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国新 编辑
刘国新,男,汉族,1950年12月生于天津,籍贯是山东淄博,是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中文名:刘国新
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淄博
出生日期:1950年12月
出生地:天津
职称: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现任第三(文化和社会史)研究室主任、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社科院国史系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 研究、中国共产党治国理论研究 。
调入当代中国研究所以来主要科研成果有:独著及合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4年的中国》、《新中国国史教育干部读本》等著作9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录》、《共和国里程碑丛书》等著作5部,论文、社论《“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现状与评述》、《50年代我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丰富与发展》、《论中国新安全观的特点及其在周边关系中的运用》等100多篇,参加中央组织部组织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及《学习读本》、教育部“985”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教材编写。参加国家“八五” 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十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社科院重点项目《中国抗美援潮研究》,现主持的课题有北京市“十一五”重点项目《当代中国国家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当代所五年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论中的地位》以及国家级课题《党中央在延安13年》等。
建国初期朱德的国家安全思想论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科学解读
论国史研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国史研究怎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功能
“过去的经典理论家没有说过”——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一种分析
20世纪60年代战备问题研究述评
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
从方法论的角度谈“文化大革命”史研究
在科学发展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引领时代潮流
新时期维护国家安全与国际和平的重要理论
论中国新安全观的特点及其在周边关系的运用
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丰富与发展
共和国申年纪事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1954年
中国抗美援朝研究若干问题辨析
中当代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以1954年宪法为例
顺应世界潮流 立足发展自我
发展先进文化,提高民族素质
1954年国庆和赫鲁晓夫第一次访华
光辉的历史宝贵的财富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环境:对策与经验——兼论“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鉴史知今,资政育人——评高教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纪念的意义
努力把学术研究推进到时代前沿
《共和国里程碑》丛书总序
抗美援朝研究简述
论抗美援朝与经济建设
因应世界的成功之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高举反对霸权维护和平的大旗
“目前形势与当代中国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学术圆桌会综述
"关于六七十年代战备问题的回顾 与思考"学术圆桌会综述
毛泽东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香港与当代中国
50年代我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
“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现状与评述
万方乐奏有于阗——中共领导多党合作筹建共和国的历史回顾
国史研究与讲政治
国史研究必须讲政治
近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概述(下)
一次杰出的决策——陈云与抗美援朝开始后的财经方针
国史学科建设座谈会综述
彭真法制思想述略
从建国初期巩固政权的实践看毛泽东的治国艺术
实现深刻社会变革的七年
新中国诞生的前奏
五十年代前期的中美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编》前言
20世纪80年代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文革”时期军队建设的曲折历程
“向工农开门”的教育建设
为人民大众的文学艺术
建国初期改革旧教育的重大举措
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体制改革
20世纪80年代的科技体制改革与科技进步
近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综述(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作者名称 刘国新
作品时间1995-8
《中国小通史-第十六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北京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刘国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