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编辑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继中国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后,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第四个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会活动品牌,是国际社会首个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宗旨的大型文化节会活动。
“非遗节”定点四川省成都市,每两年举办一届。首届“非遗节”于2007年5月23日至6月10日举行,已成功举办三届。从第二届开始,“非遗节”在每年6月的第二周的星期一开幕,星期日闭幕(每年6月第二周的星期六是全国法定的“文化遗产日”)。 从第二届“非遗节”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
2023年10月12日—16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举行,主题为“共享履约实践 深化文明互鉴”,策划有五洲非遗、神州非遗、巴蜀非遗、云上非遗4大板块。
中文名: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举办城市:成都
举办频率:两年一届
举办时间:每年6月的第二周的星期一开幕
节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给予足够重视,提高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本宣言于二〇〇七年五月二十四日通过。
主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四川省人民政府
承办
成都市人民政府
四川省文化厅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协办
成都市文化局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
非遗公园夜景
周和平副部长指出: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活动。我国积极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活动。自2001年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布以来,我国先后有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共同申报)入选“代表作”,并成为拥有“代表作”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政府也是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较早的国家。2006年6月,中国当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成员,并组团参加了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政府间委员会第一次会议。2007年4月,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举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展览、展演的形式使中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次以完整鲜活的姿态与世界文明对话。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不仅让世界了解了其灿烂的传统文化,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对其他国家而言,更具有示范性和启示性。此次“遗产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生效后,举办的第一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大型活动,产生了巨大反响。为了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6年5月,中国政府公布了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决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形成一套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制,建立由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2007年还将在全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正在进行。再过几天,我们又将迎来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届时在北京、在全国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种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活动。在2007年的“文化遗产日”期间,还将公布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表彰奖励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公布第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些重要举措必将进一步的推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周和平副部长认为,本次论坛是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重要的组成部分。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沉淀着历史记忆和民族文化基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丰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历史上留存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受到较大影响,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的改变,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濒临消失的危险。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神圣的历史责任。
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地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普及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和谐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论坛安排了面对政府有关工作人员、广大市民以及高校学生的专题讲座,邀请王文章院长、田青副主任、布什纳基总干事等在成都图书馆、金牛区政务中心、四川大学分别以《守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与发展》等为题分别在成都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金牛区政务中心演讲,布什纳基总干事以《文化遗产概念的新观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题在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报告厅演讲;24日下午田青副主任在成都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以《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为题演讲。
本次论坛为期三天,将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间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文化身份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以达到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国际间合作、进一步交流世界各国政府和学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经验、总结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体实践中出现的理论问题、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地推进的目的。在闭幕式上,本次论坛还将发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都宣言》,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相关问题,阐述海内外专家、学者所达成的共识。
2007年5月23日至6月10日,以“传承民族文化、沟通人类文明、共建和谐世界”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市成功举办。为此,成都专门修建了一个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展示的主题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作为“非遗节”博览会的主会场。节会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成都召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特别会议;32支国内外队伍在“非遗节”开幕式——“天府大巡游”上展示了原生态民族文化的魅力;节会期间通过的 国际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言——《成都宣言》被镌刻在石碑上,永久矗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内。 参加首届“非遗节”的有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国际民间组织,国内观摩代表团68支,节会活动270项,近万人参加各种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汇聚了 全国23个省、区、市和其他3个国家的90多支参展团队,展示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30多个,10个项目(节目)获得“太阳神鸟金奖”。2007年5月23日下午,“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在成都开幕。
第二届
(2009年6月1日—6月13日)
非遗节期间的部分论坛
6月13日,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行了闭幕式,并在颁奖晚会中向七十家成绩突出的参演参展单位颁发了太阳神鸟奖。至此,历时约两周的第二届非遗节在成都圆满落下帷幕。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在闭幕式致辞,第二届非遗节自6月1日开幕以来历时十三天,内容丰富、活动精彩,组织有 序、参与广泛,举办了街头巡游表演、国际论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优秀剧目与节目演出、主题分会场活动与遍及城乡的配套活动共计六大类三百多项;三十一个国家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使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与包括十三个国家和国内各省区市的一百三十多个代表团参加了相关活动。
赵少华表示,第二届非遗节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多方关注与广泛赞誉,此次非遗节不但展示了非遗魅力、宣传保护知识、推动保护事业和促进国际交流的平台,也成为了文化的盛会和民众的节日,更成为了成都市及四川省向世人展示灾后非遗抢救与文化重建成果,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舞台。赵少华希望在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感召下,在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能够再接再厉、越办越好,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平台。
闭幕式上颁出了太阳神鸟金奖十名、银奖二十名和铜奖四十名。闭幕式结束后举行了名为“多彩、家园”的文艺演出及烟火表演。
第一大亮点:本届非遗节将专设“5·12大地震重灾区非遗抢救保护成果展”,在崇州、都江堰设分会场,并将举办以“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为主题的高水平国际论坛。详细
第二大亮点:本届非遗节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有13支国外队伍参加天府大巡游,36个国家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使、代表及7个国家驻蓉领事馆外交官参加,国际化特色更加突出。预计参与的代表、游客和市民超过600万人。
第三大亮点:非遗节主会场的非遗公园博览会和主题分会场在展览展演的同时,将组织非遗项目保护性生产的产品销售,市民可在现场买到精美的非遗产品。
第四大亮点:本届非遗节更注意专业和权威性。
第三届
(2011年5月29日—6月11日)
2011年6月11日晚,第三届“非遗节”在主会场国际非遗博览园完美落幕。据成都市执委会统计,本届“非遗节”吸引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国际嘉宾和表演人士参与,比上届增加20%。
在天府大巡游活动中,巡游演出的国外队伍数就占到巡游队伍总数的近一半,共有来自5大洲的20个国家的表演队伍共500余人参加,巡游人数较上届增加300余人,队伍总数和表演人数均创历届最多。
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37个国家和地区的40名官员专家出席非遗节参加国际论坛。加拿大、斯里兰卡、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3个非遗项目参加了首次进驻国际非遗博览园的国际非遗商品展销会。
96%的受访者认为本届“非遗节”对成都城市形象提升明显;超过2/3受访者知道“非遗节”已经永久落户成都;97%的受访者非常认同“国际非遗节”是成都城市品牌的代表。
99%受访者还想耍“非遗节”
古琴艺术大展、中国戏剧梅花奖展演、国际非遗博览会等七大类主要活动共为市民、游客带来了286场文化活动,展示上千个非遗项目,活动场数和展示项目均创新高。据市执委会统计,共有570余万市民和游客直接参与各类节会活动,比上届非遗节增加50万人。而参与活动的市民、游客也给予了“非遗节”高度评价:95%的受访者表示对本届“非遗节”的总体印象良好;近9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再次参加非遗节活动。
“非遗节”拉动各类消费61.5亿元
本届“非遗节”活动不仅规模规模再创新高,档次继续提升,内容更加丰富,国际特色更加突出,也让成都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丰硕成果。据市执委会透露,本届“非遗节”直接拉动我市各类消费61.5亿元,比上届非遗节增长13.6%。
“非遗节”期间,不仅有大批国内外嘉宾和表演团队来到成都参与活动,众多外地游客也冲着“非遗节”来成都旅游,对市内住宿、餐饮、购物、文化旅游等消费刺激作用明显。在此期间,成都市的酒店入住率维持在85%左右,较平时增长20%-30%;餐饮行业营业额增长也在25%以上。“非遗节”期间百货行业平均客流量较平时增加35%。
而在“非遗节”上,非遗产品展销、戏剧展演、分会场活动等活动对文化、旅游等消费拉动明显。调查显示,国际博览园和全省、全市各分会场非遗展销收入1.1亿元;梅花戏剧展演吸引2.5万观众走进剧场;超过60%的受访外地游客有旅游计划,人均计划旅游消费740元。
第七届
2019年10月17日到22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办,此次非遗节将举办包括非遗国际论坛、国际非遗博览园等四个板块活动,重点展现“非遗+扶贫”的路径探索和实践成果 。
第八届
2023年10月12日—16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举行,主题为“共享履约实践 深化文明互鉴”,策划有五洲非遗、神州非遗、巴蜀非遗、云上非遗4大板块。
第八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将组织开展天府大巡游、非遗成都论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验展、国际手工艺展、国际非遗授权展、道明—青神国际竹文化周、巴蜀国际非遗美食周等活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参与本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并首次在京外举办展览展示活动。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自贡分会场暨巴蜀扎染设计大赛精品展将于10月12日至11月30日在自贡举办。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