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问 编辑

汉语词语

策问,汉语词语,以蓍草占问;以经义或政事等设问要求解答以试士;指所设的试题。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策问

分类:对策、射策

作用:授官

发生时间 :汉代

起源

编辑

汉代被举荐的的吏民经过皇帝策问后按底等高下授官。有所谓对策和射策:

对策是将政事或经义方面的问题写在简策上,发给应举者作答;射策则类似抽签考试,由应举者用矢投射,并解释射中的疑难问题。后来,策问的形式定型化了,所以后世把它看成一种文体,萧统《文选》称之为“文”对策也被认为是一种文体,简称为“策”。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说是“议”的别体。汉代董仲舒的对贤良策,是这种文体的名篇。

射策,后来则成为一个典故,杜甫《醉歌行》说“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军门期第一”,就是在应举考试的意义上运用这个典故的。

解释

编辑

1.以蓍草占问。

〔汉〕袁康《越绝书·德序外传记》:范蠡 因心知意,策问其事,卜省其辞。

2.以经义或政事等设问要求解答以试士。

《后汉书·和帝纪》: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

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敬德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

3.指所设的试题。

《明史·选举志二》:明年会试,取中一百二十名,帝亲制策问,试于奉天殿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三回:头场才了,二场的经卷又来,二场完了,接着又是三场的策问。

下一篇 阳嘉新制

上一篇 诸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