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谶言 编辑
谶是巫师或方士等以谶术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又称谶语、符谶、符命,是迷信的说法,谓之将来会应验的话;因通常配有图,故又叫图谶。
谶言
《辞海》里对“谶”解释:预言;征兆。
历史上的谶言主要保留在三种古文献资料中:(1)史书;(2)哲学及宗教典籍;(3)小说。对谶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前两种,对小说中谶言的研究则要少的多。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
《史记·秦始皇本纪》:“亡秦者,胡也。”历史学家认为此谶言是秦始皇修筑长城的一个原因。
《周书·卷三·帝纪第三》:“今魏历告终,周室受命,以木承水,实当行录,正用夏时,式遵圣道。惟文王诞玄气之祥,有黑水之谶,服色宜乌。”
谶言一向来多用于政治斗争中,具有宗教神学色彩的政治宣传心理学,以此为谋求权力者或已登上权力宝座的统治者大造舆论,从而收服具有传统天命观的民众,证明其权力的合理性。谶纬神学在西汉末年的哀、平之际大兴,王莽与刘秀就分别利用图谶、符命,作为“改制”与“中兴”的合法依据。在这些事件的推波助澜之下,到了东汉,谶纬神学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道教也曾大量造作和利用图谶,如太平道的“苍天当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如魏晋南北朝时“老君应治,李弘应出”的谶语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