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国 编辑
萧国,东周春秋诸侯国,宋国附庸国。
春秋时,宋大夫南宫长万怀恨宋后闵公而弑君立伪,宋国公族奔萧。是年冬,萧叔大心兴师问罪、平定逆贼、消灭伪君、复兴宋国,并拥立闵公之弟御说为宋国新君桓公,即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之父。萧叔大心因功而分萧国并封侯爵,国祚八十五年。
萧国后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兴汉三杰之首酂文终侯大丞相萧何即为其后。
中文名:萧国
别名:萧
国君之姓:子姓
国君之氏:萧氏
爵位:侯爵
国家领袖:萧叔大心
国都:萧(今安徽省萧县)
起止时间:?-前597年
语言:上古汉语
文化:殷商文化
图腾:玄鸟
上古少昊
赢姓始祖伯益
周初起乱,亡国迁鲁
合并图册
商朝末年,商纣无道,周武王于姜太公领天下诸侯而灭之,萧国归附周朝,成王幼而继位,管、蔡、霍叔三人与商纣之子武庚反周,亲商的东夷族徐、萧、奄等其他十七国皆从之,周公旦亲自领兵平乱,三监之乱平息之后,罢免反叛的诸国,于是萧国灭亡,萧国的子民作为“殷民六族”之一皆归伯禽之鲁。据《左传.定公四年》:成王安定天下,然后便选拔分封有德行的贤人,以作为周朝的屏障。因此周公得以辅佐王室,治理天下,诸侯和周朝也都和睦相处。赐给周公的儿子伯禽食公的东西,有金车、龙旗、夏后氏的璜玉、封丈的繁弱弓,以及殷朝的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共六个家族并让这六族率领大宗,集合小宗,带着所属的奴隶,放弃殷商的法令,来顺从周公的法制,归服周朝听从命令。这是为了让他们到鲁国做事效力,以宣扬周公的德行。于是嬴姓萧氏家族便徙居鲁国为鲁君效力,在此世代繁衍。
嬴姓萧氏的历史至今已有3600多年,故萧氏之古老,为世所公认。
萧叔
萧邑大夫萧叔,名叔,号大心,子姓,是宋国公族子弟,他与诸公子共同组成一支军队,于当年冬天击杀南宫万之弟南宫中和新君游,立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大心因在这次平乱中有功,于是宋公将萧邑提升为国,重新建立萧国,周天子念其平乱大功,将萧国列封为二等爵位——侯爵,国小而位高,为宋之附庸。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载:春,公至自齐。祭叔来聘。夏,公如齐观社。公至自齐。荆人来聘。公及齐侯遇于谷。萧叔朝公。秋,丹桓宫楹。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十有二月甲寅,公会齐侯盟于扈。此年是公元前671年,萧叔大心朝见鲁庄公。
春秋争霸,楚子灭萧
萧国
萧君之女,齐太夫人
萧国
附注:虽然自萧氏显赫以来,世人及萧氏子孙皆尊萧叔大心为始祖,将其列入宋国公室之后,因萧叔大心又与乐大心二人有所混淆之故,后人多将萧氏接入乐氏之后,然自春秋至齐梁以来,未尝见有记载叔大心公乃子姓,更不可知其根源,今考究萧氏者众,有一些学者专家认为后萧国非子姓,更非宋公室,乃古萧国嬴姓萧氏作为殷民六族徙居鲁国后人,萧位于宋鲁之间,地属徐州,且安徽一带徐国等数十诸侯皆嬴姓(偃姓)东夷族,嬴姓萧氏分于鲁国后后人依旧世袭萧邑大夫之职,至萧叔而原地续封,不赞同萧国有“嬴姓和子姓”之分,故此说亦有一定道理,留待后考。
《萧县毛传》: “萧”为 “藁”,即蓬藁。夏代殷商六族迁此,“斩其蓬藁、藜藿而处之”,并在此建古萧国。
《路史》:夏启封孟作土于萧的记载。后废为萧邑。西周在故萧地封了一个子姓小国。
《括地志辑校》:“萧县,古萧叔之国。春秋时为宋附庸。”经考证,周成王封商纣王庶子微子启为宋公国于殷,位今鲁豫苏皖交界地区。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萧叔是宋戴公子的裔孙,被封为萧宰,故曰“萧叔”。
《左传》:鲁庄公十一年(前 年)载,宋大夫南宫长万弑宋闵公,以闵公从弟公子游为宋君,尽逐戴、武、宣、穆、庄族,宋群公子奔萧,公子御说奔亳。冬十月,萧叔率五族之众击败南宫长万,迎御说 (闵公弟)即宋公位,是为宋桓公。桓公因大心平乱迎立之功封于萧国,作为宋的附庸。
《汉书·地理志》:萧县,“故萧叔国,宋别封为附庸也。”
《史记·项羽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徐州萧县,古萧叔之国,春秋时为宋国附庸。”
《风俗通义》:应劭对宋附庸萧国作了记载,宋国乐叔因功封于萧,后世以国为姓,子孙繁衍,汉相国萧何就是其后。这个作为宋附庸的古萧国从鲁庄公十二年受封,至宣公十二年 (前597年)为楚国灭亡,成为楚国萧邑,立国不足90年。考其遗址,位今县城龙城镇北5公里郭庄乡欧村北。秦至唐为古萧县旧治。宋时因水患,于旧邑南半里筑新城,北连旧城,又称为南城。明万历五年(1577年),迁今治,因为是故龙城县治,又称龙城,建国后为龙城镇,史称故地为萧故城。故址圮为沙滩,今为庄稼地,每逢午季,可见一个环形早熟圈,基本上是故萧城遗址。
萧叔大心:春秋时期萧国始祖,原宋国萧邑大夫,为宋戴公之子乐父衎之后 。
萧望之(西汉宣帝朝大臣,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萧道成(齐高帝,南齐开国皇帝)
萧赜(齐武帝,永明之治)
萧子良(竟陵王,府有竟陵八友)
萧衍(梁武帝,南梁开国皇帝,儒释道合一论)
萧统(昭明太子,著《昭明文选》)
萧纲(梁简文帝,开创宫体诗)
萧绎(梁元帝,平定侯景之乱)
萧瑀(唐朝开国宰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萧嵩(唐朝宰相)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