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坠 编辑
耳坠指耳饰的一种,指带有下垂饰物的耳饰(耳环)。有时耳坠等同于耳环,又称耳坠子,是耳朵饰品的代称。耳坠又指耳垂,是属于耳朵结构的一部分,位于耳朵的下半部,比较肥厚的那部分。在最传统的命理学说法中,耳坠的厚与薄代表一个人的命运。
中文名:耳坠
外文名:eardrop
别名:耳坠子
材质:金银、珠宝
耳坠
耳坠
耳坠
耳坠
明代妇女既戴耳环,也戴耳坠。《天水冰山录》中就记载有多种耳坠:如"金累丝灯笼耳坠"、"金玉寿字耳坠"、"金厢猫睛耳坠"、"金摺丝楼阁耳坠"、"金宝琵琶耳坠"等。《金瓶梅词话》也叙及不少耳坠名称,只是将耳坠称之为"坠子",或称“坠儿”,如"金坠儿"、"金灯笼坠子"、"金镶紫瑛坠子"、"玲珑坠儿"、"金镶假青石头坠子"、"宝石坠子"、"银镶坠儿"等等。不仅质料不同,造型也各各相异,反映了当时首饰制作工艺的进步。 这个时期的耳坠实物,以北京定陵明神宗孝端、孝靖二皇后墓所出土者最为精美。其中有一件玉兔耳坠,在金丝大圆环下缀以一只站立的玉兔,玉兔前肢持杵,作捣药状;在玉兔的脚下,还衬托着一片以金镶宝石制成的朵云。这是根据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中“玉兔捣药”的故事设计制作的,玉兔向被视为月亮的象征,而月亮又象征着皇后,以此作为皇后的耳饰是最贴切不过了。
清代妇女也有戴耳坠的风尚。考究者还注意耳坠与服装色彩的搭配。富贵之家的妇女,往往拥有几十付甚至数百付耳坠,根据季节的不同和场合的不同,选择使用。替换方法十分简便,一般不用更换耳环,只要将耳坠连系在耳环上即可。近代妇女曾因反对旧的封建礼教而废止过穿耳。为了使不穿耳的妇女也能用上耳饰,人们发明了一种新的耳坠。这种耳坠的上部,不再做成圆环,而是用金属加工成一种弓型轧头,轧头上制有螺纹,佩戴时只要松开轧头,套入耳垂,然后再将轧头旋紧即可。这种耳坠实物有大量传世。
明代耳环,大多以金银横压出花形,然后在花瓣或花叶部位镶嵌各种宝石,有的还在花蕊中间镶嵌上一颗珍珠。甘肃兰州上西圆明墓及上海肇嘉滨明墓出土的耳环,都是这种类型。在热衷诵经念佛的妇女中,还出现将佛像装饰在耳环上的情况。江苏无锡江溪陶店桥明墓就出土这种耳环实物,其制以金制成托座,上缀玉雕佛像,佛像的底座也用金片加工成莲花状;在佛像的顶部,还镶嵌着四颗珍珠。整件器物虽然不大,仅高3厘米,但佛像的面容神态,被塑造得惟妙惟肖。
明代的笔记小记中也往往有关于耳环的记载。如《天水冰山录》记严蒿被籍没的家产中,有"金水晶仙人耳环"、"金点翠珠宝耳环"、"纯金方楞耳环"、"金厢四珠宝石古老钱耳环"、"金珠串楼台人物耳环"、"金厢玉灯笼耳环"及"金累丝灯笼耳环"等,共几十种。在《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等书中,也叙及不少耳环名目。其中有一种"丁香耳环"就很有特色。丁香是一种植物,它的果实很小,呈椭圆形。丁香耳环就是仿照其形状制作而成,在明代,这种小巧玲珑的耳环很受妇女欢迎。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喜欢戴这种耳环。只是所用质料不同,贵者用金银珍宝,贫者以铜锡玉石。清代学者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一书中,曾谈及这种耳环:"饰耳之环,愈小愈佳,或珠一粒,或金银一点,此家常佩戴之物,俗名丁香,肖其形也。" 除耳环之外,古代妇女也用耳坠。耳坠是连属于耳环之下的一种饰物。它的上部即为耳环,下部悬挂着一组坠饰,因形而得名,故称"耳坠"。
耳坠
金耳坠
珍珠的硬度很低,极易因磨擦而使表面失去光泽。珍珠的成分是碳酸钙,遇酸便会遭受腐蚀溶解。夏日易出汗,汗水也会使珍珠的表面受到损害而失去原有的光泽。化妆品中的粉剂、香水和发乳等,也会使珍珠逐渐失色。如果被汗渍玷污之后,可放在清水中漂洗,再用柔软的织品轻轻擦干即可。珍珠耳坠在收藏之前,务必经过清水漂洗,存放之处也必须避开化妆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