起九华山、黄山风景名胜区等一批中国著名旅游名胜,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对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华社 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