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亳州市博物馆 编辑
亳州市博物馆,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芍花路209号,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室内基本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文物库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隶属于亳州市文化旅游局,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1958年冬,筹建亳县博物馆。1973年3月,几经撤销,再次成立亳县博物馆。1986年,亳州升县为市,亳县博物馆改名为亳州市博物馆。2003年,经安徽省编委同意恢复亳州市博物馆。2009年,改建为亳州市博物馆新馆。2009年6月18日,亳州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截至2019年末,亳州市博物馆有387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958件/套,举办展览1个,开展教育活动94次,参观人数53万人次。
1995年,亳州市博物馆被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0年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
中文名:亳州市博物馆
外文名:Bozhou Municipal Museum
地理位置: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芍花路209号
占地面积:25000 m²
类别: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投用时间:1959年10月1日
开放时间:夏季9:00一16:30冬季8:00一16:00(周一休馆)
门票价格:免费
藏品数量:3871件/套(截至2019年末)
1959年10月1日,亳县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1960年,亳县博物馆被撤。
1963年春,在山陕会馆复建亳县博物馆,并确定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并长期举办曹操家族墓出土文物展览和地方史陈列。
1965年,亳县博物馆二次被撤。
1973年3月,再次成立亳县博物馆。
1986年,亳州升县为市,亳县博物馆改名为亳州市博物馆。
1990年,国家文物局、财政厅拨专项资金36万元,对年久失修的花戏楼进行了大型维修。
2003年,经安徽省编委同意恢复亳州市博物馆,正科级单位,编制24人。
2009年,亳州市委、市政府总投入两千多万,把原三国揽胜宫景区改建为亳州市博物馆新馆。
2009年6月18日,亳州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2023年12月9日,亳州市博物馆经过提升改造,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互动体验,提升展示效果和观众体验。
综述
亳州市博物馆
亳州市博物馆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室内基本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文物库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馆名于1963年由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亳州博物馆为仿汉城堡式建筑,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仿汉式建筑,大门为汉阙,四周建筑围成城堡状,东西北各有一门。中间主体建筑二层,一层为陈列展厅,二层临展厅。展厅东西两侧是游客服务中心、旅游购物中心、贵宾室、行政办公区,北部藏品库房区。南部为开放式广场及停车场。共8个展厅,临展厅面积380平方米。
展厅
基本陈列
亳州市博物馆基本陈列《穿越五千年一亳州文化寻源》,分为《涡河文明》《商汤都亳》《道源圣地》《汉魏风骨》《天下望州》《亳商市井》和《近现代亳州》七个专题。通过近810件(套)的文物展品、投影水世界、电脑模拟游览体验、地图和触摸屏互动、明清街道复原,结合历史文献、插图、人物雕塑、文字说明辅助展品以及灯光的运用等,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直观地向观众展示了亳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观众在展厅可以领略到亳州上下五千年历史,欣赏“中国原始第一村”尉迟寺出土的大型陶器,曹操家族墓群出土的银缕玉衣、玉刚卯、铜猪、精美的汉代青瓷罐,造型逼真的隋唐陶俑,宋元瓷器和明代工艺高超的镂空金丝葫芦耳坠等等。基本陈列共有7个展厅,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分布在一楼展厅。主要陈展文物有龙山文化祭祀用具鸟形神器、七足器、商占卜甲骨、汉代文字砖,宋钧窑天青釉大碗、僧人骨灰罐、棺、赵孟頫“北陇耕云”石刻、洪宪五彩九龙大盘等。
临时展览
亳州市博物馆为活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不同层面的观众需求,举办了引进、合作联办等多种形式的临时办展方式,《亳州首届女书法家作品展》《庆五·一暨三曹书画院建院三周年书画展》《邵玉祥书法作品回乡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展》《海洋生物科普展览》等,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带动参观博物馆人气,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
综述
亳州市博物馆藏品主要来自考古发掘、执法拨交、涉案移交、社会捐赠、征集(购)等。藏品类别有石器、玉器、陶瓷器、青铜器、金银器、字画、铁器等。 截至2019年末,亳州市博物馆有387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958件/套。
重要藏品
馆藏重要文物有新石器白陶罐、三孔玉饰、城父铁营出土春秋镶嵌玻璃铜剑、柴家沟出土春秋古玻璃、曹操家族墓群董园一号墓(曹嵩墓)的银缕玉衣、玉猪、铜耳杯、二号墓(曹腾墓)的铜猪、汪张夏侯氏墓的和田玉猪、风凰台丁崇墓的玉刚卯、司南佩、曹宪墓的狮纽铜套印、隋白瓷辟雍°、白瓷杯、各式陶俑、唐贴浮花三彩仓、宋钧窖天青釉瓷碗、元白釉褐彩人物罐、明垂叶镂空金丝葫芦耳坠等。
银缕玉衣 | 由2400多片玉片用银丝编缀而成,出土于曹操家族墓中的董园2号墓。墓主可能为曹操祖父曹腾。该墓是一座大型石室墓,出土银缕玉衣和铜猪等珍贵文物。 |
|
象牙尺 | 出土于曹操家族墓元宝坑1号汉墓。牙尺周围有微雕,正面为奔鹿,反面为翔鸟,每寸一格,格上两星,十寸一尺,全长23.5厘米。 |
|
字砖 | 曹操家族墓出土了大量字砖,字体有篆、隶、行、草等。这批字砖对于研究中国书体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
|
玉刚卯 | 凤凰台一号墓出土,一对,玉质青白,微透明,长方体,高22厘米,上下面1厘米见方,中间有穿,四面刻辞,共66字。 |
|
司南佩 | 司南佩(国家一级文物):1972年凤凰台一号墓(丁崇墓)出土。羊脂玉质地,“亚”字形,中间两个长方体,下部喇叭司南玉佩是汉代辟邪玉之一,数量不多却很重要。司南佩形若工字形,扁长方体,分上下两层,为两长方柱相连形,横腰环一凹槽。顶部琢一小勺,下端琢一个小盘,全器光素无纹。在中间凹细处或小勺柄处,有一个横穿或竖穿的孔,可穿系佩挂。 | / |
五彩人物头像 | 五彩人物头像,国保单位古地下道出土,头像为男性,面部丰满,国字脸形,卧蚕眉、凤眼,通关鼻梁,双唇紧闭,头戴皂色官帽。 | / |
汉八刀玉猪 | 汉八刀玉猪(国家一级文物):董园一号墓、汪张一号墓、凤凰台一号墓、菜市一号墓等都有出土。以董园和汪张出土玉猪最具代表。造型及刻划简洁流畅,充分体现了“汉八刀”的雕刻技法,玉质为新疆和田玉。 |
|
带把黑陶杯 | 喇叭形大侈口,细身深腹,圆底,腹与底之间装细长柄,表面磨光,线条流畅,造型别致。 |
|
三孔玉饰 | 三孔玉饰(国家二级文物),傅庄遗址出土,这是个齿纹三孔玉饰,长条形状,中间等距离三个对钻圆孔,玉的表面已经钙化为了鸡骨白,边缘分别有两组锯齿纹,制作需要相当高的工艺。 | / |
参考资料 |
藏品保护
亳州市博物馆藏品保管条件不断改善,库房面积800平方米,更新购置了20套文物专用柜橱,尚未安装恒温除湿设备。在规章制度上,建立了《库房安全保卫制度》《藏品保管工作人员职责》《库房管理制度》。藏品管理规范,保证了藏品安全。
宣传教育
亳州市博物馆藏发挥亳州博物馆的社会宣传教育功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让更多的市民和青少年学生懂得博物馆文化,增加对历史知识、文物知识和文物法律法规的了解,该馆除做好正常开放期间的讲解服务工作外,还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经常组织小型流动展览,深入到大学、中学,开展“入学新生走进博物馆活动”,先后与亳州职业技术学校、亳州六中共建了精神文明活动。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积极开展“两日”的文物法律法规宣传和文物知识的普及活动,义务为广大市民进行民间藏品的鉴定,赢得了社会的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亳州电视台为《穿越五千年—亳州文化寻源》展览做了系列片,时常播放。央视、凤凰卫视、省电视台多次到馆拍摄宣传记录片,不仅提高亳州市的知名度,也有效的宣传了亳州文化。
学术研究
亳州市博物馆始终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馆职工的专业理论研究水平。从1956年起,亳州文博人的研究成果就出专业刊物上,尤其是对曹操家族墓的研究,影响巨大,并在日本掀起长达10多年的关于日本人起源的探讨。
李灿:《亳县凤凰台一号汉墓发掘报告》(《考古》1974年3期)、《安徽亳县隋墓》(《考古》1977年1期)、《亳县曹操宗族墓葬》(《文物》1978年8期)、《曹操宗族墓字砖与中国书体的演变》(《光明日报》1979.2.7,《中原文物》、《江淮论坛》转载)、《亳县曹墓字砖及画像石》(《文物资料丛刊》1979年第二辑,文物出版社)、《中日古代文化关系考》(《阜阳社联通讯》1980年4期)、《略述曹氏元墓74号字砖》(《文物》1981年12期)、《从倭人字砖论古代中日文化往来》(《汉中师院》1984年1期、日本《历史与人物》1983年12期,中央公论社)、《华佗三疑浅析》(《江淮论坛》1985年2期)、《亳县发现一批汉代字砖和石刻》(《文物研究》1986年2期)、《安徽亳州市发现一座曹操宗族墓》(《考古》1988年1期)、《从曹操宗族墓字砖看中国书体的演变》(《中国书法大全》1992年第九集)、《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的途径必须立法》(《城市规划》2期,1996.5)、亳州市政协《中原宝藏—花戏楼》(1997);陈从周:《亳县花戏楼》(《同济学报》1978);李刚:《亳州古玻璃浅说》(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会刊,1992);魏彪:《花戏楼砖雕》(1999);任晓民:《亳州名城名胜》(天马图书,2001.10)、《曹操宗族墓群》(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
2009年5月20日,亳州市博物馆被评为第一批国家三级馆。
2020年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
机构设置:馆长、副馆长、保管部、宣教部、陈列部、保卫部、办公室、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八个股室。
人员编制、组成:编制24人,在职职工22人,本科3人,大专14人,专业技术人员共计19人,其中副研究员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3人,临时聘用员工25人,主要为展厅保安员、保洁员和讲解员及办公室工作人员。
观众接待:每年接待观众30万人次
地理位置
亳州市博物馆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芍花路209号。
亳州博物馆
交通指引
交通线路:火车站、汽车站乘2路公交车到曹氏公园西50米路北可到达。
开放时间
夏季9:00一16:30冬季8:00一16:00(周一休馆)。
门票价格
免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