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质土 编辑
石质土即“粗骨土”。指与母岩风化物性质近似的土壤。一般见于无森林覆被、侵蚀强烈的山地。多发育于抗风化力较强的母质上。成土作用不明显,没有剖面发育。质地偏砂,含砾石多。地表水土流失严重。由于不同土壤带的粗骨土有所不同,有人主张将其列为相应地带性土类的亚类,如粗骨性棕壤、粗骨性黄棕壤等。
中文名:石质土
外文名:chisley soil
别名:粗骨土
概念:与母岩风化物性质近似的土壤
发育于:抗风化力较强的母质上
特点:质地偏砂,含砾石多
石质土即“粗骨土”。指与母岩风化物性质近似的土壤。一般见于无森林覆被、侵蚀强烈的山地。多发育于抗风化力较强的母质上。成土作用不明显,没有剖面发育。质地偏砂,含砾石多。
石质土
石质土
石质土由于处在不同的生物气候地带以及由不同岩性的母岩风化物形成,因而理化性状差异较大。总的说,石质土无明显的元素迁移特征,一般,生物富集作用弱,有机质含量多在10克每千克左右,全氮在1克每千克以下,磷、钾含量变异很大。砾石含量高是石质土的共同特点。据各地典型剖面分析,大于2毫米的砾石含量达到30%-50%,土壤通透性强,粘结力强,容易发生水蚀和重力崩塌。随区域成土母岩性质及温湿状况不同,土壤可呈酸性、中性及石灰性不等,酸碱度变幅大,pH4.5到8.5。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均有一定的区域变异。
石质土多分布山丘顶部陡坡,地势陡峻,水蚀风蚀严重,地表岩石裸露,土层浅薄,含岩石碎屑砂粒多,保水保肥力差,无农业利用价值。应以封山为主,严禁樵采,过度放牧,盲目采石等,以恢复和保护自然植被,休养生机,减少径流,涵蓄水源,固土保水,控制砂化、石质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壤发育,保护周围农田。在利用上应纳入水土保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营造水土保持林,应根据不同生物;气候条件,选择速生,覆盖面大,浅根性,耐早耐瘠的适生树种,沿等高线挖鱼鳞坑等的栽植方法,在土层逐年增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适当培植经济林木,发展适生的的名优特产。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还可采取保护措施,有组织的开设采石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