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阁中书 编辑
内阁中书,明清官名。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或由举人考授,或由特赐。
清代内阁中书的定额为满洲中书70人,蒙古中书16人,汉军中书8人,汉中书30人,官阶为从七品,掌管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事。 进士参加朝考以后,除择优任翰林院庶吉士者外,较次者部分用为内阁中书,经过一定的年限,可外补同知或直隶州知州,或保送充任军机处章京,一般很受重视。
中文名:内阁中书
类型:官名
职能:撰拟﹑记载﹑翻译﹑缮写
产生时间 :明清时期
内阁中书—田亮勋书法
内阁
1.贵妇人的居室;内堂:华堂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
内阁中书加八级陈宝柟之诰命
3.官署名。明初废丞相,以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后,命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预机要,称内阁。后入阁者多为实权人物,内阁地位居六部之上。清沿设,至雍正设军机处,内阁无实权,但名义上仍是最高级官署。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为最高国务机构。人们还习惯把北洋军阀时的国务院称为内阁。
中书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汉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晋庾亮《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复以臣领中书。”隋唐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隋﹑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明清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
4.官署名。唐代的中书省﹑宋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
太师 太傅 太保 光禄大夫 殿阁大学士 领侍卫内大臣 掌銮仪卫事大臣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 内大臣 将军 都统 提督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内务府总管 总督 总兵 内阁学士 巡抚 副将 一等侍卫 参将 游击 大理寺少卿 二等侍卫 佐领 都司 宣慰使司 同知 内阁侍读学士 翰林院侍读学士 侍讲学士 国子监祭酒 知府 宣抚使司宣抚使 宣慰使司副使 防御 千户 员外郎 知州 安抚使 招讨使 内阁侍读 通判 亲军校 前锋校 护军校 骁骑校 长官 百户 理问 州同 翰林院编修 知事 赞礼郎 训导 知县 把总 中书科中书 内阁中书 州判 七品典仪 盛京游牧副尉 司务 五经博士 府经历 县丞 教谕 司书 序班 博士 巡检 典史 驿丞 牐官 百长 土舍 土目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