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市越剧团 编辑
南京市越剧团是中国主要的越剧演出团体之一,是与上海越剧院、浙江越剧院齐名的全国三大越剧团之一,成立于1956年2月。其前身为“越剧十姐妹”之一的竺水招和越剧界享有“老生泰斗”美誉的商芳臣及众多优秀越剧演员创建的上海云华越剧团。在剧团成立之初首次进京演出时,周恩来、郭沫若等中央领导人数次观看剧团演出的《南冠草》和《柳毅传书》。
中文名:南京市越剧团
成立时间:1956年2月
代表剧目:《南冠草》
代表人物:竺水招
拥有一大批老中青著名演员。老一辈的有:竺水招、商芳臣、筱水招、蒋鸿鳌、筱丹凤、张玉琴、郑加琴、曹玉珍、夏文君、何秋萍。中青年演员有竺小招、袁小云、赵时莺、水小燕、韩林根、陶琪、陈菊芳、樊建萍、魏小梅、李萍、华洁、朱蔺、杨凤英等。
南京市越剧团演员代表朱蔺、孙静上台领奖
2012年10月18日,南京市越剧团的经典保留剧目——越剧《柳毅传书》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2013年04月28日晚,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获国家大奖庆功会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江苏省政府为南京市越剧团记集体一等功,并予以100万元奖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出席会议。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副省长曹卫星到会讲话。江苏省领导许仲梓为获国家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南京市越剧团颁奖。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常务副馆长冯远,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宁出席庆功会。
2021年9月,2020年度江苏省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结果公布,其中,南京市越剧团被定为“优秀”。
《南冠草》是根据郭沫若原作改编的,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竺水招扮演的明代爱国诗人夏完淳的舞台形象,在越剧界堪称绝响,原作者郭沫若对她的表演评价极高。1992年,在纪念郭沫若诞辰100周年之际,剧团将《南冠草》拍成越剧电视剧,由竺派传人竺小招主演,再现了竺派艺术的风采。
根据南京民间传说创作的《莫愁女》是剧团的又一优秀保留剧目,先后有三代演员主演过这个剧目。1982年由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片(由竺小招主演)。
1977年剧团创作男女合演剧目《报童之歌》(由优秀演员陈志伟、一级演员袁小云、二级演员水小燕主演),首次在戏曲舞台上出现了周总理的形象,在江浙沪的戏曲舞台上引起轰动;1977年赴京参加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创作、演出二等奖。
反映曹雪芹生平的新编历史剧《秦淮梦》是剧团的又一创作成果,其舞台演出获得了江苏省1983年新剧目调演的多项奖;1985年拍成戏曲电视剧后获首届中国戏曲电视“鹰象奖”及全国优秀电视剧第五届“飞天奖”二等奖。该剧由二级导演、优秀男演员韩林根和一级演员袁小云主演。
1990年,由二级演员陶琪和优秀青年演员陈菊芳、华洁主演的越剧电视剧《哑女恨》获全国优秀电视剧第十一届“飞天奖”二等奖。
1991年,由袁小云、竺小招、陶琪主演的越剧电视剧《侯门之女》获第十二届“飞天奖”一等奖。 1994年,剧团携《侯门之女》赴杭州参加’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优秀青年演员陶琪、朱蔺获金奖,樊建萍、陈菊芳、魏小梅获银奖。
1993年,由二级演员赵时莺主演的越剧电视剧《汉宫怨》获第十四届“飞天奖”二等奖。至此,成为四获“飞天奖”的剧团。
1987年,剧团充实了一批“小百花”青年演员,不少是后起之秀。她们演出的《杜兰公主》,唱腔、表演均属上乘,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1954年,竺水招带领云华越剧团落户南京,称为南京市实验越剧团。
1956年2月经南京市文化局批准正式成立南京市越剧团,竺水招任团长。
1968年,江苏省青年越剧团并入南京市越剧团,更增添了剧团的艺术实力,成为艺术力量雄厚的越剧艺术表演团体之一。
1982年由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片《莫愁女》。 1977年剧团创作男女合演剧目《报童之歌》。
1983年,《秦淮梦》舞台演出获得了江苏省新剧目调演的多项奖
1985年,《秦淮梦》拍成戏曲电视剧后获首届中国戏曲电视“鹰象奖”及全国优秀电视剧第五届“飞天奖”二等奖。
1987年,剧团充实了一批“小百花”青年演员。
1990年,《哑女恨》获全国优秀电视剧第十一届“飞天奖”二等奖。
1991年,《侯门之女》获第十二届“飞天奖”一等奖。
1993年,《汉宫怨》获第十四届“飞天奖”二等奖。
1994年,剧团携《侯门之女》赴杭州参加’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
1999年,青年演员陶琪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批中青年优秀艺术人才已成为剧团骨干力量。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