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县 编辑
成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部、陇南市东北部。成县古称成州,西魏置成州,明朝降州为县。成县下辖幅员面积1676.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57万亩。全县辖14镇3乡,245个村14个居委会。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成县常住人口241587人。成县地处西秦岭余脉,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750-2377米之间,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度,被誉为“陇右小江南”、“陇右粮仓”。成县自然资源丰富,有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是全国第二大铅锌矿带。2019年,成县完成生产总值约64.26亿元。成县被评为“千年古县”,是“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最佳旅居度假名县”、“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名优特产有成县核桃、红川酒、天麻等。风景名胜有西狭颂风景名胜区、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杜少陵祠等。2019年4月28日,甘肃省政府批准成县正式退出贫困县。2022年4月,共青团成县委入选2022年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工)委”入围名单。2023年,成县地区生产总值87.62亿元,同比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2亿元,同比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0.31亿元,同比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5.11亿元,同比增长5.1%。
中文名:成县
外文名:Chengxian County
别名:成州、同谷
行政区类别:市辖县
所属地区:甘肃省陇南市
地理位置:甘肃省东南部、徽成盆地
面积:1676.54 km²
下辖地区:城关镇、红川镇等14镇3乡
政府驻地:城关镇
电话区号:0939
邮政编码:7425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23.63 万(截至2023年末)
著名景点:西峡颂、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杜少陵祠
机场:陇南成县机场
车牌代码:甘K
地区生产总值:87.62 亿元(2023)
方言:中原官话秦陇片
高等院校: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名优特产:成县核桃、红川酒、天麻等
政府领导:县长赵彦凯
名称由来
成县,以西周文、武、成、康的谥法为名。
建制沿革
成县上古为《禹贡》雍州之域。
成县抛沙“五龙山战役”旧址
周文王为南国化疆,后孝王封非子于秦,养马汧渭,地属秦地。 春秋时期为白马氐国。
秦时,成县属陇西郡,称下辨道。
西汉始置武都郡,以县改属之,仍称下辨道。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武都郡隶属益州刺史部。 王莽代汉后,改县称杨德。 东汉仍为武都郡,治下辨,界于陇西、武都二郡之间。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遣将屯兵下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春正月,县入魏,隶益州刺史部。
蜀汉建兴七年(229年),县复属蜀汉。蜀炎兴元年(263年),成县为魏所有,属雍州之武都郡。
晋泰始五年(269年)置秦州,县属秦州之武都郡,下辨仍为郡治所。太元十年(385年),杨定称藩,表置仇池郡,以县入郡。
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年)平仇池,县入宋,隶南秦州之武都郡。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446年),初置仇池镇,以县隶镇。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南秦州为成州,初置同谷县。成州以西周文、武、成、康的谥法为名。《说文解字》释“同”,为两水会合之处,青泥、下辨两水会合后,注入飞龙峡峡谷,同谷因此得名。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以同谷县属康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初置河池郡,以康州之同谷县属河池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以同谷县置西康州。贞观元年(627年),废西康州复置成州,以县属成州,隶陇右道。天宝元年(742年),改成州为同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成州。宝应元年(762年),吐番攻陷成州治所上禄县。州治没吐番后,以县入属凤州,为唐、蕃犬牙交错地区。咸通七年(866年),复置成州,徙治县东南七里之宝井堡,后徙治同谷。后唐复置成州,治同谷县。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成州入属北宋,治同谷,领栗亭县。开宝六年(973年)升为团练。初隶陕西西南路,至道三年(997年),成州隶陕西路。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分利州为东西两路,以成州隶利州西路。开禧二年(1206年),州入金朝。开禧三年(1207年),州复属南宋。
元至元七年(1270年),并同谷、天水二县入州,州隶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之巩昌总帅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成州入属明。初隶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之巩昌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十年(1377年),改州为县,直隶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之巩昌府。
清朝时成县初隶陕西布政使司之巩昌府,康熙三年(1664年),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司,成县隶右布政使司之巩昌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成县仍属之。康熙七年(1668年),改巩昌布政使司为甘肃布政使司,成县因之。雍正五年(1727年),以天水、青石、白环三里入秦州,以阶州八百户、礼县府城村民及西固所军入成县。雍正七年(1729年),升阶州为直隶州,成县始属阶州。
成县城区
千年古县——成县
2004年12月,陇南地区撤地设市,始置陇南市,成县归陇南市辖。
14镇:城关镇、抛沙镇、小川镇、红川镇、黄渚镇、店村镇、王磨镇、纸坊镇、沙坝镇、黄陈镇、陈院镇、鸡峰镇、索池镇、苏元镇。
3乡:二郎乡、宋坪乡、镡河乡。
位置境域
成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的陇南山区,东北与徽县接壤,西与西和相邻,南以西汉水为界与康县相望,东南与陕西省略阳县毗邻。地处秦岭山脉南麓丘陵河谷地带,南北宽约55公里,东西长约52公里, 地理坐标东经105°23′—105°57′,北纬33°29′—34°21′,总面积1676.54平方公里。
成县
地形地貌
成县属西秦岭余脉,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750-2377米之间,境内多高山峡谷,地貌特征南北为山地,中部为丘陵。青泥河及其支流切割形成的各地块贯穿其间。
气候
成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度 。年均气温为12.1℃,无霜期186天,年日照时数1468.5小时,年均降雨量581.6毫米左右,相对湿度75%。
水文
成县境内有西汉水(犀牛江)、东河、南河、洛河等“一江三河”为主的水系。
水资源
西汉水
生物资源
截至2010年,成县已知植物种类达1958种,动物种类54种。
粮食作物主要为冬小麦、玉米、大豆、薯类,荞麦等;经济作物以冬油菜、大蒜和多种四季蔬菜为主;经济林果主要有核桃、柿子、樱桃、板栗等,有天麻、茯苓、杜仲等名贵药材及千余种药用植物。
野生动物有梅花鹿、豹、熊、画眉、红腹锦鸡等十余种珍稀动物。
矿产资源
厂坝铅锌矿
土地资源
2008年底,成县耕地总面积为39850.37公顷(其中基本农田27895.26公顷),林地102296.87公顷,草地7364.34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15公顷。
人口
2023年末,成县常住人口23.6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18万人,人口出生率7.65‰;死亡人口0.24万人,人口死亡率10.06‰;人口自然增长率-2.41‰。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12.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0.8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5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县常住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4.19%。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成县常住人口241587人 。
民族
成县境内居住着汉、回、满、蒙古、藏等13个民族。
根据成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县共有民族29个,常住人口241587人,其中汉族234508人,占全县常住人口比重97.07%;少数民族人口7079人,占全县常住人口比重2.93%。其中:回族6555人,占全县常住人口比重2.71%;藏族169人,占全县常住人口比重0.07%;东乡族143人,占全县常住人口比重0.06%;满族53人,占全县常住人口比重0.0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加496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21个百分点。
民族分布情况
综述
成县街景
第一产业
2023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33.20万亩,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小麦种植15.63万亩,比上年减少0.28%;玉米种植面积10.85万亩,比上年增加3.99%;油料种植面积7.00万亩,比上年增长0.69%;蔬菜种植面积7.26万亩,比上年增长22.97%;中药材种植面积4.05万亩,比上年增长18.27%。
202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0.51万吨,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夏粮产量4.92万吨,比上年增长0.53%;秋粮产量5.59万吨,比上年增长2.69%;油料产量1.02万吨,比上年增长0.77%;蔬菜产量13.70万吨,比上年增长13.38%;中药材产量2.51万吨,比上年增长57.28%;核桃产量3.97万吨,比上年增长83.43%;花椒产量0.047万吨,比上年增长34.49%。
2023年全县肉类总产量8297.92吨,比上年增长19.15%;禽蛋产量2991.25吨,比上年增长3.45%。年末牛存栏6728头,比上年增长44.53%;猪存栏64608头,比上年下降1.76%;羊存栏9147只,比上年增长10.95%;家禽存栏90.65万只,比上年增长0.72%;兔子存栏3527只。年末牛出栏2017头,比上年增长25.28%;猪出栏91541头,比上年增长8.78%;羊出栏5087只,比上年增长29.97%;家禽出栏792654只,比上年增长3.71%。
第二产业
西狭秋景
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539511.3万元,同比下降9.59%;完成利润总额85660.7万元,同比下降42.41%,营业收入利润率15.88%,比同期减少9.05个百分点。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完成营业收入76687.1万元,同比下降15.68%,利润总额10525.7万元,同比下降43.77%;股份制企业完成营业收入462824.2万元,同比下降8.49%,利润总额75135万元,同比下降42.22%。
2023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64亿元,同比增长16.6%;建筑业资质以上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02亿元,同比增长27.8%。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3个。
第三产业
杜少陵祠
202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81亿元,同比增长75.2%。其中:500万-5000万元项目投资完成4.62亿元,同比下降12.1%;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14.83亿元,同比增长237.1%;房地产投资完成9.35亿元,同比增长3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0.64亿元,同比下降33.7%;第二产业投资完成8.12亿元,同比增长90.4%;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0.05亿元,同比增长78.8%。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3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亿元,同比增长11.4%。分区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9亿元,同比增长12.7%;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7亿元,同比增长8.0%。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26.9%;商品零售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8.9%。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销售额10.1亿元,同比增长17.0%;零售业完成销售额11.4亿元,同比增长15.0%;住宿业完成营业额0.7亿元,同比增长27.5%;餐饮业完成营业额3.2亿元,同比增长22.7%。
2023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0.3亿元,比上年增加0.3亿元。其中,出口0.3亿元,比上年增加0.3亿元。
财政
2023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2.61亿元,同比下降5.22%。其中:税务部门完成11.62亿元,同比下降7.56%;财政部门完成0.99亿元,同比增长35.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84亿元,同比增长0.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27亿元,同比增长14.41%;其中财政十一类民生支出25.17亿元,同比增长14.34%。
202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9亿元,同比增长6.5%;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6.9亿元,同比增长30.5%。
2023年全县保费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13.6%;全年赔付0.57亿元。
2023年全县货物运输总量1778.2万吨,同比增长34.7%,货物运输周转量131436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4.1%。
2023年全县旅客运输总量576万人次,同比增长35.7%。旅客运输周转量7313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6.1%。
2023年全县航空吞吐量33.87万人次,同比增长77.39%;货邮吞吐量19.1吨,同比下降82.44%。
2023年全县完成快递业务进港量1407.54万件,同比增长13.92%,出港量160.13万件,同比增长41.35%。
2023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032.55万元,同比增长28.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9267.1万元、移动业务总量11385万元、联通业务总量2196.45万元、邮政业务总量2184万元。年末基站数1817个,其中:4G基站1006个、5G基站811个。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总数26.9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中4G移动电话用户9.75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17.19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14部/百人,比上年减少14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0.9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10.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0.76万户。
社会保障
2017年末,成县参加失业保险691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6721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19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1961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33760人,参合率98.03%。
2018年末,成县参加失业保险728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6721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559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应参保15.6万人,已参保15万人,参保率9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34392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18409人,参合率98.5%。
2019年末,成县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071人,其中:企业职工8323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1274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3323人,增加3323 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1984人,增加16854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671人,增加495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0313人,增加11904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708人,增加428人。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7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159人。参加职工生育保险人数7483人。年末全县共有1462户2924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1788.04万元;5406户12042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4889.03万元。
2023年末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481人(其中在职参保人员9793人,退休人员3688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206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840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7563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533人。
2023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4284人,同比减少3517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137人,同比增加33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1147人,同比减少3855人。
2023年末全县共有560户1009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772.89万元;5996户13587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6663.75万元。全年国家抚恤、补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15247人次,优抚对象补助资金795.5万元。
2023年末全县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3个,其中:县级综合福利院1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村级五保家园和日间照料中心50个,社会服务床位150张,其中:养老机构服务床位150张。
科学技术
2023年全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7906.5万元,同比增长469.6%。新增授权专利86件(新增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71件,外观设计专利12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新增国际发明专利3件;新增申请商标注册389件,注册商标404件,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达3238件,欧盟国际商标1件。
教育事业
2017年,成县全县学校总数177所,教职工0.28万人,在校学生数4.59万人。其中:幼儿园1.16万人,小学在校生数2.07万人,初中在校生0.8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数0.42万人,职业中学在校人数0.13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
2018年,成县全县学校总数173所,教职工0.24万人,在校学生数3.44万人。其中:幼儿园入园人数1.13万人;小学在校生数2.16万人,初中在校生1.28万人。高中在校学生0.44万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0.13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5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6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05%。
2019年,成县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57.8万元,比上年下降93.92%。截至年底,有效专利36件,商标注册238件。全县学校总数177所,教职工2737人,在校学生数48425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365人,教职工43人;普通高中在校生4604人,教职工343人;初中在校生8799人,教职工757人;普通小学在校生22361人,教职工1405人;特殊教育在校生71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1225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69%,高中阶段入学率为89.54%。
2023年,成县学校总数239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所,职业高中1所,完全中学4所,独立初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6所,小学40所(含1所民办学校),教学点105所,幼儿园66所(公办幼儿园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24所,民办幼儿园4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职工2924人,在校学生数51168人。其中:职业高中在校生1186人,教职工41人;普通高中在校生5562人,教职工365人;初中在校生11163人,教职工792人;普通小学在校生22807人,教职工1464人;特殊教育在校生88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9945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417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82%,高中阶段入学率为95.11%,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99.54%。
全县高等教育专科学校1所,教职工638人,在校学生数8741人。
文体事业
2017年末,成县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广场260个,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城区有线电视入户率91%。拥有体育综合训练场4座,室内体育馆4座,全民健身路250条,健身广场260个,公共健身设施完善。
2018年末,成县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广场196个,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城区有线电视入户率91%。现拥有体育综合训练场4座,室内体育馆4座,全民健身路250条,健身广场260个,公共健身设施完善。
2019年末,成县全县文化和旅游艺术表演团体5个,博物馆1个。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流通6.3万人次;文化馆1个。文物保护单位2个,文化古迹5处。全年游客291.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1%;旅游收入15.81亿元,增长25.2%。全县共有体育综合训练场地1个,室内体育馆1座,室内体育场地面积12930平方米。全民健身路1条,健身广场196个。
2023年全县共有体育场地670个。其中:室内体育设施场地64个,室外体育设施场地606个。体育场地面积624376平方米,室内体育场地面积47809平方米,室外体育场地面积576497平方米。共有足球场地18个,篮球场地196个,排球场地6个,羽毛球场地34个,乒乓球场地211个。共有体育综合训练场地1个,室内体育馆1座,全民健身路径115条,公共健身设施完善。
医疗卫生
2017年,成县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3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个。
2018年,成县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1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个。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9年末全,成县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46个,其中医院9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3个,民营医院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34个,其中乡镇卫生院21个,门诊部(所)268个,村卫生室24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健康教育所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43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52人,注册护士733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328张,其中医院1040张,乡镇卫生院198张。全年总诊疗人次95.5万人次,出院人数4.4万人。
2023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97个,其中:公立医院3个、民营医院6个、厂矿企业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21个、个体诊所317个、村卫生室24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校1个、成县城关社区服务中心1个(含健康教育所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291人,其中:执业医师612人、执业助理医师241人、注册护士1438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996张(医院1608张、乡镇卫生院388张)。全年总诊疗人次104.89万人次,出院人数4.71万人。
民俗
成县竹篮寨泥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县民间社火、木偶等。
物产
核桃、大白菜、樱桃、蒜薹、水萝卜、柿子、核桃油等,其中成县核桃和红川酒被列为国家地理保护产品。
美食
特色小吃:豆菜蓬馍、锅巴、煎饼、粽子、暖锅子等。
西狭颂
鸡峰山
鸡峰山
杜少陵祠
杜少陵祠,又称杜公祠,杜甫草堂,时修筑于成县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凤凰山麓、青泥河两岸的一处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祠堂式建筑。杜甫在成县创作了《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工山》《凤凰台》《万丈潭》《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发同谷县》等十几首诗篇。
其他景点:裴公湖、泥功山、五仙山、浪沟、吴挺碑等。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12月,选入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2年4月,获评甘肃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22年4月,成县团委被评为2022年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工)委”。
2023年11月,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仇靖,字汉德,下辨人。善文工书,汉灵帝建宁中为武都郡从史。建宁四年太守李翕开西狭道,靖作颂刻石。翌年,沮(今陕西略阳)之析里桥成,复为颂以记其始末。《西狭颂》摩崖石刻,靖撰文,书丹,文、书皆高古有致,而靖之名不见于史籍,惜哉。
仇绋
仇绋,字子长,下辨人。灵帝建宁中为武都郡吏,公元172年(熹平元年),沮之析里桥成,绋为之书颂。绋书法工绝。
同谷子
同谷子,不知其居里姓氏。公元901—904年(唐昭宗天复年间),帝以朱温之乱,播迁至岐,皇后何氏畎猎无度全,两舍之外,百里飞埃。同谷子乃跨青牛诣行在,上书论事,并吟《五子之歌》。后虑之,潜令秦王相机诛之,事未行而同谷子已逸去。帝还长安,遣使召之,又逸去。于是,隐性名,为汉阴某之灌园叟。
张威,字德远,宋成州人、号“张红眼”,又号“张鹘眼”。初为策选锋军骑兵,与金人作战屡胜,后擢充利州副都统制,迁沔州都统制,屡立战功。后攻秦州无功而还,罢兵柄,卒于利州,终扬州观察使。
张恕
张恕(1767-1844),字可亭,清甘肃成县张旗寨人,嘉庆辛酉科贡生,官至钦点一等刑部主事,被嘉庆皇帝尊称为“恩师”,被里人誉为“夜雨清灯”,是嘉庆年间名重一时的京官。
王天一
王天一,甘肃成县人,1926年生,当代画家,从事美术教师、美术编辑、美术创作。曾任甘肃画院副院长,获得颇多荣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