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着物 编辑
附着物是依附于不动产且分离后不能发挥效用的物。当船只在水中航行一段时间之后,总会有各种水生生物附着,这些生物一方面增加船体重量(每个不大,加起来就多了),因为不光洁的表面增加阻力,而且还会阻塞船底一些设备注水口,影响船舶正常运行,因此,每过一段时间,船底都要进行清理。
中文名:附着物
常见于:船体
危害:船舶污损
种类: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浮游生物
2、增大表面粗糙度,增加船舶航行阻力(粘液污损、水草污损、贝壳污损分别增加阻力 9%、19%、33%~84%,最多可达光滑时的 3 倍),降低航行速度(10%左右),延长航行时间,增加燃料消耗(轻度附着时,增加油耗 10%~15%;重度附着时,增加油耗 2~3倍),排放更多的温室气体。
3、若在特殊部位附着,还会危害主机安全,阻塞管道,影响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运营成本。如螺旋桨被附着会使有效输出功率降低20%,甚至干扰舰船部署,贻误战机。因此,船体表面附着物的清洗是实现船舶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清洗技术是治理附着物的重要手段,主要是传统的物理方法,包括机械清除、水射流冲刷、超声波震荡等。具有操作简单、时效性强、防护和去除效果明显的优点。船体表面附着物清洗技术主要有坞内清洗和水下清洗。
坞内清洗技术
舰船、特种作业船、海工平台和国内外各类运输船每年的修造需求不断发展,对船舶清洗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坞内清洗主要是清洗表面的部分海洋污损附着生物、被破坏的防污涂层和基底的锈蚀,为后续修造上漆工艺做好准备。
1、手工清洗
最初的作业由工人们手工铲除污损。舰船进坞后,工人们用刮刀配合化学药剂处理附着生物。这种方法很难清洗干净,还需保证不破坏防锈涂层,效率非常低。而且使用的化学药剂容易产生环境污染和二次残留,浪费人力物力。
2、 喷丸清洗
附着物清洗机
3、高压水射流清洗
高压水射流清洗是利用高压泵使高压水依次流过管路和喷嘴,形成高速射流并连续冲击受洗表面,使污垢脱落的技术。该技术具有环保、清洗效率高(可达100m2/h)、可调节合适的压力应对不同基体和附着机理的优点。船舶进坞后,除了清洗,还要除锈。清洗时,工作压力需调节为70MPa;除锈时,工作压力需调节为220MPa。但是对于藤壶类和贝类等部分生物,由于其附着牢固,压力偏小会清洗不干净,压力过大则容易破坏表面的钢铁皮,所以对该类生物的清洗效果不理想
4、超高压水射流清洗
附着物
船体附着物清洗
1、 接触类清洗技术
刮铲技术是最初常用的水下清洗技术,由潜水员手工操作,工具简单。然而,其作业费时费力,清洗效果不理想,已逐渐被淘汰。转刷技术常有单刷、双刷和三刷三种工具,由马达带动刷盘转动,部分结构在清洗时,可形成负压吸附在船体表面,配合潜水员推动作业。转刷转速为0~450r/min时,清洗效率可达17~186m2/h。一般说来,该技术十几分钟内可沿船舷往复清洗一次,十几小时内就能完成清理工作,是应用最广泛的水下清洗技术。新加坡港口对水下清洗技术的应用服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美国海军土木工程实验室(NCEL)就已成功研制出多种基于转刷技术的水下清洗工具。1997 年,美国就主要采用机械转刷技术来清洗军舰上海洋生物附着物,其他国家也有该类清洗设备。2006 年,中国海军装备专门为战舰设计了手持水下清洗设备。基于转刷技术的清洗工具,成为了水下清洗机器人搭载的主要作业手段。该类清洗技术还可根据特定的应用对象,更换不同的转刷材料和部件。根据转刷水下清洗前后效果对比图可以看出,软生物可轻松去除,搁板状生物却难以去除。当其去除坚硬污垢时,难以控制清洗程度,会破坏部分防腐油漆层。而且,该技术作业部位受船体表面特性影响,大部分设备仅适用于船体表面曲率较大的部位,具有很强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该技术破坏涂层时,还会向周围排放有毒含铜化合物,破坏海洋环境,难以适应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制度。因此,需要研究适合的优化方法,在达到良好清洗效果的同时最小化对防腐涂层的破坏。
2、射流类清洗技术
射流类清洗技术属于空化水射流技术,具有环保、高效、安全性高的优势,可代替机械转刷和高压水射流技术,是国际上最新、最先进的水下附着物清洗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众多工业领域,如破岩、材料、降解等。空化水射流的发现和应用对水射流清洗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通常,高速流体经过空化喷嘴,产生压降,当局部压力低于汽化压力时,发生空化。可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温度、加大流速、降低压力等)使诱导液体中大量填满空穴的微气泡高速生长,随后,在表面的高压停滞区暴力溃灭形成近壁面微射流,或分裂成更小的空化气泡,产生极高的溃灭能量,从而将高速射流冲蚀转变成快速清洗。
3、声场类清洗技术
声场类清洗技术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提出的,在船体周围覆盖低频声场可以预防污损生物附着,而高能强声声波可以去除附着的生物。该技术早在 20 世纪80年代,由瑞典人在清除锅炉烟道内积灰时创造,随后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适合舰船的复杂结构表面,具有很大前景,但影响军舰隐身性能等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4、复合类清洗技术
复合类清洗技术是将几种技术结合,从而提高清洗效果。为了解决转刷难清洗搁板状硬壳类生物的问题,英国 fugro 公司将水射流技术和旋转清洗刷技术相结合,开发了一种水下船体底部表面检查和维护的多功能机器人。考虑到转刷容易破坏基底漆层的弊端,2009 年浙江海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陈玉莲等人设计了一种水下液压清洗设备,以结合摇杆摆动和不锈钢叶片自转的清洗技术为主,辅以能产生空化效应的高频超声波震荡技术,震落残余生物。
船体附着物
今后需要加强对水下射流清洗机理和工艺的研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索:如何优化水射流喷嘴的种类、数量及喷头分布组合的配置;如何实现射流流量、压力和靶距在最佳清洗工况时的匹配组合;如何降低射流清洗的反作用,对载运机器人载荷、功率、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等。可根据船体污损附着生物不同的吸附特性,如厚度、吸附强度等,调节最佳水射流压力。水射流压力过小,则清洗不干净;水射流压力过大,则破坏船体表面涂层,浪费能量,无法实现清洗的低能耗。还可拓展对空化射流、脉冲射流、旋转射流、声场技术等单一技术或多个技术结合的复合清洗技术在水下船舶的研究及应用,节能的同时提高清洗效率,从而推动船舶清洗技术向绿色、节能、环保方向的新发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