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规则热 编辑
不规则热,指发热时体温波动的范围极不规则,持续时间也不一定,体温曲线毫无规律。体温常在38℃左右或波动于37~40℃之间。临床可见于多种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肺结核、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白血病等,亦可见于药物或物理降温之干扰。一般无需急于降温,应查找发热的原因,再酌情处理。
中医病名:不规则热
常见病因: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肺结核、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白血病
常见症状:发热时体温波动的范围极不规则,持续时间也不一定,体温曲线毫无规律
测量体温
体温超过37.4℃时,称之为发热。37.4~38℃为低热,38.1~38.9℃为中度热,39℃以上为高热,临床上常把41℃以上则称之为超高热。
不规则热是临床上最为多见的一种发热类型,也是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对人体有利。但体温过高,或者发热持续时间过长则会对中枢神经和各系统造成损害。
(一)稽留热
多为高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温度变动范围在1℃以内,可持续数天或数周,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
间歇热
波浪热
(二)弛张热
多为高热,体温高低不等,发热时可达39℃以上,昼夜变动范围大于1℃,有时体温可降至38℃以下,但最低温度仍在正常体温以上。常见于化脓性疾病、败血症、严重肺结核、川畸病、晚期肿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三)间歇热
临床出现恶寒或寒战后,体温骤升,可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后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间歇数小时至数日又如此反复,称周期性发热。见于疟疾,如间日疟或三日疟等。
(四)波浪热
体温逐渐升高,数日后又逐渐降至低热或正常温度,经数日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发作,体温曲线呈波浪型,见于布氏杆菌病。
一般无需针对不规则热进行特别处理,应查找引起发热的原因,明确诊断,再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疾病。若体温超过39℃以上,可酌情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