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袖 编辑
古有"长袖善舞"之说,水袖的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作为袖舞道具的"水袖",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表演艺术。它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古典舞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韵味。水袖的运用,不仅肢体动作得以延伸,更是扩展了身体的表现力和延伸了内在感情。通过技法和身体的表现力,体现出"行云流水"般的美感。
中文名:水袖
作用:表达人物感情时的手法。
出处:传统戏曲舞蹈
类型:中国戏曲的特技
水袖
姿势
水袖的姿势有数百种,不胜枚举。如:抖袖、掷袖、挥袖、拂袖、抛袖、扬袖、荡袖、甩袖、背袖、摆袖、掸袖、叠袖、搭袖、绕袖、撩袖、折袖、挑袖、翻袖等等。
技术
戏曲中的水袖
综述
指、腕、肘、肩四者的协调和统一,就是舞好水袖的关键所在。这就是协调好“三节”、“六合”的关键所在。所谓“三节”以手臂来说,手是稍节、肘是中节、肩是根节;以腿来说,脚是稍节,膝是中节、胯是根节;以整个人体来说,头是稍节、腰是中节、脚是根节。水袖的运动规律是稍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三节”不仅是水袖舞起后外部动作运动的程序,重要的是完成每一个水袖表演动作时内部力量的必经渠道。“六合”分“内三合”与“外三合”。“外三合”为: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
外部动作
戏曲中的水袖
(一)动律:水袖的用力大多是“反衬劲”。即依循“一切从反面做起”的韵律。其特点表现为:欲左先右、欲前先后,逢开必合、欲上先下。“反衬劲”在古典舞身韵中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之美。“这种相反相成的逆向劲势,可以产生人体动作的千变万化,给观众一种出其不意的特殊效果”(唐满城《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反衬劲”的动律用于水袖的修长来延伸艺术形体的点与线之间的动、静关系。更重要的是,水袖技术的用力方法关键就在于一个“反衬”的“劲”。
(二)动作:即我们常说的“字”。所谓“字”就是单一的动作或技巧。“字”可以发展、变化;可以放大了做、朝不同方位做、交织组合做;但无论怎样千变万化,其规律是“万变不离其宗”收拢回来还是单一的技法,即作为母体的“字”。
以上是最基础最具体的方法,是初级阶段的基本用力方法。每个字的训练都单手做,再双手做,然后才双手交叉进行。
基本动作
水袖的基本动作有:甩、掸、拨、勾、挑、抖、打、扬、撑、冲10种。 水袖靠着这些众多的基本功的相互搭靠,可以组合出表现丰富情感的多种手法,来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并且在舞台上有着很多功能:
功能
1 扇子的功能:用水袖在脸前来去。
水袖
2 行礼:在躬身行礼的时候,一只手横着扯起另外一只水袖,表示很有礼貌并且很恭敬。
3 哀痛、害羞:用一只手扯起另一只水袖遮着脸。
4 拭泪:用水袖轻轻的虚拭。
5 拂尘: 用水袖轻轻的在衣服上掸拂。
6 握手相拥:双方把水袖轻轻地扬起来,互相搭在一起。
7 示意:演员在舞台上到了要演唱的时候,示意乐队时,运用水袖。
李德富
(1930—2003)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先后在河北涞水剧团、北京红光京剧团、吉林延吉市戏曲剧院担任演员。文化大革命之前,著名戏剧家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马健翎为了发展秦腔事业,特聘他来陕西省任教,他从此离开了京剧舞台。早在50年代,他就开始了水袖研究。他在学习、研究、继承京剧“四大名旦”的水袖艺术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突破、创新,在他多年的苦心研究,不断探索,逐渐积累了独特丰厚的旦角表演艺术程式。 他以一丈二尺水袖的精彩表演曾风靡剧坛,被戏曲界舞蹈界誉为“水袖大师”。
齐爱云
齐爱云《嫦娥奔月》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