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编辑
《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是晚唐词人温庭筠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采用铺叙的手法来描写征人思妇的离愁别怨,下片描写思妇遥想边塞风物,更加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情感。全词感情真挚,耐人寻味。
作品名称: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作者:温庭筠
创作年代:晚唐
作品出处:《花间集》
文学体裁:词
汉使昔年离别2。攀弱柳3,折寒梅4,上高台5。
千里玉关春雪6,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7,月徘徊8。
词句注释
1.定西番: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此调有不同格体,俱为双调,这里列举一体,三十五字,上片四句一仄韵两平韵:下片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四平韵为主,三仄韵借叶。
2.汉使:本指汉朝出使西域的官员,这里泛指远戍西陲的将士。
3.攀弱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4.折寒梅:折梅花以赠远人。南朝宋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5.上高台:登台遥望,以寄乡思。
6.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
7.羌(qiāng)笛: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
8.月徘徊:意谓月亮也被凄怨的笛声所感动而在空中徘徊。
白话译文
长叹愁思,与你离别之情,攀爬在稀疏的柳枝上、折断的梅枝上、还有西部的楼台上,难舍难分。
千里之外的边关覆盖在春雪里,远去的雁群已经飞来,却不见你的身影。那长叹愁思,只有月亮的影子在西北戈壁滩上徘徊。
文学赏析
此词表现征人思妇的离愁别怨。
上片采用铺叙的手法。点明人物、时间、情事,追述征人当年离别的情景。“攀弱柳” 句,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组接成动人的离别画面,蕴含着依依难舍的深情。攀柳、折梅、上高台,这些动作均围绕“汉使离别”这一中心而层层展开。既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又蕴涵浓浓的离别情意。所以耐人寻味。
换头处描写思妇遥想边塞风物,“千里玉关春雪”。构成一幅富有边塞特征的辽阔苍茫的画卷,寄托着对于远方亲人的急切思念;然而“雁来人不来”,表达出失望寂寥的愁告。结末两句借助富有特征性的羌笛、明月视听意象的刻撕,消染出凄清、悲凉的情感氛围,渗透着征人思妇格外浓烈的悲。王昌龄《从军行》诗歌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无怨之意。那金闺万里愁。”温词与王诗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品摆脱了温词绮美秫艳的一般风格,而是择用歌咏边塞题材的典型意象,通过短促刚直的句式、质朴简洁的语言。更为深切自然地抒写了征人思妇的愁怨,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享受。
名家点评
明·汤显祖手批《花间集》卷一:“月徘徊”,是“香稻啄残鹦鹉粒”句法。
明·董其昌《评注便读草堂诗余》卷七:攀柳折梅,皆所以写离别之思。末二句闻笛见月,伤之也。
清·王奕清等《词谱》卷二:此词前后段起句及后段第三句俱间押仄韵,温庭筠别首“海燕欲飞:词与此同,其平仄如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定西番·海燕欲飞调羽
上一篇 酒泉子·楚女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