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州窑 编辑
衡州窑,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蒋家祠、高山村一带,生产自唐中期至宋朝。衡州窑主要分布于衡阳境内湘江流域,包括湘江及其支流白河、舂陵水、蒸水、耒水及洣水两岸,现存唐宋元时期的各类窑址300余座。衡州窑始烧于唐末,元代走向衰落。窑址分布范围绵延10余公里,主要有金甲岭、蒋家祠、车江、云集镇和新安5个地点。窑口以烧制青瓷为主,釉色以青绿、青黄、豆青为主,釉面多见细开片。多用刻划、印花等装饰技法,装饰题材以莲花最常见。衡州窑规模庞大,文化遗存丰富,是研究唐宋时期湖南湘江流域制瓷业、社会历史文化及社会生活方式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2013年3月5日,衡州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衡州窑
地理位置: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蒋家祠、高山村一带
所处时代:唐至宋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377-1-37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衡州窑于1972年调查发现,当时定名为衡阳窑。
1982年春,为配合当地修筑湘江河堤,衡阳市博物馆在蒋家祠地点的窑址清理了1座龙窑,清理出土窑址遗存物1000余件。
1998年~2004年为配合衡南县新县城迁建工程,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衡阳市文物处、衡南县文管所组成了联合考古队,清理了衡南县云集镇基建范围内的衡州窑窑址,出土的窑址遗物较为丰富。
2004年9月,整理蒋家祠地点窑址标本时,发现1件青釉翘尖莲瓣香炉的腹壁上阴刻有“衡州白竹窑中坊”竖排4行完整的行书铭款,遂将衡阳窑更名为衡州窑。
为加强衡州窑的本体保护,衡阳市文物部门编制了《衡州窑本体保护修缮(一期)工程项目计划书》和《衡州窑本体保护修缮(一期)工程勘察设计方案》,分别经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批复同意,于2020年11月工程正式施工。
安装防护网、木栈道
衡州窑主要分布于衡阳境内湘江流域,包括湘江及其支流白河、舂陵水、蒸水、耒水及洣水两岸,现存唐宋元时期的各类窑址300余座,以衡阳窑址和蒋家窑址为代表。窑址分布范围绵延10余千米,主要有金甲岭、蒋家祠、车江、云集镇和新安5个地点。衡州窑主要烧制青瓷产品,就地取泥制坏胎,近处山地盛产南竹、松柴、乔灌木,烧制青瓷的原料丰富。又有湘江水系水路畅通之便,这些为衡州窑瓷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地理生态条件。
烧制工艺
匣钵
装饰纹饰
早期产品多为素釉,少量装饰纹饰。晚期产品装饰纹饰的比例增加。装饰的纹饰主要是刻花、印花,浮雕和堆塑则少见;有些器物模印铭款或刻写铭款;有些器物彩绘花卉和直线纹。在器物泥胎上刻划纹饰多见壶、瓶、罐、炉、盘等器,题材以莲瓣纹为主,次为水波纹、弦纹,个别器物上见有鹿、水鸟、飞蝶、牡丹纹。有些器物上刻写纪年铭款或工匠姓氏等,如“衡州白竹窑中坊”“黄竹下窑”“官”“至和贰年”“大中年”“供养”“万岁”“蒋大“蒋子”等。印花装饰则多见于碗、盏、盘、碟的内心与外底、壶鋬,题材主要有团莲花、佛门莲花、菱形花格等。使用各种花纹印模在器物泥胎上印花纹装饰。文字印款见有“高足様”“高足盘”“株”“盘”“念”“盈”等,一般印在器物的内心或外底中。浮雕装饰见有翘尖莲瓣,圆雕仅见乌龟一例。
釉色则全是青釉产品。虽说全是青釉产品,但成色却有分别。早期产品以青绿釉为多,次为青黄釉、豆青釉、青灰釉,釉面多见细开片,有些釉面有泪珠,上底粉打釉底的器物较少。晚期产品釉面以青黄釉为多,次为青绿釉、豆青釉,有些器物胎面先上黄白色底粉,再施青黄釉,釉面较为匀净光洁。
衡州窑烧制青瓷,主要产品有壶、瓶、罐、坛、炉、碗、盏、碟、杯、盏托、尊、灯台、网坠等。
青釉双鱼錾执壶
青釉双鱼錾执壶
青釉双系执壶
青釉双系执壶
青釉执壶
青釉执壶
青釉双流执壶
青釉双流执壶
青绿釉翘尖莲瓣香炉
青绿釉翘尖莲瓣香炉
2024年1月,衡州窑被评定为湖南省第一批省级大遗址。
地理位置
衡州窑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蒋家祠、高山村一带。
衡州窑-蒋家窑址22号窑堆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横轴窑,路程约18.9千米,用时约30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