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 编辑

中国江苏省无锡市境内教育部直属高校

江南大学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Jiangnan University),简称“江大”,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共享联盟和“一带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联盟成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江南大学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2年由原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私立江南大学的有关系科组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62年无锡纺织工学院并入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蠡湖、东氿、霞客湾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786亩,总建筑面积119.8万平方米;设有22个学院(部),开设53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员工3333人,其中专任教师2165人(含研究生导师1670人);在校本科生21065人、硕博士研究生12857人、留学生277人。创办时间1902年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官网http://www.jiangnan.edu.cn图集

目录1历史沿革▪学校前身▪合并以后2办学条件▪院系专业▪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教学建设▪所获荣誉3学术研究▪研究平台▪科研成就▪学术资源4合作交流5现任领导6校友情况7校园环境8校区情况▪蠡湖校区▪东氿校区▪霞客湾校区9文化传统▪形象标识▪精神文化▪文化活动10校园设施▪宿舍条件▪校园环境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编辑

学校前身

  • 无锡轻工大学

    无锡轻工大学前身是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与现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八所高校是同宗同源。

    1952年由原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私立江南大学的有关系科组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

    1958年8月18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东迁至无锡市(社桥)原华东艺专旧址,命名无锡食品工业学院,后改称无锡轻工业学院,于11月17日建院。

    1960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1961年,无锡工业专科学校化工专业并入。

    1962年9月,无锡纺织工学院并入无锡轻工业学院,成立纺织工程系。

    校园风景

    1966年下半年,院本部迁至青山湾,原社桥校区为分部。

    1993年5月,中国轻工总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江苏省纺织工业厅同意无锡轻工业学院与无锡轻工业学院纺织分院联合办学,并统一使用无锡轻工业学院校名,纺织分院归属无锡轻工业学院管理,纺织分院所在地成为无锡轻工业学院西山校区。

    1995年3月9日,中国轻工总会转发国家教委“关于同意无锡轻工业学院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的通知”,由赵朴初为无锡轻工大学题写校名。

    1995年11月23日,无锡轻工业学院举行中国轻工总会与江苏省人民政府、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建无锡轻工大学暨无锡轻工大学揭牌庆典。

    1995年10月,无锡市纺织职工大学、无锡纺织工业学校和无锡纺织职工专业学校并入无锡轻工大学。

    1996年5月,无锡轻工大学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

    1998年,无锡轻工大学由隶属中国轻工总会划转直属教育部。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原隶属轻工业部的苏州化学电源研究所并入无锡轻工大学。

  • 江南学院

    江南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10月由中国民族实业家荣德生先生在无锡创办的私立江南大学。

    1947年7月,私立江南大学筹备处成立,决议设立文、农、理工三学院。8月12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私立江南大学董事会立案。校董事会借无锡北塘申茂新办事处为办公地址。10月27日,私立江南大学举行首届开学典礼。初在荣巷原公益铁工厂、荣德生家宅、梅园3处设临时校舍,临时校址设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内。1948年春,位于后湾山上的新校舍建成。

    1952年秋高校院系调整时,私立江南大学取消建制,各系科并入南京、上海、苏州、扬州等地高校。

    1980年10月,无锡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无锡大学筹建委员会,当年招生522名。

    1981年1月江苏省政府批准在无锡大学基础上创办无锡职业大学,无锡职业大学为市属走读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当年招生209名,借无锡市第三十七中学校舍正式开学。

    1982年8月,迁入梁溪路100号新校址。

    198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无锡职业大学与无锡市职工大学联合办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84年7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无锡职业大学改名为无锡大学。

    1985年7月1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当时专科层次的无锡大学更名为江南大学。学校沿袭私立江南大学校祚。

    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招收外国留学生。

    1993年8月—1996年3月江南大学马山分部、江南大学江阴分部、江南大学宜兴分部、江南大学锡山分部、江南大学梅园师范分部相继建立,并以江南大学名义招生。

    1996年4月,国家教委批准江南大学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江南学院。

    2000年6月13日,省学位委员会发文批准了学校的学士学位授予权。另有国贸专业毕业生由苏州大学授予学位。

  • 无锡教育学院

    1955年9月,无锡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创建。

    1961年3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改名无锡市教师进修学院。

    文化大革命期间,师训工作停顿。

    1970年2月,学院停办,原址改为无锡市第十五中学。

    1973年8月,经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借无锡师范校舍,复办无锡市教师进修学校。

    1978年2月,第十五中学撤销,恢复无锡市教师进修学院原有建制。

    1981年4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认定无锡市教师进修学院为师范专科学校性质,享有与师范专科学校同等待遇。

    1983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报教育部备案,更名为无锡教育学院。

    1990年6月,无锡教育学院从市工人文化宫畔迁往新址梅园舜柯山下的钱荣路80号,原校舍与无锡广播电视大学校舍对调,崇宁路20号成为无锡教育学院分部,主要从事在职教师进修、中小学校长培训。

    1998年经无锡市人民政府决定,实行以无锡教育学院为基础,与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江苏省洛社师范学校优化重组,组建无锡师范学院。

    2000年,就无锡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教育部、江苏省和无锡市经过多次研究,决定实施新的三校合并。

    合并以后

    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月13日,在青山湾校区举行三校合并成立大会。

    2003年8月1日,经教育部批准,原东华大学无锡校区整体并入江南大学。

    2006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同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江南大学与苏州大学正式签署协议,隶属于江南大学的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整建制划转苏州大学。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0月,无锡市政府与江南大学共建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

    2014年10月,学校荣获“2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5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16年12月,江南大学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9月,江南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0月,江南大学与宜兴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同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原市第三人民医院整体整合,与江南大学共同建设直属附属医院。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11月,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

    2021年1月31日上午,江南大学遵义研究院在茅台学院挂牌成立。 7月11日,江南大学产学研基地揭牌。11月9日,江南大学举行先进技术研究院学术院长聘任仪式。

    2022年1月,燕之屋和江南大学合作,设立“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燕之屋科创竞赛基金”,共同合作促进燕窝研发的高质量发展。

    2023年2月10日,江南大学—新合新甾体化合物合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揭牌。

    2023年4月3日,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揭牌。

    2023年7月7日,江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第一届中共党史党建学太湖高端论坛在江南大学举行。

    2023年10月,江南大学(江阴校区)已进入全面装饰装修阶段,工程建设进度确保2024年9月份开学。 11月,重庆与江南大学共同组建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生态联盟。

    2024年4月,江南大学江阴校区首批三个新学院成立,分别为集成电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

    2024年5月,江南大学江阴校区成立纤维工程与装备技术学院。

    2024年5月29日,江南大学食品学术期刊中心揭牌 。6月7日,江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江南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江南大学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江南大学纤维工程与装备技术学院同时揭牌成立。

    学校风貌学校风貌

  •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22个学院(部),开设5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交叉等学科门类10个。

    江南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本科专业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酿酒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包装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器人工程、机械工程

    江南大学君远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美术学(师范)、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江南大学商学院

    工商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轻化工程、纺织工程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江南大学法学院

    社会工作、法学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日语、英语

    江南大学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江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

    药学、制药工程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学院

    音乐学(师范)、舞蹈编导、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教育技术学(师范)、小学教育(师范)

    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

    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

    护理学、临床医学(五年制)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江南大学体育部

    -

    江南大学至善学院

    -

    江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

    江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

    江南大学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

    -

    江南大学纤维工程与装备技术学院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建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5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7个;在教育部组织的最新一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在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校17个学科入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五年蝉联世界第一,“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世界第二;在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上,学校1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 1%,其中农业科学跻身世界前万分之一。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

    化学工程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设计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学位授权点

    类别

    学科名称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纺织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设计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

    机械工程

    软件工程

    -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制糖工程

    发酵工程

    材料化学

    制浆造纸工程

    食源性慢性疾病学

    制药工程与技术

    轻工信息技术

    物联网技术与工程

    设计教育

    轻工机械与包装工程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美术学

    设计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纺织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机械工程

    应用经济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数学

    光学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药学

    软件工程

    电气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

    音乐与舞蹈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法学

    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护理学

    -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制糖工程

    发酵工程

    纺织工程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制浆造纸工程

    包装工程

    英语语言文学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及理论

    教育技术学

    药理学

    -

    参考资料: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生物与医药硕士

    机械硕士

    工商管理硕士(MBA)

    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领域)

    电子信息硕士

    资源与环境硕士

    材料与化工硕士

    艺术硕士(艺术设计领域)

    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领域)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

    吉祥物吉祥物

  • 辅助识别标志

    江南大学辅助识别标志具有江南大学中“江”的首字母J的形。

    隐有教育(Jiao Yu)的意思。

    外形整体为J,但却内含一个小写字母n,意指江南之南(nan)。

    此标志设计流畅,灵动,简约,如一条蜿蜒曲水, 充满江南韵味,且与江南大学主标志的浩渺太湖的回形构造有相互呼应的意味。

    主图形还可以衍生出其他不同组合,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变化产生出相适应的视觉美感。

    配色多元,如红色热情奔放,绿色充满生机,黄色轻快明亮,昭示了崭新的蠡湖江南充满活力,希望的未来。

  • 60周年校庆标识

    标志主体由“60” 和曲水桥的图标组成, “60” 由“J、N”变形而来,其中“6”对称翻转后下半部分可与“O”完全重叠,因此整个logo视觉补充后成三角形,稳重且整体。“O”上下分割象征江南大学地处江南水乡,中间的桥洞下对应着简化的水波,组成“n”的内部空白的区域。配色以红橙为主,代表着活力与喜悦。

    辅助识别标识辅助识别标识

    60周年校庆标识60周年校庆标识

    精神文化

  • 校训

    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校训校训

    笃,有笃实、笃厚、真诚之义。《论语·泰伯》中有“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笃学,勤学。强调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学问,反对虚假与浮躁之风。尚行,提倡实际行动,尊崇实践。孔子提倡“讷于言,而敏于行。”北宋易学家邵雍《皇极经世书·观物篇》中有“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强调不但要在认识上有所提高,而且要身体力行。

    “笃学尚行”,强调的就是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开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强调通过不断进取,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从“笃学”到“尚行”到“止于至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笃学”是基础,是前提;“尚行”是关键,是途径;“止于至善”是目的,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笃学尚行,止于至善,是为学之道,为事之道与为人之道的有机结合。

    “笃学尚行,止于至善”,既传承了江南大学百年办学“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文化传统,又融合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成为江南大学教与学的行动指南和至高追求,成为激励、凝聚江大人的永恒的精神财富。

  • 大学精神

    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 校歌

    歌词:

    《江南大学校歌》

    集体词 徐湘曲

    校歌曲谱校歌曲谱

    太湖之滨,蠡湖畔。我们的校园,曲水流觞,无限风光。

    三江初肇始,兴教图国强;江南开学府,轻工著华章。

    笃学尚行,担当社会重任;止于至善,走向明天辉煌。

    笃学尚行,担当社会重任;止于至善,走向明天辉煌。

    止于至善,走向明天辉煌。

    释义:

    《江南大学校歌》歌词凝炼,意蕴隽永;曲调优美流畅,新颖大气;整首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段体曲式 “引子+‖:前奏 + a + b :‖+ 尾声”,结构层次分明,抒情与进行风格相融合,刚柔相济,活泼激扬。

    引子开始逐渐奏响的铜管乐三连音旋律,象征着百年学府在新世纪之初吹响了“攀登”号角。A段为中速流动的领唱部分,讴歌江南大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办学业绩和曲水流觞、风景如画的生态校园风光。器乐分解音型为主的伴奏与女声伴唱营造出太湖、蠡湖波光粼粼、宽广妩媚的背景形象。B段为二二拍进行曲节奏风格的合唱部分,着意烘托“笃学尚行、止于至善”八字校训,表现了江南大学在新时期与时俱进、坚定向上的信念。尾声是全曲高潮,采用混声合唱加领唱多声部丰满厚实的音响形式,表现了江南大学师生员工共同开创明天辉煌的坚强心声。

    文化活动

    学校每年实施“艺术课堂”大学生文化素质拓展项目、“书香校园·人文江南”阅读计划,举办“江南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创新江南”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意创业文化节等特色文化活动,在校生参演广州亚运会闭幕式等大型活动;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艺术作品舞蹈《羌山红》获文化部“文华奖”。学校建有女足和乒乓球两支高水平运动队。其中高水平女子足球队荣获2017年、2018年全国大学生女子室内五人制锦标赛季军和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高校部冠军。

  • 下一篇 南京农业大学

    上一篇 河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