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友仁 编辑
陈友仁(1875-1944),曾用名“尤金”,客家人 ,祖籍广东兴梅地区 ,出生于中美洲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1913年任交通部法律顾问、英文《京报》总编辑。1922年起任孙中山外事顾问、英文秘书。1926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委员,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1931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委员,先后任广州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1933年参加福州事变,任福建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后流亡巴黎。1938年回香港参加抗日活动,香港沦陷时被日军拘禁押解到上海,多次拒绝参加汪伪政府。1944年在上海病逝。
中文名:陈友仁
别名:尤金
出生日期:1875年
逝世日期:1944年
出生地:特立尼达
祖籍:广东兴梅地区
早年就读于市立学校。后考入西班牙港圣玛丽学院攻读法律。毕业后从事律师工作。关心并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对清王朝反动统治的斗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同年底回国。
1912年初到北京, 任北京政府交通部法律顾问,不久去职。
1913年任北京英文《京报》总编辑, 积极反对并揭露北洋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
1917年因写《出卖中国》一文揭露段祺瑞卖国密谋被捕入狱。获释后南下广东支持孙中山的护法运动。
1919年作为南方政府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
1920年夏回国到上海主办英文《上海时报》,宣传进步思想。
1922年任孙中山的外交顾问,参加孙中山与苏联代表越飞的会谈,积极促进争取苏联援助中国革命。此后成为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
1924年冬任孙中山英文秘书,随孙北上天津、北京。
1925 年3月在孙中山病逝前一天,为孙中山起草了《致苏俄遗书》。后任冯玉祥创办的中英对照的《民报》主编,同年底南下广东。
1926年1月出席国民党二大, 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不久任广州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同年底随政府迁都武汉,仍任外交部部长。积极支持北伐战争和反帝反殖民统治的斗争。
1927年初主持了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斗争,迫使英国代表签署有关协议。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继续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揭露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罪行。7月反对汪精卫清党反共, 同宋庆龄等脱离国民党活动赴苏联莫斯科访问,此后旅居西欧。他是大革命时期坚定的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
1931年2月回香港,参与反对蒋介石的斗争。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台,他任重新组织的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不久被迫辞职到上海。
1933年11月参加福建事变,任人民革命政府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失败后受到通缉逃到香港,后去巴黎定居。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到香港。
1938年10月与宋庆龄、何香凝等联名通电批评蒋介石独裁政策。1941年12月在香港遭日军逮捕,不久押解至上海。严词拒绝日伪当局多次诱降,一直被软禁。
1944年5月20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