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镜记 编辑
《陈三五娘》又名《荔镜记》 ,是广东潮汕地区及福建闽南地区经常上演的传统剧目之一。潮剧电影《荔镜记》根据潮剧《陈三五娘》改编。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戏曲改革的热潮中各地戏剧互相观摩互相学习的艺术交流活动空前活跃。汕头市正顺潮剧团为排好《陈三五娘》,专门派人到福建泉州向梨园戏学习。1956年成立的广东省潮剧团重新整理演出《陈三五娘》,在潮汕地区影响很大。1957年潮剧团首次晋京,《陈三五娘》的演出得到首都文艺界和广大观众的称赞。故事讲述,福建泉州人陈三,送兄嫂往广南上任,路过广东潮州,在元宵灯会上与富家女子黄五娘邂逅相遇,互相爱慕。黄父贪财爱势,将五娘允婚富豪林大,五娘不满,心中愁闷。陈三重来潮州,乔装磨镜匠人,进入黄府,五娘在绣楼投以荔枝和手帕示爱。陈在磨镜时,故意将镜摔破,借口赔宝镜,卖身为奴。后林大强娶五娘,陈三和五娘得丫环益春相助,私奔回泉州。
中文名:《荔镜记》
类型:戏曲片
出品公司:广东潮剧院一团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导演:石龙
编剧:石龙
主演:姚璇秋、萧南英、黄清城
上映时间:1961年
对白语言:潮剧
色彩:彩色
《陈三五娘》
一天,陈三自楼下经过,与五娘意外重逢。五娘情不自禁,以绣帕裹荔枝投掷。陈三大喜,装成磨镜少年,人府与五娘相会,但因失手镜碎,惊动了黄父,两人未能交谈。陈三卖身进入黄府,欲向五娘倾吐衷肠。不料黄府家规很严,内外隔绝,反增二人相思之苦。
来年春天,五娘考虑再三,命益春唤陈三花园相会,岂知又节外生枝,见面难说真话。陈三一怒之下,决定离开,幸被益春苦劝留下,并为其安排见面机会。一日,黄父外出,益春帮助陈三上楼与五娘相会,两人互吐衷肠。黄父突然返回,与黄母同上绣楼。陈三躲在帷中,目睹黄父迫女成婚,五娘抗拒,甚至将以身殉情,深为感动。五娘父母离去,陈三与五娘誓共生死。随后在林大一再催嫁、黄父逼女成婚的情况下,陈三与五娘不再顾忌,相约出走。是晚三更,陈三、五娘和益春三人一起逃离黄府,奔向光明。
真正史实
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的潮剧"陈三五娘"又名"荔镜记"的爱情故事在粤东和闽南民间广为流传。剧中的五娘于元宵观灯,邂逅陈三,林大鼻聘婚,五娘不从,五娘投荔与陈三示情,陈三磨镜入府为奴,林大鼻迫婚,陈三偕五娘益春跑泉州。
该剧1955年由正顺潮剧团首演,导演郑一标、吴峰,作曲杨其国、黄钦赐、陈华,主要名演员有李钦裕饰陈三,姚璇秋饰五娘,萧南英饰益春,郭石梅饰林大,吴林荣饰卓二等,公演后"陈三五娘"成为潮剧一颗永不退色的明珠。1956年广东潮剧团成立也演出此剧,并于1961年由香港凤凰影片公司拍成彩色影片。经多年演出和播放,剧中陈三、五娘、益春、林大等主要人物已成为潮人男女老少皆知的人物形象,但其真的历史史实却鲜为人知。据清人郑昌时的《韩江见闻录》记载:五娘是明朝人,其父黄九公是当时富翁,家住潮州城西门外草木相映、花红叶绿、百鸟声喧的蔚园。黄九公有两个女儿,大姐就是五娘,小妹名叫六娘。五娘丰姿艳丽,人称国色,早巳被城中西街武生林大闷
正是无巧不成书,福建泉州有个才子叫陈伯卿,家中排行第三,左邻右舍皆称他陈三。其兄长早年科举高中进士,后官居广东转运使。那年,陈三奉母亲命,从泉州护送家嫂到其兄官邸。路过潮州城,受到兄长同年好友潮州知府热情款留。这时正是春天,潮州风光很是迷人。陈三兴游潮州八景,路过温馨幽静的蔚园,禁不住驻足观看,恰好看见绣楼中有位俊丽的小姐,此人正是五娘。陈三顿生爱慕之心,决意定要娶五娘为妻。回到府衙,陈三向知府相讨娶五娘之事,才知道五娘已经订了亲。陈三还不甘心,发誓定要设计娶得五娘,即向潮郡师爷求教。师爷思索一方后询问:"五娘还有姊妹吗?"答:"有小妹六娘还没有定亲。"师爷灵机一动对陈三说:"公子何不娶六娘?"陈三皱眉头:"小生想娶的是五娘,请师爷赐与良策吧。"师爷叽叽咕咕对陈三耳语一通,最后说:"公子就先聘定六娘吧!"陈三听后高兴得眉开眼笑,请知府做媒,到黄家提亲,聘定了六娘。荔镜记
花轿抬到林家,早巳宾朋亲友满堂,鼓乐鞭炮齐鸣,林大鼻掀起轿门一看,才知上了当,新娘是六娘不是五娘。林大鼻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府衙已派差役传林大鼻上公堂,潮州知府大骂林大鼻目无王法,光天化日抢夺官亲!林大鼻哑巴吃黄连,指天划地:"小人中计,还要受抢亲之罪?!大人你要怎么惩治!"知府说:"念你尚有认罪表现,本府宽恕于你。但六娘花轿已抬进你家,夫妻名份已定,你就将错就错娶了六娘吧。"陈三终于如愿娶得了五娘。
与《荔镜记》
《陈三五娘》
“荔”与“镜”是陈三五娘二人爱情之间的物证。五娘搂头看见陈三骑马经过,借助荔枝表达爱意。是以民间有歌谣唱道:“六月暑天时,五娘楼上赏荔枝,陈三骑马楼前过,五娘荔枝掷给伊!”因为有了荔枝传情,才有后来陈三倾心假装磨镜师傅来到黄家。借助磨镜来到黄家只是一个初步的开始,陈三借助打破镜子的机会,自己甘愿卖身以抵押镜子。如果没有荔枝与镜子,这出经典的戏剧就简直无法演绎下去了。这个剧目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上演了,流传至今的明朝潮州戏文五种之中,就有一个是《荔镜记》。这个戏剧的故事发生背景是在宋朝。宋朝是一个非常重理法的朝代,男女无媒而在一起是不为时世所容的,《荔镜记》含有“荔枝宝镜为媒证”,我想可以为这个故事在当时社会现实之中勉强找到一个得以站住脚的合法理由吧。
作品影响
《陈三五娘》
陈三生活在南宋末年,名麟,字伯卿,排行第三,又叫陈三,其故里在泉州市洛江区河市梧宅,梧宅附近有一道水坝就叫陈三坝,当年陈三读书处“青阳室”仍有迹可寻。20世纪中叶泉州朋山岭上曾经发现刻有陈三墓志铭的碑石,称陈三是个“风流倜傥,工诗善文,无意仕进”的人物,他自从游潮州娶了黄九郎的第五女碧琚为妻之后,就隐居林泉。 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明代泉州传奇文言小说《荔镜传》(祖本)——明代嘉靖前《荔枝记》演出本——明代嘉靖《荔镜记》演出本,到现代形成脍炙人口的泉州梨园戏《陈三五娘》演出本,戏文增加了元宵赏灯、林大托媒、陈三游街、陈三磨镜、陈三为奴,益春留伞、巧绣孤鸾、林大逼婚、五娘断约、夜奔泉州等情节,一些后来被删节的戏文,如林大告状、五娘探牢、发配崖州、小七送书等,则成为民间故事。随着陈三五娘传说不断充实,后来又衍生了曲艺、舞剧、话剧、长篇小说以及电影戏曲片、故事片等文艺形式,还出现陈三五娘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
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白蛇传、天仙配、孟姜女、梁祝等神话爱情悲剧不同,为追求美好爱情,陈三以一介书生,隐瞒身份,甘心为奴三年,黄五娘敢于与封建礼制决裂,与心爱的人私奔,有情人终成眷属,以另一种形式表达与命运抗衡的精神,寄托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符合“人民群众已经形成固定的认知定位和心理期待”,给人以美的享受。传说元兵入泉州,大肆杀戮,陈家宅院被官兵包围火毁,陈三和五娘落荒出逃,双双投井殉情。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一个生死与共的凄美结局,让后人为之感动,为之赞美,流传至今。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