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 编辑

古代官名

户部尚书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古代官名,六部中户部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长。

唐朝之前叫民部尚书。唐永徽元年(650)为避讳李世民的“民”字,改民部尚书为户部尚书 。此职可追溯至汉朝,时有置尚书郎四人,其中一人主财帛委输,即国家财政工作。曹魏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费统筹。经隋朝稍加改变称民部尚书,至唐朝遂改称户部尚书,至后代仍为常职。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户部尚书

别名:民部尚书

性质:中国古代官名

职责:掌管国家经济

:汉朝

代表人物:叶梦得、夏原吉倪元璐和珅

历史背景

编辑

起源时期

据东汉郑玄认为,户部尚书起源于周朝司会 ,到秦朝时,尚书这一官制名称开始出现 。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重视吏治,对尚书台大加汰简,设置二仆射,减一尚书,仍合八座之数,度支(户部的前身)便在此时产生。设立度支的原因是因为征讨不息,发动战争都需要进行专门的财政预算。主管财政大计的度支开始成为尚书台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八座之一。

与此同时期的国有户部尚书,“吴孙休继位,户部尚书阶下读奏”。但是关于吴国户部尚书记载不详,这条史料首见于杜佑的《通典》,而后宋末马端临编纂《文献通考》时,在卷五十二《职官考六》亦引用杜佑《通典》关于吴国户部尚书的史料,但是缺乏相关史料,故无法深入探讨吴国户部尚书的设置状况。

西晋时期,尚书台成为宰相机构,尚书令、仆射与尚书成为“八座”。朝廷行政事务中的重要决议常由八座集体决议然后具名上奏。其中度支尚书掌军国度支重事,故在诸曹尚书中地位尤为重要。据《晋书》记载,度支尚书常由名士重臣担任。尚书省调整繁多,但是度支尚书一直为诸曹尚书,没有更易。

北魏前期的尚书制度屡有废立,其中并没有设置度支尚书,直到孝文帝末才见此官职。李彪、李冏、崔亮都曾担任此官职,职掌财计,度支在六部中的地位最低。

隋唐时期

隋初,隋文帝初步建立了三省六部制。隋炀帝继位之后,在初步建立的基础上继续对三省六部制进行修补和完善。这一时期设立度支为六部之一,后改为民部。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唐高宗李治即位,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改民部为户部。

显庆元年(656),为避讳唐中宗李显的名字,改户部为度支。

龙朔二年(662),改度支为司元,户部尚书为司元太常伯。

咸亨元年(670),将司元太常伯恢复为户部尚书。

光宅元年(684),户部尚书改为地官。

神龙元年(705),恢复户部的旧称,遂成唐朝定制。

中唐以后,户部的权力常以他官掌钱谷之政,本部之职渐为度支、盐铁、转运等使所夺,户部尚书多为外官所带空衔,本部日常事务多由侍郎主管。

五代,沿袭中唐以后的作法。

宋元时期

北宋前期,户部尚书为寄禄官。

元丰改制后,户部尚书始实领户部事。

南宋初,以执政兼领财用事,后复旧。

元至元十三年(1276),户部改属中书省,数量由一人增加至三人。

明清时期

明初,明太祖废中书省,户部尚书直隶于皇帝,事权提高。

清沿明制,初以承政为户部之长,顺治元年(1644),改承政为尚书。

官员管理

编辑

出身

唐朝

唐朝前期户部尚书主要出身为功臣元勋、科举、门荫;唐朝中期户部尚书主要出身为科举、门荫、征辟;唐朝后期户部尚书主要出身为科举、门荫。

升迁

唐朝

唐朝户部尚书的迁入官职主要隶属于宰相、东宫属官、尚书省、中书省、寺监、御史台、地方州府、军事使职。唐前期,户部尚书的迁入机构主要有宰相、东宫官署、尚书省、中书省、寺监、御史台、地方州府,由于节度使和观察使都是唐中后期所出现的军事使职类官职,所以唐前期并没有这类职官迁入户部尚书。唐中期的户部尚书迁入机构主要有宰相、东宫官署、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寺监、御史台、地方州府、军事使职,唐中期是户部尚书的迁入途径最为广泛的时期,户部尚书的迁入途径包括了所有能见的途径。唐后期户部尚书迁入途径主要是宰相、东宫官署、尚书省、门下省、寺监、御史台、军事使职,缺了中书省和地方州府类职官。总体来看,唐朝户部尚书的迁入途径分布比较均衡,以唐中期迁入途径最为全面。

户部尚书的迁出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其中有95任正常迁出到宰相、尚书省、中书省、秘书省、寺监、地方州府、军事使职。非正常卸任的户部尚书有32任,包括了被诛杀、卒官、致仕、罢免等情况。

权力职权

编辑

品级

唐朝初设时,定置1员,正三品;北宋元丰改制后,升为从二品;金朝,定置1员,正三品;元朝,定置1员,正三品;明初,定置1员,升为正二品;清朝,定置满、汉各一人,升为从一品。

执掌

户部尚书户部尚书

在唐朝,户部尚书主要职掌是国家户籍井田的政令、徭役赋税的征发、经费的开支、钱粮的仓储,统领下属的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

历任官员

编辑

宋朝

叶梦得

明朝

夏原吉

倪元璐

袁可立(廷推

沈廷扬(追赠)

清朝

和珅

鹿传霖

历任户部尚书(满)

共有98笔资料

任职人员

任职资讯

类別

卸任资讯

备注

1

福长安

乾隆五十六年十月十二日(1791,11,7)

嘉庆四年正月八日(1799,2,12)缘事革职下狱治罪

-

2

松筠

嘉庆四年正月九日(1799,2,13)

嘉庆四年二月一日(1799,3,6)调陕甘总督

成亲王永瑆暂署

3

布彦达赉

嘉庆四年二月二日(1799,3,7)

嘉庆六年正月四日(1801,2,16)卒

-

4

傅森

嘉庆六年正月五日(1801,2,17)

嘉庆六年正月廿四日(1801,3,8)患病赏假

离职根据嘉道两朝上谕档(六),页14

5

成德

嘉庆六年正月廿四日(1801,3,8)

兼署

-

-

6

傅森

-

-

嘉庆六年二月廿七日(1801,4,9)卒

离职根据嘉道两朝上谕档(六),页53

7

成德

嘉庆六年二月廿七日(1801,4,9)

嘉庆七年三月十六日(1802,4,17)告假

离职根据嘉道两朝上谕档(七),页65

8

庆桂

嘉庆七年三月十六日(1802,4,17)

兼署

-

-

9

成德

-

-

嘉庆七年三月廿二日(1802,4,23)卒

-

10

禄康

嘉庆七年三月廿二日(1802,4,23)

嘉庆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1806,12,26)调大学士

-

11

嘉庆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1806,12,26)

嘉庆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1810,1,20)缘事降调

-

12

禄康

嘉庆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1810,1,20)

嘉庆十五年五月十日(1810,6,11)调大学士

-

13

托津

嘉庆十五年五月十日(1810,6,11)

嘉庆十八年十月廿一日(1813,11,13)驰往河南军营查办事件

托津未回京以前,著瑚图礼暂行兼署

14

成宁

嘉庆十八年十月廿一日(1813,11,13)

-

-

15

托津

-

-

嘉庆十九年八月十三日(1814,9,26)调大学士

-

16

瑚图礼

嘉庆十九年八月十三日(1814,9,26)

嘉庆十九年九月八日(1814,10,20)调礼部尚书

-

17

景安

嘉庆十九年九月八日(1814,10,20)

嘉庆十九年十一月廿日(1814,12,31)驰往江苏查办事件

-

18

英和

嘉庆十九年十一月廿日(1814,12,31)

兼署

-

-

19

景安

-

-

驰往山东查办事件

廿二年十二月四日驰往河南查勘漳卫河道,后往山东查案

20

和宁

嘉庆廿三年二月廿六日(1818,4,1)

-

-

21

景安

-

-

嘉庆廿五年十月四日(1820,11,9)年老调为守护昌陵大臣

-

22

英和

嘉庆廿五年十月五日(1820,11,10)

道光二年正月十日(1822,2,1)因病赏假

-

23

文孚

道光二年正月十日(1822,2,1)

-

-

24

英和

-

-

道光六年十二月十一日(1827,1,8)缘事调补理藩院尚书

退出南书房,总管内务府大臣

25

禧恩

道光六年十二月十一日(1827,1,8)

道光九年三月十四日(1829,4,17)出差

-

26

文孚

道光九年三月廿一日(1829,4,24)

-

-

27

禧恩

-

-

道光十年四月六日(1830,4,28)出差

离职根据嘉道两朝上谕档(三五),页112

28

托津

道光十年四月六日(1830,4,28)

道光十年五月七日(1830,6,26)署正黄旗满洲都统

-

29

长龄

道光十年五月七日(1830,6,26)

-

-

30

禧恩

-

-

道光十二年三月廿三日(1832,4,23)驰往湖南查办事件

-

31

文孚

道光十二年三月廿四日(1832,4,24)

兼署

-

-

32

禧恩

-

-

道光十三年五月廿七日(1833,7,14)缘事革职,调理藩院尚书

-

33

穆彰阿

道光十三年五月廿七日(1833,7,14)

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廿五日(1834,12,25)调吏部尚书

-

34

耆英

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廿五日(1834,12,25)

-

-

35

文孚

道光十五年二月十一日(1835,3,9)

-

-

36

耆英

-

-

道光十六年六月廿五日(1836,8,7)驰往广东查办事件

-

37

奕颢

道光十六年六月廿五日(1836,8,7)

-

-

38

耆英

-

-

道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1836,8,30)调吏部尚书

-

39

奕颢

道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1836,8,30)

道光十八年闰四月十九日(1838,6,11)调兵部尚书

-

40

奕纪

道光十八年闰四月十九日(1838,6,11)

道光廿年正月八日(1840,2,10)缘事革职

-

41

隆文

道光廿年正月八日(1840,2,10)

道光廿年三月六日(1840,4,7)为会试副考官

-

42

敬徵

道光廿年三月六日(1840,4,7)

兼署

-

-

43

隆文

-

-

道光廿一年正月八日(1841,1,30)驰赴广东查办理军务

-

44

敬徵

道光廿一年正月九日(1841,1,31)

兼署

-

-

45

隆文

-

-

道光廿一年五月廿六日(1841,7,14)卒

死在广东,实五月十二日卒(传包)

46

敬徵

道光廿一年五月廿六日(1841,7,14)

道光廿二年八月廿六日(1842,9,30)驰赴江苏查办河工

-

47

穆彰阿

道光廿二年九月一日(1842,10,4)

兼署

-

-

48

敬徵

-

-

道光廿五年二月廿二日(1845,3,29)缘事革职

-

49

赛尚阿

道光廿五年二月廿二日(1845,3,29)

道光廿六年正月廿四日(1846,2,19)驰往江南查勘江防善后事宜

-

50

恩桂

道光廿六年二月十八日(1846,3,15)

兼署

-

-

51

赛尚阿

-

-

咸丰元年正月一日(1851,2,1)调大学士

-

52

裕诚

咸丰元年正月一日(1851,2,1)

咸丰二年正月十日(1852,2,29)调大学士

-

53

禧恩

咸丰二年正月十日(1852,2,29)

咸丰二年十一月十八日(1852,12,28)卒

实十一月十七日卒(传包)

54

文庆

咸丰二年十一月十八日(1852,12,28)

咸丰四年十一月廿八日(1855,1,16)因病赏假

离职根据咸同两朝上谕档(四),页355

55

全庆

咸丰四年十一月廿九日(1855,1,17)

兼署

-

-

56

文庆

-

-

咸丰五年十二月十六日(1856,1,23)调大学士

-

57

柏葰

咸丰五年十二月十六日(1856,1,23)

咸丰八年八月六日(1858,9,12)为顺天乡试正考官

由热河都统迁,未到任前,以全庆兼署

58

全庆

咸丰五年十二月十六日(1856,1,23)

兼署

咸丰六年三月六日(1856,4,10)为会试副考官

-

59

文彩

咸丰六年三月六日(1856,4,10)

兼署

咸丰六年三月十九日(1856,4,23)出差

离职根据咸同两朝上谕档(六),页70

60

花沙纳

咸丰六年三月十九日(1856,4,23)

兼署

-

-

61

全庆

咸丰八年八月六日(1858,9,12)

兼署

-

-

62

柏葰

-

-

咸丰八年九月十日(1858,10,16)调大学士

-

63

瑞麟

咸丰八年九月十日(1858,10,16)

咸丰八年十二月廿九日(1859,2,1)调大学士

时出差,未到任前,以文彩兼署

64

肃顺

咸丰八年十二月廿九日(1859,2,1)

咸丰十一年九月卅日(1861,11,2)缘事撤任

-

65

瑞常

咸丰十一年十月一日(1861,11,3)

同治元年二月八日(1862,3,8)调吏部尚书

-

66

宝鋆

同治元年二月八日(1862,3,8)

同治四年三月六日(1865,4,1)为会试副考官

-

67

文祥

同治四年三月六日(1865,4,1)

兼署

-

-

68

宝鋆

-

-

同治十一年六月十一日(1872,7,16)调吏部尚书

-

69

载龄

同治十一年六月十一日(1872,7,16)

光绪三年正月七日(1877,2,19)调吏部尚书

-

70

魁龄

光绪三年正月七日(1877,2,19)

光绪三年正月十七日(1877,3,1)出差

-

71

灵桂

光绪三年正月十七日(1877,3,1)

兼署

光绪三年二月十七日(1877,3,31)出差

离职根据光宣两朝上谕档(三),页44

72

广寿

光绪三年二月十七日(1877,3,31)

兼署

-

-

73

魁龄

-

-

光绪三年十二月十七日(1878,1,19)出差

-

74

广寿

光绪三年十二月十七日(1878,1,19)

兼署

-

-

75

魁龄

-

-

光绪四年三月十四日(1878,4,16)因病赏假两个月

离职根据光宣两朝上谕档(四),页97

76

景廉

光绪四年三月十五日(1878,4,17)

兼署

-

-

77

魁龄

-

-

光绪四年五月十四日(1878,6,14)因病解任

-

78

景廉

光绪四年五月十五日(1878,6,15)

光绪六年三月六日(1880,4,14)为会试正考官

-

79

志和

光绪六年三月七日(1880,4,15)

-

-

80

景廉

-

-

光绪九年六月廿二日(1883,7,25)缘事降调

-

81

额勒和布

光绪九年六月廿二日(1883,7,25)

光绪九年七月廿四日(1883,8,26)驰赴陕西查办事件

-

82

麟书

光绪九年八月三日(1883,9,3)

兼署

-

-

83

额勒和布

-

-

光绪十年九月廿三日(1884,11,10)调大学士

-

84

崇绮

光绪十年九月廿四日(1884,11,11)

光绪十年十月廿一日(1884,12,8)驰赴江西查办事件

-

85

麟书

光绪十年十一月三日(1884,12,19)

-

-

86

崇绮

-

-

光绪十一年十一月廿九日(1886,1,3)调吏部尚书

-

87

福锟

光绪十一年十一月廿九日(1886,1,3)

光绪十四年八月六日(1888,9,11)为顺天乡试正考官

-

88

崑冈

光绪十四年八月七日(1888,9,12)

兼署

-

-

89

福锟

-

-

光绪十八年八月廿九日(1892,10,19)调大学士

-

90

熙敬

光绪十八年八月廿九日(1892,10,19)

光绪廿一年六月廿一日(1895,8,11)调吏部尚书

-

91

敬信

光绪廿一年六月廿一日(1895,8,11)

光绪廿六年三月十八日(1900,4,17)调兵部尚书

-

92

立山

光绪廿六年三月十八日(1900,4,17)

光绪廿六年六月十九日(1900,7,15)缘事监禁

离职根据光宣两朝上谕档(二六),页197

93

崇绮

光绪廿六年六月廿日(1900,7,16)

光绪廿六年八月二日(1900,8,26)殉节

-

94

敬信

光绪廿六年八月十五日(1900,9,8)

光绪廿六年九月五日(1900,10,27)调吏部尚书

-

95

崇礼

光绪廿六年九月五日(1900,10,27)

光绪廿九年四月廿七日(1903,5,23)调大学士

-

96

那桐

光绪廿九年五月一日(1903,5,27)

光绪廿九年九月十六日(1903,11,4)调外务部会办大臣

-

97

荣庆

光绪廿九年九月十六日(1903,11,4)

光绪卅一年十一月十日(1905,12,6)调学部尚书

-

98

铁良

光绪卅一年十一月十日(1905,12,6)

光绪卅二年九月廿日(1906,11,6)裁缺

九月廿一日调陆军部尚书

历任户部尚书(汉)

共有85笔资料

-

任职人员

任职资讯

类別

卸任资讯

备注

1

董诰

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廿一日(1787,3,10)

嘉庆元年十月七日(1796,11,6)调补东阁大学士

-

2

范宜恒

嘉庆元年十月八日(1796,11,7)

嘉庆二年八月廿日(1797,10,9)卒

离职根据东华录、清史稿

3

沈初

嘉庆二年八月廿日(1797,10,9)

嘉庆四年三月二日(1799,4,6)卒

离职根据嘉道两朝上谕档(四),页70

4

范建中

嘉庆四年三月二日(1799,4,6)

嘉庆四年十月七日(1799,11,4)调左都御史

-

5

朱珪

嘉庆四年十月七日(1799,11,4)

嘉庆十年正月廿六日(1805,2,25)调大学士

-

6

戴衢亨

嘉庆十年正月廿六日(1805,2,25)

嘉庆十三年三月卅日(1808,4,25)到南河查勘河工

查勘事竣,赏假一个月,回籍祭扫

7

曹振镛

嘉庆十三年三月卅日(1808,4,25)

-

-

8

戴衢亨

-

-

嘉庆十四年七月九日(1809,8,19)调工部尚书

-

9

曹振镛

嘉庆十四年七月九日(1809,8,19)

嘉庆十六年三月六日(1811,3,29)为会试正考官

-

10

邹炳泰

嘉庆十六年三月六日(1811,3,29)

-

-

11

曹振镛

-

-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七日(1813,10,10)调吏部尚书

-

12

潘世恩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七日(1813,10,10)

嘉庆十九年六月廿二日(1814,8,7)丁母忧

离职根据东华录、清史稿

13

刘镮之

嘉庆十九年六月廿二日(1814,8,7)

嘉庆廿二年九月廿日(1817,10,30)缘事降调

-

14

卢荫溥

嘉庆廿二年九月廿日(1817,10,30)

嘉庆廿五年九月九日(1820,10,15)调工部尚书

-

15

黄钺

嘉庆廿五年九月九日(1820,10,15)

道光二年八月六日(1822,9,20)为顺天乡试正考官

-

16

汪廷珍

道光二年八月六日(1822,9,20)

-

-

17

黄钺

-

-

道光六年九月二日(1826,10,2)因病解任

-

18

王鼎

道光六年九月二日(1826,10,2)

道光八年八月六日(1828,9,14)为顺天乡试副考官

-

19

王引之

道光八年八月十六日(1828,9,24)

-

-

20

王鼎

-

-

道光十年十月四日(1830,11,18)驰往江南会查事件

-

21

金钊

道光十年十月四日(1830,11,18)

-

-

22

王鼎

-

-

道光十二年八月六日(1832,8,31)为顺天乡试正考官

-

23

汪守和

道光十二年八月六日(1832,8,31)

-

-

24

王鼎

-

-

道光十六年三月六日(1836,4,21)为会试副考官

-

25

文孚

道光十六年三月七日(1836,4,22)

兼署

-

大学士,七月十五日以疾致仕

26

王鼎

-

-

道光十六年十月十四日(1836,11,22)因病赏假两个月

离职根据嘉道两朝上谕档(四一),页433

27

吴椿

道光十六年十月十四日(1836,11,22)

兼署

-

-

28

王鼎

-

-

道光十八年五月十三日(1838,7,4)调大学士

-

29

汤金钊

道光十八年五月十三日(1838,7,4)

道光十八年九月廿七日(1838,11,13)调吏部尚书

-

30

吴椿

道光十八年九月廿七日(1838,11,13)

道光十九年三月五日(1839,4,18)因病解任

-

31

何淩汉

道光十九年三月五日(1839,4,18)

道光十九年八月六日(1839,9,13)为顺天乡试副考官

-

32

汤金钊

道光十九年八月六日(1839,9,13)

兼署

-

-

33

何淩汉

-

-

道光廿年二月六日(1840,3,9)卒

-

34

卓秉恬

道光廿年二月六日(1840,3,9)

道光廿一年闰三月十二日(1841,5,2)调吏部尚书

-

35

祁寯藻

道光廿一年闰三月十二日(1841,5,2)

道光廿九年十月二日(1849,11,16)驰赴四川查办事件

-

36

何汝霖

道光廿九年十月二日(1849,11,16)

-

-

37

祁寯藻

-

-

道光卅年六月三日(1850,7,11)调大学士

-

38

孙瑞珍

道光卅年六月三日(1850,7,11)

咸丰三年三月二日(1853,4,9)出差

离职根据咸同两朝上谕档(三),页91

39

朱凤

咸丰三年三月二日(1853,4,9)

咸丰三年八月十三日(1853,9,15)驰往山西查办河东盐务

-

40

徐泽醇

咸丰三年八月十三日(1853,9,15)

兼署

-

-

41

孙瑞珍

-

-

咸丰三年十二月四日(1854,1,2)因病赏假两个月

离职根据咸同两朝上谕档(三),页423

42

徐泽醇

咸丰三年十二月四日(1854,1,2)

兼署

-

-

43

孙瑞珍

-

-

咸豐四年五月三日(1854,5,29)因病解任

-

44

朱凤标

咸丰四年五月三日(1854,5,29)

咸丰六年十一月十九日(1856,12,16)调兵部尚书

-

45

翁心存

咸丰六年十一月十九日(1856,12,16)

咸丰八年九月十日(1858,10,16)调大学士

-

46

朱凤标

咸丰八年九月十日(1858,10,16)

咸丰八年十月廿六日(1858,12,1)缘事暂行解任

九年二月十三日革职

47

周祖培

咸丰八年十月廿六日(1858,12,1)

兼署

-

-

48

周祖培

咸丰九年二月十四日(1859,3,18)

咸丰九年八月六日(1859,9,2)为顺天乡试正考官

-

49

陈孚恩

咸丰九年八月六日(1859,9,2)

兼署

-

-

50

周祖培

-

-

咸丰十年三月六日(1860,3,27)为会试正考官

-

51

沈兆霖

咸丰十年三月六日(1860,3,27)

-

-

52

周祖培

-

-

咸丰十年十二月廿七日(1861,2,6)调大学士

-

53

沈兆霖

咸丰十年十二月廿七日(1861,2,6)

咸丰十一年十月廿七日(1861,11,29)赴陕西查办事件

离职根据咸同两朝上谕档(十一),页473

54

赵光

咸丰十一年十月廿七日(1861,11,29)

兼署

-

-

55

沈兆霖

-

-

同治元年七月四日(1862,7,30)卒

死在出差途中

56

罗惇衍

同治元年七月十九日(1862,8,14)

同治元年八月六日(1862,8,30)为顺天乡试副考官

未到任前,仍以赵光兼署

57

李棠阶

同治元年八月六日(1862,8,30)

-

-

58

罗惇衍

-

-

同治三年八月六日(1864,9,6)为顺天乡试副考官

-

59

单懋谦

同治三年八月六日(1864,9,6)

兼署

-

-

60

罗惇衍

-

-

同治四年闰五月廿四日(1865,7,16)驰赴山西查办事件

-

61

朱凤标

同治四年六月五日(1865,7,27)

兼署

-

-

62

罗惇衍

-

-

同治七年二月十九日(1868,3,12)往天津验收海运漕粮

-

63

董恂

同治七年二月廿九日(1868,3,22)

兼署

同治七年三月六日(1868,3,29)为会试副考官

-

64

万青藜

同治七年三月六日(1868,3,29)

暂署

-

-

65

罗惇衍

-

-

同治八年六月廿一日(1869,7,29)丁忧

离职根据清史稿

66

董恂

同治八年六月廿一日(1869,7,29)

光绪二年三月六日(1876,3,31)为会试正考官

-

67

毛昶熙

光绪二年三月七日(1876,4,1)

兼署

-

-

68

董恂

-

-

光绪八年正月廿四日(1882,3,13)年老开缺

-

69

阎敬铭

光绪八年正月廿四日(1882,3,13)

光绪十一年十一月廿九日(1886,1,3)调大学士

前工部右侍郎,未到任前,以王文韶

70

翁同龢

光绪十一年十一月廿九日(1886,1,3)

光绪十四年八月六日(1888,9,11)为顺天乡试副考官

-

71

潘祖荫

光绪十四年八月七日(1888,9,12)

兼署

-

-

72

翁同龢

-

-

光绪十五年七月十六日(1889,8,12)赏假两个月修墓

-

73

徐桐

光绪十五年七月十七日(1889,8,13)

兼署

光绪十五年八月六日(1889,8,31)为顺天乡试正考官

-

74

孙毓汶

光绪十五年八月六日(1889,8,31)

兼署

-

-

75

翁同龢

-

-

光绪十八年三月六日(1892,4,2)为会试正考官

-

76

孙家鼐

光绪十八年三月六日(1892,4,2)

-

-

77

翁同龢

--

-

光绪十九年八月六日(1893,9,15)为顺天乡试正考官

-

78

孙家鼐

光绪十九年八月七日(1893,9,16)

兼署

-

-

79

翁同龢

-

-

光绪廿四年四月廿七日(1898,6,15)缘事开缺

-

80

徐树铭

光绪廿四年四月廿九日(1898,6,17)

暂署

-

-

81

王文韶

光绪廿四年五月五日(1898,6,23)

光绪廿六年十月十五日(1900,12,6)调大学士

-

82

鹿传霖

光绪廿六年十月十五日(1900,12,6)

調

光绪卅年七月四日(1904,8,14)署工部尚书

-

83

赵尔巽

光绪卅年七月四日(1904,8,14)

光绪卅一年四月四日(1905,5,7)调盛京将军

-

84

鹿传霖

-

-

光绪卅一年四月四日(1905,5,7)调吏部尚书

-

85

张百熙

光绪卅一年四月四日(1905,5,7)

光绪卅二年九月廿日(1906,11,6)裁缺

九月廿一日调为邮传部尚书

下一篇 长史

上一篇 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