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坎格罗·科莱里 编辑
阿尔坎格罗·科莱里(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又译作阿尔坎杰罗·科雷利、阿尔坎杰洛·科列里。
中文名:阿尔坎格罗·科莱里
外文名:Arcangelo Corelli
别名:又译作阿尔坎杰洛·科列里,阿尔坎杰罗·科雷利
国籍:意大利
出生地:罗曼依·富西格纳诺
出生日期:1653年1月17日
逝世日期:1713年1月8日
星座:摩羯座
职业:作曲家、小提琴家
代表作品:《合奏协奏曲》
《合奏协奏曲》的第一至第六号,由欧洲嘉兰古乐团(Europa Galante)演奏,其创始人法比奥·比昂迪(Fabio Biondi)担当指挥,版权来自欧洲古典乐名厂Opus III公司。比昂迪于1990年一手创立了意大利的欧洲嘉兰古乐团,他们虽然用巴洛克古乐器演奏,但却是真正属于21世纪现代人的乐团。他们凭借对生活的激情,对意大利巴洛克文化的钟爱,和无数次训练造就的默契,成功用革命性的手法为意大利古乐作品注入21世纪新容颜。
晚年整理出最精华者,辑成OP.6,但未能出版。死后才由其弟子张罗印行。这套协奏曲共包括12首,前8首为教会协奏曲,为教会仪式而用;后4首,为宫廷娱乐用的室内协奏曲。
阿尔坎格罗·科莱里
1679年1月6日,他的朋友、作曲家贝尔纳多·柏斯克维尼新作的歌剧《到处都有爱情和怜悯》(Dove e amore epieta)上演,他就在卡普朗尼竞剧院担任起新剧演出的指挥了。当时人们 已认清,他是个无比卓越的小提琴家,有拉盖内神甫其时写下的文字为证:“我在罗马正在上演的同一部歌剧里看到了科莱里、柏斯克维尼和加埃泰诺,当然,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小提琴家、古钢琴家和双颈琵琶家。”
1679年至1681年那段时期,科莱里很可能是住在德国。潘谢莱根据圣柳杜维克乐团工作人员花名册上没有他的名字而发表了这种推测,不少文献还提到他曾在慕尼黑的巴巴尔斯基公爵家里任职,并访问过海德尔堡和汉诺威。可是,这些供述材料那一份都未曾得到过确切的证明。
不论怎么说,从1681年起,科雷利确确实实是住在罗马,而且经常到意大利首都一家最豪华的高级客厅——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沙龙里大显身手。
1687年7月9日,科雷利受聘到红衣主教潘费利私人的府邸任职,1690年又应红衣主教奥托博尼的邀请转到他家工作。红衣主教家里的合唱团由三十多个音乐家组成;在科莱里指导下,它成了当时第一流的乐团。
1706年4月26日,“以保护和发扬民族诗才和口才为宗旨”创建于1690年的罗马“阿尔卡奇雅”学院隆重地接纳科莱里为该院的院士。
从1710年起,科莱里不再公开演出而只蛰居从事创作,他全心全意地要把《大协奏曲》的创作全部完成。到了1712年年底,由于健康情况欠佳,他搬回自己的私人住宅。1713年1月8日科莱里逝世了。罗马和整个世界都因听到他的死讯而优伤。由于奥托博尼坚决的恳求,科莱里得以意大利最伟大的音乐家身份,安葬在罗马的圣玛丽亚·德·罗图达的名人公墓。
科莱里还是个出色的教育家,足以代表十八世纪意大利小提琴演奏艺术顶峰的几位杰出的小提琴家——皮耶特罗·洛卡塔利、弗朗切斯科·杰米尼亚尼、乔万尼·巴蒂斯塔·索米斯都是他的得意弟子。
其小提琴演奏及教学,对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作有三声部奏鸣曲四套、小提琴奏鸣曲的最后一首《佛利亚》,以葡萄牙、西班牙的舞蹈歌曲为主题予以变奏;大协奏曲的第八首《田园曲》,音乐语言亦质朴、明朗而富于意大利民间风味。
全世界在1953年普遍举行过纪念科莱里诞生三百周年的活动,一致认为他的创作不愧是意大利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成就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理所当然的,你听到他那纯正而高尚的音乐自然会联想起文艺复兴时期一些雕塑家、建筑家和写生画家的艺术。他的教堂奏鸣曲明智而纯朴使人想起莱奥纳尔多·达·芬奇,而他的室内奏鸣曲明朗、亲切、抒情而谐和则又使人想起拉斐尔。
科雷利生前誉满天下。库普兰、亨德尔、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对他无不推崇之至:他的奏鸣曲曾经是亨德尔个人写作时私淑的典范;巴赫借用过他的主题来创作赋格,至于巴赫作品里那种小提琴般的歌唱风格多半也因为是受了他的影响才具备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