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务戏 编辑
义务戏--指不取报酬的演出。 旧时京剧界为帮助贫穷的演员或参加赈济灾荒,慈善事业募捐等社会公益活动, 联合各戏班的名角, 举行盛大演出。 演出的收入, 除必要的开支外, 悉数交梨园公会或有关机构。
中文名:义务戏
定义:不取报酬的演出
隶属:梨园公会
代表人:张紫宸
京剧演员本身的组织——梨园公会,也常举行救济同业的义务戏,俗称“窝窝头义务戏”。窝窝头是玉米面或小米面做成的食品,价贱品低,一般贫苦同业用以果腹。采用这个名称的用意,仿佛是隐忍地表明杯水车薪,只能普济同业吃上窝窝头,实则每场演出的收入颇多,只是在那黑暗政治的统治下,官绅层层剥削,大部分票款,流入私囊,真正分到贫苦同业手中的,也只能吃顿窝窝头而已。这种自嘲的义务戏演出,每年腊尾,例办一次,一直延续多年。
民国后,戏园子也能放女子听戏了,平时私房钱,等年终多花点,又听名角儿戏,又捐赠,一举两得。 被京津地区观众誉为“两梅对峙,各具一芳”的坤伶金少梅是金月梅之女,红遍天津,来京演于城南游艺园(后叫华北戏院,现丰泽园饭庄停车场)。同时对台演出,号召力不相上下。
1921年1月8日在第一舞台有场救济国业义务戏,即“窝窝头义务戏”,金少梅在中轴特演独有新剧《一笑缘》,即《聊斋志异》中婴宁的故事;压轴梅先生的新编《嫦娥奔月》边舞边唱。大轴是杨小楼与郝寿臣二老的《拜山》。
义务戏是社会性的义举,由梨园公会主办,排定戏码,名角儿无不参加。今日京城“作协”、“剧协”、“曲协”等也能义举“捐寒衣”及“窝头会”,观众会双手拥护!
当余叔岩、梅兰芳的《游龙戏凤》开场时,可忙坏了一直学余的张紫宸了,为了看清余的一招一式,只见张一会儿跑到台左侧,一会儿跑到台右侧,在台上来回穿梭。当年戏台两侧俗称“小台”,经常有前台熟人在此看戏,也有在二道幕俗称“守旧”前看戏的,或坐或立。还未卸妆的张紫宸在台上一跑,俨然剧中的什么角色。后来经有人提醒,他才恍然大悟,忙对大家说:“实在对不起大伙,我方才忘了是在台上了!”人们在大笑之余,无不佩服他忘我的学习精神!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