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邴 编辑
李邴, 字汉老,号龙龛居士。济州任城人。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卒于高宗绍兴十六年,年六十二岁。崇宁五年,1106年举进士第。累迁翰林学士。高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苗傅、刘正彦反,邴谕以逆顺祸福之理,且密劝殿帅王元,俾以禁旅击贼。后为资政殿学士,上战阵、守备、措画、绥怀各五事,不报。闲居十七年,卒於泉州。谥文敏。邴著有草堂集一百卷,《宋史本传》传于世。存词8首。
中文名:李邴
别名:龙龛居士
出生日期:1085年
逝世日期:1146年
李邴(1085-1146)
人物简介
李邴(1085-1146年),字汉老,祖籍宋山东济州任城,后迁居泉州,遂为泉州人。徽宗崇宁五年进士,累官翰林学士。高宗即位,为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苗傅、刘正彦事起,曾面谕以逆顺祸福之理,拜尚书右丞,改参知政事,后除资政殿大学士。宋绍兴五年,条上战阵、守备、措画、绥怀各五事,不报。提举洞霄宫。寓居泉州十七年,后遂家焉。与黄冠、张读等友善。好游佳山水,以诗自娱,南安胜迹,题咏尤多。著有《草堂集》一百卷。号云龛先生。卒于泉州,累赠太师,谥文敏,改谥文肃。子缜、维、纪、纶居南安三都石坑乡 。
史籍记载
《府志》载:李邴写有南安九日山放一池记。清源山赐恩岩,系李文肃李邴隐此,朝恩四及,故名。下岩以大石为室,皆李邴所倚构。李邴宅在晋江县学前蔡巷,墓在南安石鼓山。中崇宁五年进士第,累官为起居舍人,试中书舍人。北方用兵,酬功第赏,日数十百,李邴辞命无留难。除给事中、同修国史兼直学士院,迁翰林学士。曾与禁中曲宴,徽宗命赋诗,高丽使入贡,李邴为馆伴,徽宗遣中使持示,使者请传录以归。不久,坐言者罢,贬为提举南京鸿庆宫。钦宗即位,除徽猷阁待制、知越州。久之,李邴再落职,提举西京嵩福宫。高宗即位,复徽猷阁侍制。
一生功绩
其作品
古之名将
古之名将,内必屯田以自足,外必备粮防于敌。诚能得以功名自任如祖逖者,举淮南而对付之于敌,使自为进取,百不至虚内以事外。臣闻朝廷下福建造海船七百只,必如期而办,乞仿古制,建伏波、下濑、楼船之官,以教习水战,俾近上将佐领带兵,自成一军,而专隶于朝廷。无本事则散之缘江州郡,缓急则聚而用之。臣防敌人他年入侵,惩创今日之败因,和先以一军来自淮甸,为筑室反耕之计,以威壮我师。然后由登、莱泛海窥吴、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煤窥江、池,以出吾右,事处不当则大事尽败。愿预讲左顾右吾之策。兵之法无穷,愿诏临江守臣,凡可设奇以误敌者,如吴人疑城之类,皆预为措画。今长江之险,绵数千里,守备非一,苟制得其要,害则用力省而见功多。愿攻其最弱处,屯军若干人,一将领之,听其郡守节制,次紧稍缓处归降敌人,有事则以大将兼统之,既久则谙熟风马牛不相及土,缓急可用,与旋发之师不侔矣。所谓措画之方有五,说亲大阅,侍禁卫、讲军制、订使事、降龙榜,大略谓:因秋冬之交,辟广场,会诸将,取士卒才艺绝特者而爵赏之。宋代建炎以来,禁卫单寡,乃藉五军以为重,臣常寒心。愿择忠实严重之将以为殿帅,稍补禁卫之阙,使隐然自成一军,则其驾驭诸将也,若臂之使指自如。今诸郡厢禁冗占私役者,大郡二三千人,小郡亦数百人。臣愿讲求,除郡守兵将官自禁军给事外,余积备衣粮使自僦人以应战。大抵杀厢军三分之二,而以其衣粮之数尽募禁军。金人自用兵以来,未尝不以和好为言,此决不可恃。然二圣在彼,攻不可归已,姑以余力行之命。臣谓宜专命一官,如古所谓行人者,或止左右司领之,当遣使人,举成法而授之,庶免临时斟酌之劳,而朝廷得以专意治兵。刘豫兵叛,此亦兵家所谓伐谋伐交者。
老当益壮
所谓绥怀之略有五,说宣德意、先振恤、通关津、选材能、务宽贷,大略谓: 山东大姓结为山砦以自保,今虽累年,势必有未下者。愿募有心力之人,密住诏谕。应淮北遗民来归的人,令淮南州郡给以行由,差船津济,量差地分人护送,毋得邀阻。有官人先次注授差遣,无官而贫乏,令沿江州郡以官舍居之,仍量给钱米备两三月,其能自营为生乃止。内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诸将行师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老弱之人,皆从宽贷,使之有更生之望。 不报。
李邴闲居泉州十有七年,卒于泉州城中。年六十二,谥文敏。有《草堂集》一百卷。
附作品:汉宫春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
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
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
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