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邙山之战 编辑
邙山之战是南北朝时期西魏对东魏发动的战役。此次战争的导火索是由于高欢的儿子高澄贪色,使得高敖曹的哥哥高仲密以北豫州投降西魏。西魏军去营救高仲密,与东魏军相持在邙山。
543年三月,宇文泰率领着西魏右路军,大破高欢的东魏左路军,完全俘虏了东魏左路军的步卒。彭乐率领着东魏右路军,猛攻赵贵等人的西魏左路军。赵贵军失律,西魏诸军因此一并溃退。彭乐又转攻宇文泰,高欢亦停止败退。东魏诸将围攻宇文泰,西魏的右路军也遭到败绩。最终,西魏军队只得撤回关中。
名称:邙山之战
发生时间:543年3月
地点:邙山(今河南洛阳北)
参战方:西魏,东魏
结果:东魏获胜,收复北豫州和洛州
伤亡情况:西魏伤亡六万人以上东魏伤亡无详细数据
主要指挥官:宇文泰,高欢
宇文泰
彭乐见高欢,张着大嘴报告:“黑獭侥幸逃跑,已经吓得破胆。”高欢既高兴彭乐先锋之功又极怒他放走宇文泰,命彭乐趴在地上,亲自上前抓住老爷们的大脑袋猛往地面撞,咬牙切齿良久,手中刀举了几次要当场砍下彭乐脑袋,权衡再三,未忍下手。彭乐满脸是血,扬头乞求高欢再给他五千人马,回阵复追宇文泰。高欢骂道:“你把人都放跑了,还说什么回阵复追。”派人取来三千匹绢压堆在彭乐背上,因以赏其战胜之功。这等谋略气度,也大大显示了高欢与众不同之处。
转天,西魏右路军与东魏左路军开始交战。当时,恰逢有一个私自杀驴的东魏军士兵因为受到执法官杖责,竟然愤而向西魏军泄密,宇文泰遂得知高欢本人所在位置。宇文泰见到高欢的旗鼓,识别了出来 。宇文泰立即招集三千敢死队,都执短兵,以前军大都督贺拔胜为首带军直击高欢所在位置。高欢本人一时间连坐骑也被射死,手下赫连阳顺自己下马把马让给高欢,连同七个人随后保护。追兵聚至,高欢的亲信都督尉兴庆说:“大王您赶快离开,我腰中有百箭,足以射杀百人,保护您撤走。”高欢感动说:“如果我们都能生还,以你为怀州刺史。如果你战死,让你儿子做刺史。”尉兴庆说:“我儿子太小,希望用我哥哥做刺史。”高欢允诺。尉兴庆一人殿后拒战,矢尽,被西魏兵乱刀砍杀。乱阵之中,贺拔胜发现正在策马飞奔的高欢,便执槊与十三骑追赶上来,追了数里,好几次槊尖都几乎刺及高欢,并大喊:“贺六浑(高欢字),贺拔破胡(贺拔胜字破胡)今日杀汝!”幸而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段韶拍马赶到,从旁拈弓搭箭,一箭射翻贺拔胜座骑,将其摔下马来,接着又射翻西魏两骑。等到副马赶到,高欢等人已经跑得没影。贺拔胜叹道:“今天竟然忘记带弓箭,真是天意啊!”
宇文泰亲自率领西魏右路军若干惠等人,大破高欢亲自率领的东魏左路军,完全俘虏了东魏左路军的步卒。
高欢
其时,宇文泰的西魏左军几乎全军覆没。而西魏右军则在此役立下了“垂成之功” ,却因为西魏左军的率先溃败而“覆于一篑” 。为此,右军将领若干惠恼恨不已,对众人说:“长安死,此中死,异乎?” 。于是,西魏右军大张旗鼓,结阵而退。而高欢见众将大多数志沮,面对便下令还军,失去绝佳统一东西、进而一统天下的机会。
而一直为宇文泰坚守桓农粮仓的王思政听说西魏军大败的消息,不仅不逃,反而让人大开城门,自己解衣躺在城楼上,慰勉将士,以激励士卒,表示自己的胆略。几天后东魏兵杀到城下,见城门大开,又知道王思政的名声,心中大怯,竟不战逃走。诸葛亮的“空城计”乃演义所为,王思政的“空城计”实为正史所载。
邙山之败,西魏大败,损失督将四百余人,军士被俘斩六万人。 幸亏达奚武等人率军赶到,才阻止了东魏的乘胜追击。
东魏获胜的主要原因是,东魏军彭乐所部兵马非常精良,彭乐又找到了合适的突破点——赵贵,从而推倒了西魏战败的多米诺骨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