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蚕业 编辑
养蚕业指饲养家蚕的生产事业,起源于长江三角洲,参考资料为《齐民要术》、《士农必用》。
中文名:养蚕业
含义:指饲养家蚕的生产事业
桑蚕:以桑叶为食的泌丝昆虫
参考资料:《齐民要术》,《士农必用》
引入欧洲时间:是在公元六世纪
古代王朝态度:重视且不外传
桑蚕
在14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已经注意蚕种的选择。《齐民要术》提出要选取“居簇中”的茧的质量、成茧的时间和位置、蛾出茧的时间、蛾的健康状态,以及卵的健康状态等,来选取种茧、种蛾和种卵。到清代,人们更注意到了选蚕。他们深知只有“蚕无病,种方无病”。通过层层的严格选种,淘汰了大量体弱有病的蚕种,从而提高了第二代蚕的体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微粒子病原体通过胚传染给后代。
为发展蚕丝生产,古代除了饲养蚕外,还饲养夏蚕、秋蚕,甚至一年养多批蚕。《周礼》中有“原蚕”记载,“原”是“再”的意思。“原蚕”就是一年中第二次再养的蚕,即夏蚕,据刘宋郑辑之《永嘉郡记》的记载,公元4世纪时,永嘉(现在浙江温州)地方,一年可养八批蚕。大家知道蚕有一化性、二化性和多化性的区别。在热带(如广东)地区,可以利用多化性蚕,在一年中自然多次孵化来养多批蚕,也可以利用二化性蚕所产的卵,放在适当的低温中催青,这样所产的卵,在当年内就又能继续卵化。继续维持低温催青,就又能继续孵化,实现一年养多批蚕。这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发明。
明代在制备夏蚕种的生产中,还发现家蚕的杂种优势。宋应星在《天工开物》(1637)中说:“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此一异也。”所谓“早雄配晚雌”,就是一化性的雄蚕和二化性的雌雄蚕杂交,其结果产生了“嘉种”,即产生了优良的蚕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家蚕杂种优势利用的记载。
结茧图
蓖麻蚕原产于印度东北部。这种野蚕早就被当地劳动人民所利用。由于印度东北地区气候湿热,蓖麻蚕的食物蓖麻树叶,常绿不凋。蓖麻蚕长年生长在上面,连代繁殖,没有冬眠的习性,又无需照管就能直接从树上收茧。1954年,蓖麻蚕在我国开始试养成功,并逐渐推广到即使气候较冷的东北地区;也能饲养。吉林省蚕业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已研究出蚕蛹越冬的方法,解决了蚕种自给问题。
蚕的生活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