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 编辑

陕西省榆林市下辖县

绥德县绥德县

绥德县,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是榆林市副中心城市之一,吕梁山片区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黄河公园中心城市,位于榆林市东南部。东邻堡县,西邻子洲县,南接清涧县,北连米脂县,东北与佳县接壤,东南与柳林县隔黄河相望,总面积1853平方公里; 2022年,绥德县户籍人口34.53万人,常住人口25.29万人。 截至2023年6月,绥德县辖15个镇。

绥德,取“绥民以德”之意。 金正大三年(1226)设绥德县。 是陕北革命老区,是中央红军在陕北的落脚点,陕甘宁边区的改革试验示范区。陕北地区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各级各类非遗名录达八大类47项。 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绥德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2年,绥德县地区生产总值120.18亿元,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5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4.81亿元,增长2.6%。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绥德县

行政区划代码:610826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陕西省榆林市

地理位置:榆林市东南部

面积:1853 km²

下辖地区:15个镇

政府驻地:名州镇小街4号

电话区号:0912

邮政编码:718000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人口数量:34.53 万(2022年)

著名景点: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火车站:绥德站

车牌代码:陕K

地区生产总值:120.18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地名由来

绥德,取“绥民以德”之意。

建置沿革

上古,为五龙氏地。

夏、商,为雍州之地。

周,为荒服之地。春秋为赤翟、白翟之地。战国属魏上郡,后归秦。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仍设为上郡,上郡辖肤施等县。

绥德县城绥德县城

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项羽改上郡为翟国。刘邦二年(前205),翟国地归汉,仍置上郡,治所肤施县,辖肤施等23县。新莽时,改上郡为增山,增山领上陵畴、广信、积粟、卑顺等14城。东汉,增山复为上郡,隶并州,治所肤施。建安十八年(213)上郡改入冀州管。

三国,为曹魏并州地。

晋初,隶并州,永安元年(304)后,先后被匈奴、羯、氐、羌占领。东晋义熙三年(407)后,为大夏国占领。

北魏,在今县东设政和县,县西属魏平县,均属东夏州朔方郡。西魏废帝元年(552)在今县城设绥州、安宁郡和上县,在今县东(义合一带)设安宁县,县东南(崔家湾或河底)设安人县。绥州辖安宁郡(州治)、安政郡和抚宁郡。安宁郡辖上县(郡治)等。北周仍设绥州、安宁郡和上县。另在县东部置义良(良乡)县。绥州辖安宁郡(州治)等4郡。安宁郡辖上县(郡治)等7县。

隋开皇三年(583)撤销安宁郡,改安人县为吉万县,保留绥州。大业元年(605)改绥州为上州,撤安宁县、吉万县、义良县,并入上县。三年(607)撤销上州设立雕阴郡(治上县)。雕阴郡领上县(郡治)等11县。大业十三年(617)梁师都称帝,今县地属梁国。

唐初,今县地为梁师都占据,武德三年(620)于延州丰林县(今延安市东南)侨置绥州,六年绥州徙置延川县,七年又迁于魏平县(今子洲县南)。贞观二年(628)灭梁师都,绥州迁回上县。天宝元年改上县为龙泉县。绥州隶属关内道,辖龙泉县(州治)等5县。

五代十国,今县地仍设绥州和龙泉县(州治),但政局动荡,归属变化频繁,先后被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占据。

太平兴国七年(982),今绥德县地被西夏占据。治平四年(1067)后渐次收复。熙宁二年(1069)置绥德城,隶延州。元符二年(1099)改设绥德军,隶永兴军路,辖清涧城等33个城、寨、关、堡。

金天会六年(1128)今县地属金,仍为绥德军。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为绥德州,治所设在原绥德城,隶鄜延路,辖领清涧县、义合寨、开光堡、永宁关等14县、寨、堡、关。正大三年(1226)在绥德州设绥德县,升义合寨为义合县。绥德州此期领绥德、义合、清涧等8县。兴定五年(1221)蒙古族(即元)占领绥德州。

元至元四年(1267)撤销绥德县及义合县,今县地归绥德州直辖。绥德州隶延安路,辖清涧县、米脂县。

明初,置延绥镇(明边陲九大军事重镇之一),洪武四年(1371)设绥德卫(亦为军事机构)。延绥镇初领神木道、榆林道、靖边道以及绥德卫、庆阳卫、延安卫、东胜卫共12营堡、36城堡。

绥德县地图绥德县地图

清初,今县地仍为绥德州。雍正三年(1725)升为直隶州,辖米脂县、清涧县。雍正九年(1731),神木道改为分巡延绥鄜道,移驻绥德,辖延安府、绥德州和鄜州。十三年(1735)又增领吴堡县。

1913年,废州设绥德县,隶榆林道。1933年,撤销道制,绥德县直属陕西省。1935年8月,在绥德县城设陕西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0年2月,绥德县解放,在县城设立绥德分区,隶属陕甘宁边区政府,辖绥德。

1950年5月,绥德分区改为绥德专区,隶属陕西省,辖绥德。

1956年10月,绥德专区撤销,绥德县划属榆林专区。

1958年12月,清涧、子洲、吴堡3县并归绥德县。

1961年8月,3县划出。

1969年,榆林专区改称榆林地区,绥德县属之。

1999年,撤销榆林地区,设立地级榆林市,绥德县属之。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62年,城关公社改为城关镇。

1965年,三角坪公社改为韭园沟公社。

1984年7月,改公社为乡。同时将城关镇改为名州镇,另将吉镇、义合、四十里铺、崔家湾改设为镇。时全县有5镇、18乡。

2015年6月,撤销韭园沟乡,并入名州镇;撤销满堂川乡,设立满堂川镇;撤销张家砭乡,设立张家砭镇;撤销白家硷乡,设立白家硷镇。

区划现状

截至2023年6月,绥德县辖15个镇:名州镇、薛家峁镇、崔家湾镇、定仙焉镇、枣林坪镇、义合镇、吉镇、薛家河镇、四十里铺镇、石家湾镇、田庄镇、中角镇、满堂川镇、张家砭镇、白家硷镇。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绥德县,位于榆林市东南部。介于东经110°04'~110°41',北纬37°16′~37°45'之间,东邻吴堡县,西邻子洲县,南接清涧县,北连米脂县,东北与佳县接壤,东南与山西柳林县隔黄河相望。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51.6公里,总面积1853平方公里;

绥德县人民政府

地质

绥德县境内大部分均被第四纪覆盖,只有无定河、大理河及其较大支流的基座阶地、基岩平台、深切沟谷中有基岩出露。

地形地貌

绥德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607.8一1287米;县境内地貌以峁状丘陵为主,川道区为辅,其中无定河、大理河流域为川道区,其他区域地势高亢,梁涧交错,土层深厚,属黄土峁梁状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地貌基本结构是“三个为主”:即全县土地以峁梁沟坡地为主,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6%,在峁梁沟坡地中以坡地为主,占85.7%,在坡地中以25度以上的陡坡地为主,占51.24%。

气候

绥德县,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干旱、洪灾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其中干旱、洪灾最为突出。2020年总降水479.0毫米,年平均气温10.7℃,无霜期218天;

水文

绥德县,境内河流全属黄河水系,流经绥德县无定河的一级河流有黄河,二级河流有无定河,四河流有大理河、淮宁河,五级河流有义合河。绥德县五级以下河流共483条。无定河和大理河绕城而过,在县城东北角交汇,向南注入黄河;

土壤

绥德县,共有5个土类,6个亚类,11个土属,43个土种,主要为黄土性土壤。

植被

绥德县,自然植被留存甚少,且分布零散。自然植被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灌丛、干草原、草甸、沼泽、水生植物。人工植被主要是林木和农作物。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绥德县无定河绥德县无定河

绥德县,所有大小河流包括入境流量,共计径流量990.86立方米/秒,其中自产水量0.8381立方米/秒,入境流量990.02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12.477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缺乏,开采不易,补给水源不足。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绥德县耕地35493.84公顷(532407.6亩)。园地36268.44公顷(544026.6亩),林地26880.17公顷(403202.55亩)。草地71955.19公顷(1079327.85.85亩),湿地234.57公顷(3518.55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272.28公顷(79084.2亩),交通运输用地3401.36公顷(51020.4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368.23公顷(35523.45亩),其他土地3460.35公顷(51905.25亩)。

矿产资源

绥德,位于陕北石盐矿床的中心地带,岩盐资源十分丰富,氧化钠含量和厚度属全国之最,盐层覆盖全境,储藏总量约1.3一1.8万亿吨,平均每平方公里储量6.5亿吨,埋藏深度2200米,矿床厚度300米,氧化钠纯度高达 99.8%。探明天然气储量为525亿方,煤层气储量为76.44亿方,可开采33.86亿方;

人口

编辑

2022年,绥德县共有140475户,比上年增加425户。户籍总人口345335人,比上年减少2119人。其中:男性有182124人,占总人口的52.7%,女性有163211人,占总人口的47.3%,人口性别比为111.6:100。常住人口25.29万人,城镇化率45.4%,出生率7.02‰,死亡率7.75‰;自然增长率-0.73‰。

经济

编辑

综述

绥德县文化广场大楼

2022年,绥德县地区生产总值120.18亿元,增长3.5%。其中:非公有制增加值55.45亿元,占GDP比重4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7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0.58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84.81亿元,增长2.6%。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6%,上升了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8%,上升了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0.6%,下降了0.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绥德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施工项目个数245个,增长37.6%,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当年新开工112个。

财政

2022年,绥德县财政总收入34026万元,下降69.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005万元,下降50.47%。其中:各项税收27179万元,下降73.22%,地方财政支出415537万元,下降5.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7827万元,下降23.35%。

人民生活

2022年,绥德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入21965元,增长7.5%。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35292元,增长5.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14045元,增长6.9%。

第一产业

2022年,绥德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85亿元,增长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4亿元,增长4.6%,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0.61亿元,增长0.5%。

粮食种植面积785643亩,比上年增长24亩,油料种植面积203448亩,比上年减少2227亩;粮食产量212819吨,比上年增长35523吨,增长20%,平均亩产271公斤。

肉类总产量14218吨,增长0.7%。其中:猪肉产量10502吨,增长2.2%;羊肉产量2984吨,下降3.5%;牛肉产量437吨,下降3.4%;生猪存栏98931头,增长0.5%;生猪出栏129187头,增长3.1%;生牛奶产量5271吨,下降7.3%;禽蛋产量5777.5吨,下降5%;活家禽存栏61.9万只,增长0.6%。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绥德县有规上工业11户,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0.4%。

建筑业

2022年,绥德县有资质建筑企业13户,建筑业增加值4.83亿元,增长13.3%。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绥德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亿元,增长4.3%。从经营地看,城镇地区增速高于乡村4.9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增长好于乡村市场。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增速高于餐饮收入9.1个百分点。

邮电

2022年,绥德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0.28亿元,增长1.4%。

金融

2022年,绥德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41788万元,增长13.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458293万元,增长17%。各项贷款余额696192万元,增长3.9%。

交通运输

编辑

绥德境内西包铁路、太中银铁路和规划建设中的西包高铁、延太高铁,307国道、210国道和242国道,青银高速、榆绥高速均在绥德县境内交会。

2022年,绥德县营运汽车拥有量5839辆,其中营运货车5470辆,营运客车辆369辆(大型客车9辆,中型客车25辆,小型客车76辆,出租车225辆,公交车34辆)。客运量329.825万人,客运周转量41723.582万人公里;货运量593.85万吨,货运周转量102398.4万吨公里;出租车客运量713.60万人次,周转量1100871.68万人公里。县内公交线路5条,投放公交车34辆;客运班线41条,其中省际班线车3条,跨市班线8条,市县内班线30条(县际4条、县内14条),乡镇通班车率100%,行政村通班车率100%,客车、危运车辆北斗星安装率100%。有机动车维修企业87家,其中二类维修企业11家,三类维修企业70家,摩托车维修6家;危险品运输企业9家,驾驶员培训学校4家。

政治

编辑
绥德县主要领导

县委书记

杨文

县长

王诚

截至2023年12月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高等院校:榆林学院。

绥德中学绥德中学

2022年,绥德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4所(职教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制学校5所,小学27所,教学点4个,公办幼儿园38所,民办幼儿园20所);在校学生45072人(职业中学注册生1492人,在校高中生4668人,初中生9883人,小学生20713人,学前教育儿童8280人,特殊教育学生36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阶段三年保留率97.7%,初中辍学率为0,义务阶段小学辍学率为0,学前一年毛入学率为100%,三年毛入学率为103%;全县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6年(标准为12年),实现程度为94.5%;现有在编教职工4516人(幼儿1250人,小学1579人,初中689人,高中850人,特殊教育20人,职教128人);专任教师3676人(幼儿776人,小学1376人,初中587人,高中802人,特殊教育18人,职教117人)。

科学技术

2022年,绥德县技术市场交易合同成交总金额完成353.7708万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4个;年累计专利授权量15件。

文体事业

国家三级图书馆:绥德县子洲图书馆。 国家一级文化馆:绥德县文化馆。

2022年,绥德县体育场馆数1个,剧院数1个,电影院2个,公共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1.5万册。累计建成339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为100%;旅游接待人数285.07万人次,旅游收入5.93亿元;电影公司累计放映电影4144场次;图书馆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共接待读者1.5万人次。

医疗卫生

2022年,绥德县有医院7个、卫生院18个,共有床位数334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690人,执业(助理)医师1296人,卫生防疫人员数70人。

社会保障

2022年,绥德县实际营运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5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1206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401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71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9835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423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2360人,城镇已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136人。

历史文化

编辑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绥德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3项(陕北秧歌、绥米唢呐、绥德石雕)、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8项(陕北秧歌、绥米唢呐、绥德石雕雕刻技艺、绥德踢场子、绥德炕头石狮子、绥德剪纸、绥德寨山柳编技艺、绥德定仙墕娘娘庙花会)、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3项、县级五批十大类89项: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5人、省级15人、市级45人、县级三批123人。现有省级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单位1个、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单位3个、市级非遗传习所(秧歌、唢呐、民歌、石雕、柳编)5个,县级非遗传习所(传习基地)55个。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主要流传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上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陕北民歌,形成时间较早,如民歌信天游即产生于周代中期,至汉代稳定成形。主要包括信天游、山曲、爬山调、船工号子、大秧歌调、旱船曲、酒曲、二人台、榆林小曲、清涧道情、传统小调及众多风俗歌曲等共两万七千余首。高亢粗犷、质朴率真而又委婉悠扬,展现出黄土高原独具的地域风格特点。

2008年6月,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申报的陕北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73。

唢呐艺术(绥米唢呐)

唢呐艺术(绥米唢呐),陕西省绥德县、米脂县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绥米唢呐是民间鼓吹乐种类之一,主要流传在陕西省绥德、米脂周边的子洲、清涧、吴堡、佳县、横山及与绥德隔黄河为邻的山西省柳林西部乡镇等地。其渊源可追溯至明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陕北绥米唢呐曲牌丰富,风格多样,乐曲主要来自民歌小调、戏曲音乐和宗教音乐,具有多元文化特征。除此之外,听觉的震撼力,广泛的群众性以及反映黄土地人民精神、情感生活构成了陕北绥米唢呐的艺术特征。

2008年6月7日,唢呐艺术(绥米唢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遗产编号:Ⅱ-37。

石雕(绥德石雕)

石雕(绥德石雕),陕西省绥德县的传统美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绥德石雕,作为陕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原材料选取因地制宜、以材取形。绥德天然石材资源遍布全境,材质优良,颜色青灰,易雕易刻;

2014年11月11日,石雕(绥德石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遗产编号:Ⅶ-56。

方言

绥德方言属晋语。与普通话比较,绥德方言突出的特点是有入声,入声韵尾一律收喉塞音。从语音方面来看,全县大致可分为4个区域:即城区、东北区、东南区和南区。

风景名胜

编辑

绥德文物遗存众多,青铜器、陶器、汉画像石等种类丰富,现有馆藏文物总数4099件,文物种类主要有青铜器、陶器、汉画像石等,其中一级文物206件、二级文物196件、三级文物452件。绥德现有保存完整的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党氏庄园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扶苏墓、蒙恬墓、韩蕲王庙、合龙山祖师庙、卧龙岗祖师庙5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县境内发现文物点1152处,其中古遗址662处,古墓群392处,古建筑73处,石窟寺5处,石刻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6处,其他2处。

绥德党氏庄园

绥德党氏庄园,位于绥德县白家碱乡贺家石村,是保存唯一较完整的清代传统民居建筑。山庄是典型的陕北大户民宅,窑洞建筑鳞次栉比 、错落有秩地分布于山坡之上。各院相对独立却互相连通,每个院落棱门院墙、穿廊挑石,院内正面石窑、左右厢房、倒座马棚、碾磨俱全。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家渠遗址

薛家渠遗址,位于义合镇薛家渠村东的寨子山上,遗址主要分布在山的南坡,范围东西为300米,南北为240米。遗址偏下地带以龙山文化遗存为主,篥上部分则多是晚商时期的文化遗存。发掘面积110多平方米,清理灰坑2个。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

绥德革命烈士陵园

绥德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绥德县城西雕阴山下,大理河南岸,坐南向北,建成于1957年,占地面积13760平方米,建筑平面成“凸”形。大门内两侧有窑洞、门房各1孔,门房两侧倒坐砖窑各7孔。正前方为仿苏式纪念塔,纪念塔往后居中为革命纪念馆,纪念塔与纪念馆中间两侧对称建有八角亭各一座。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8月,被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党史教育基地”。

地方特产

编辑

榆林马铃薯

榆林马铃薯,陕西省榆林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榆林马铃薯极具特色,以其个大、体匀、芽眼浅、淀粉含量高等品质优势在国内外市场颇具盛誉。

2016年11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榆林马铃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榆林山地苹果

榆林山地苹果,陕西省榆林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榆林市苹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4000年前的石峁时代,榆林已经出现果桑的栽培,是世界果树资源原产地中心之一。榆林山地苹果果型端庄、色泽鲜艳、酸甜适口、风味浓郁、营养丰富、绿色安全,果品质量指标全部优于国家鲜苹果标准和主产区标准。

2016年11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榆林山地苹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著名人物

编辑

崔田民

崔田民,1912年3月生于陕西省绥德县。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任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发现并培养了“登高英雄”杨连第。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1975年8月后任铁道兵、成诸都军区、第二炮兵顾问。

李子洲

李子洲,陕西绥德人,陕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1917 年春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哲学系。1923年,经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成立陕西省委,李子洲为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9月,兼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书记,参与了省委对清涧起义、渭华起义的领导决策工作。

陆治

陆治原,男,汉族,1964年8月生,陕西绥德人,198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8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 经济学博士,会计师。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委员,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荣誉称号

编辑

2019年3月,绥德县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4月,绥德县入选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2020年6月,绥德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7月,绥德县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1年11月,绥德县入选陕西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县。

2022年2月,绥德县入选2021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

2023年1月,绥德县入选陕西省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023年3月,绥德县入选陕西省双高双普县。

下一篇 崇宁

上一篇 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