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明 编辑
神明,汉语词汇。拼音:shén míng 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神的总称” ,即“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
所谓敬若神明,意思是相信且敬重对方,仿佛对方心神明透,智慧圆满如圣贤一般。
中文名:神明
外文名:gods
拼音:shén míng
成语:奉若神明、奉如神明、敬若神明
举例:盘古、女娲、元始天尊
能力:不死不灭、通晓一切
性质:神话传说
∶神灵;神祇。那个被他奉为神明的人不公正地谴责过他。奉若神明。
3.∶指人的精神和智慧。神明顿飒爽。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4.∶英明;圣明。皆颂其神明。
神明
八仙
①指神志或精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素问·脉要精微论》:“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
②指日月星辰等自然界现象及规律。
《素问·五运行大论》:“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
《素问·移精变气论》:“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
③玄奥,神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神明
①指神志或精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素问·脉要精微论》:“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
②指日月星辰等自然界现象及规律。
《素问·五运行大论》:“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
《素问·移精变气论》:“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
③玄奥,神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中国神仙人物起源于上古神话,这是中国神仙体系的起源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神仙人物逐渐被写入诸子百家的书籍,例如《山海经》记载的女娲、夸父、后羿、共工、相柳、精卫、西王母等;《庄子》里记载的的广成子、彭祖、鲲鹏、河伯、海神等。秦汉时期进一步发展,《淮南子》、《史记》、《列仙传》、《神仙传》中有记载了更多的神仙人物和传说。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宗教,其中的神仙谱系非常的庞大,最高的神是由道衍化而来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即是太上老君。
简介
神明台,汉武帝所建台名。在建章宫中,用以安置铜柱仙人,承接天上“甘露”以求长生。东汉 班固 《西都赋》:“神明郁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跻。” 李善注引《汉书》:“孝武立神明台。”《三辅黄图·建章宫》:“神明台在建章宫中,祀仙人处,上有铜仙舒掌捧铜承云表之露。”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十二月,临渤海,幻想通过望祀之属,有机会到达蓬莱仙庭。因柏梁台遭了火灾,武帝到甘泉听取各地官吏汇报。公孙卿说:“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不少方士也说古帝王有的建都于甘泉。因此,以后武帝往往在甘泉接见诸侯大臣。有人建议,楼台被烧,再建必须更大,才能消灾。于是造建章宫。其东则凤阙,高20余丈。其北开凿泰液池(或“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并建神明台、井干楼,高50余丈。
汉武帝时,在建章宫前造神明台,铸有铜仙人手掌承露盘以储露水,据说和玉屑服之可以求得长生。神明台保持了300多年,魏文帝曹丕在位时,承露盘尚在。文帝想把它搬到洛阳。搬动时因铜盘过大而折断,断声远传数十里。铜盘勉强搬到灞河边,因太重再也无法向前挪动而弃置,后不知所终。
汉神明台遗址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有着2000余年的历史。如今由于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现仅存夯土台基。
历史记载
1、《史记·孝武本纪》
十一月乙酉,柏梁灾。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临渤海,将以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
上还,以柏梁灾故,朝受计甘泉。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乃立神明台、井干楼,度五十余丈,辇道相属焉。
2、《史记·封禅书》
十一月乙酉,柏梁灾。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临勃海,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冀至殊廷焉。
上还,以柏梁灾故,朝受计甘泉。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报之。”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壁门、大鸟之属。乃立神明台、井干楼,度五十丈,辇道相属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