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文渊 编辑
梁文渊(1876~1941),字海亭,西石村乡马朝沟人。父名梁凤城,教私塾,尤喜习医。文渊年幼随父上学,颇有天赋,书读三遍即能背诵,少年考取秀才。清末提倡“西学”时,进入开封求学,毕业于河南省高等学堂,倾心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及英、德、法等国语言。各门成绩优良,擅长数学,数理娴熟,演题敏捷,被学友誉为“活神仙”。
中文名:梁文渊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
民国2年(1913),文渊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民国6年(1917)调任热河烟酒公卖局局长,后历任全国经济调查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银行监督、陕西、安徽等省财政厅厅长等职。一生从政廉洁奉公,不屈世俗,北洋军阀曹锟贿选总统时凡国会议员投曹一票者,赏银币300元,他坚决不受曹贿,不投曹票。在陕西任职期间,还兼任省长公署参议、督军公署参议,兼职月薪为300大洋,但他坚持只领“银行监督”一份月薪。1934年,他受河南军阀刘茂恩的邀请,出任军需处长。一年后,他厌恶国民党中的勾心斗角,军政腐败,把中国的前途期望于共产党,故辞职闲居。1937年他支持女婿王廷光投身革命,北上进入抗大学习。
洛阳老城桑园街,文渊置有宅院。虽罢政在家,但不忘国事,经常阅读进步书刊,接触进步人士。老一代革命家,当年来洛从事革命活动时,都曾得到过梁文渊先生的保护与支持。全国解放后,吴芝圃、赵文甫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及省委书记时,多次来到桑园街看望梁文渊的后代,回忆当年曾在先生旧居后院地下室里召开秘密会议的情景,并邀其幼子梁祖显及爱人李巧芬一起合影留念。
文渊常为家乡百姓的穷困生活而担忧。在实业救国的思想指导下,1918年他亲自联合乡亲,集资建矿,选购机械,开办义马煤矿。又召集附近居民,在豫西产棉区灵宝县建立了棉花打包厂,使积棉得以畅销全国各地。在省府工作时期,民国9年(1920)、17年(1928)河南两次大旱,灾情严重,民不聊生,他同汲县李敏修主持、负责灾区放赈、灾民免费迁移黑龙江落户等事宜,又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在洛河北岸开辟“惠济渠”,灌溉数万亩农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