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岐曾 编辑

明朝义士

侯岐曾侯岐曾

侯岐曾(1594~1646),字雍瞻,号广维,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闵行区)人,祖籍苏州府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幼年颖异,好学不倦,11岁为县学生员。文章气谊,与兄齐名。兄侯峒曾死,奉母居乡。

永历二年(1647年),友人陈子龙联合鲁王朱以海抗清的计划败露,遭到清廷的通缉,仓皇投靠岐曾。岐曾先后将其藏匿在仆人刘驯、女婿顾天逵家中,并谋划助其逃往浙江。不幸踪迹被官府察觉,与陈子龙一同被逮捕,遇难于松江。私谥“文节”。

侯岐曾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侯岐曾

字:雍瞻

所处时代:明末南明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

出生日期:1594年

逝世日期:1646年

主要作品:《雍瞻诗文书稿》《疁城救时急务》《侯岐曾日记》等

主要成就:联合鲁王朱以海抗清

人物生平

编辑

出身名门

出自紫堤东族侯氏,为当地望族,族人曾出资修建关帝庙、上谷东族宗祠等。先祖姓杨,原籍山西上谷,历代做官。北宋靖康之难时随康王南渡,曾居临安(今杭州)、乌泥径、真如,后定居紫堤村(今上海诸翟镇)。明代初传代至杨文昌,因中表兄弟侯守常无子女,曾抚外甥徐端为子,一传而绝,故杨文昌将其子杨彦昇再过继给侯守常为嗣,改姓后即侯彦昇。

侯岐曾的曾祖侯尧封(字钦之,号复吾)为侯彦昇的玄孙,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进士(二甲第七十四名),曾担任监察御史。

勤奋好学

侯岐曾,字雍瞻,号广维,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闵行区)人,祖籍苏州府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11岁为县学生员,常夜读不辍。兄峒曾叮嘱他不宜过于刻苦,岐曾回答:“弟即使阅读不已,恐怕总追不上你。”峒曾说;“我不过年龄长你三岁罢了。”岐曾道:“人生能活多少岁,哪里差得起二三年时间的学习呢!”进入太学后,才学口增,声名日盛,与兄一起执掌文坛,成为数十年中江南名教的宗主。

起义事泄

侯岐曾石刻像侯岐曾石刻像

弘光元年(1645年),峒曾在嘉定殉难,清军滥行屠杀,岐曾不甘束手就缚,亟图继起,奉母避乱紫堤村。隆武二年(1646年),松江府城被清兵攻下后,上海县学生员谢允文秘密往来于浙江舟山与松江间,联系江南反清力量与舟山南明监国鲁王(朱以海)。歧曾托谢将陈子龙书信,送达在舟山的明将黄斌卿处,顾咸正、夏完淳等人给鲁王及隆武帝(朱聿键)的表疏,也由谢转致。途中,谢在漴阙(在今奉贤县)因酒醉泄露,被清柘林游击陈可擒捕,并连同所有书疏解送提督吴胜兆处。吴与黄斌卿有联系,准备起事,只将谢监禁府狱以掩饰耳目。后吴起事失败,书表奏疏都被清总兵土国宝搜出,顾、夏两人因此被拘,陈子龙逃匿歧曾处。风声日紧,子龙、岐曾又分头逃至顾咸正子天逵处和厂头恭寿庄。清吏自嘉定直至紫堤,追踪陈子龙,因家奴告密,陈被捕投水而亡。岐曾也被拘。

侯岐曾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

英勇就义

押至清军中审讯,不肯下跪,向南箕踞坐地。第三天,土国宝委人送酒肉说;“湖(陈子龙泖潮起事)海(张煌言海外来攻)两方都没有你名姓,等你通了家信,可不问死罪。”岐曾道:“我已没有家,还通什么信!”第二天,又被带去见土,岐曾用吴语斥詈土,被杀害于松江西门“云间第一桥”。庭讯时,岐曾家仆刘驯争说:“藏匿陈黄门(子龙官兵科给事中,故称)的是我,干主人什么事!”结果也慷慨就义,夏完淳、顾咸正同时被杀。

身后赠恤

私谥“文节”。

主要成就

编辑

与陈子龙等密谋起义,事泄被执不屈而死。

亲属成员

编辑

高祖

侯廷用,字汝舟。行事谨慎,孝事父母,乐善尚义,有古君子之风。晚年自号白村老人,优游林泉,与当世名士长洲文徵明、嘉定王翘皆有往来,二人均有诗相赠。又习养生术,与夫人朱氏白头偕老,并享高寿。

曾祖

侯尧封(1515~1598.2.8),初名栋,字士隆,更名尧封,字钦之,号复吾,又号龙泉。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任刑部主事,改四川道御史,继巡抚福建,终任福建代理布政使。在官场挣扎了二十多年,始终两袖清风。以老告归。

祖父

侯孔诏,字孟宣,号一贞。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岁贡。有孝行,多隐德。大文豪陈继儒为立《卓行传》。

父亲

侯震旸(1576.12.27~1627),字得一,号在观,又号启东,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授行人,升吏科给事中,忤魏忠贤被谪削品秩二级,回归家乡。在吏职八月,上奏章三十余次,刚直之名,惊动四方。因忤魏忠贤罢归。崇祯即位,追封为太常寺少卿。

哥哥

侯峒曾(1591~1645.8.24),字豫瞻,号广成,岐曾长兄。雅好诗文,能书法。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经元,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授南京武选主事。为政有声,刚正不阿。与徐石麒、陈洪谧称“南都三清”。官至顺天府丞,未赴而京师亡。弘光元年闰六月十七日(1645年8月8日),剃发令下,嘉定民众起义抗清,其与黄淳耀被推为首领。坚守十余日,至七月四日(8月24日)城破,与二子投叶池殉国。因清军主帅李成栋之弟于战斗中被杀,清军于城破后对嘉定城展开了第一次屠城。

侯岷曾(1591~1611),岐曾二兄。诸生。早卒。

妻子

李氏(?~1646),著名诗人、书画家李流芳女。能书画。岐曾就义,绝食死。

子女

侯玄汸(1714—1677),字彦直,一字记原,号秬园,岐曾长子。崇祯十五年(1642年)顺天乡试副榜,入清后放弃功名,不求仕进。博综群书,尤究心经术,讲求实学,康熙《嘉定县志》的《水利志》部分即出自玄汸之手,详备缜密,为后人所称道。著述颇多,诗集有《潜确先生集》《明月诗筒》《客沪集》《槐荣堂次杜》、《秬园集》《西留诗草》,理学著作有《月蝉笔露》《学古十函》等。

侯玄洵,字文中,号确斋,岐曾次子。诸生。潜心理学,早卒。著有《病中记》,伯父峒曾为之作序,序曰:“其言皆鞭策身心、刻励学问,而悲来悼往齐物逹生之旨什亦居一”。

侯玄涵(1620~1674),字中德,初名泓,字研德,号掌亭,岐曾三子。诸生。精诗文,究心性命之学。少与诸兄弟一同受经于黄淳耀,最为淳耀所引重。堂弟玄瀞因联络唐王朱聿键遭到官府通缉,玄涵挺身而出,代其服刑,后被释放。著有《掌亭集略》《燕喜楼日记》《格致录》《玉台金镜录》等,挚友汪琬称赞他的诗文“绝尘而奔,有如海涛,澎湃揭天,复如雷霆,晦冥轰止,倏焉止霁,云澄水寂”。

侯蓁宜,字俪南,岐曾女。遭家变适诸生龚元侃。家甚贫,闭门辟纑,有偕隐之志。长于诗词,诗风清婉,著有《宜春阁草》。

家族世系

编辑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

第八代

侯璞

侯论

侯廷用

(赠湖广按察司佥事,娶朱氏)

侯尧封

(隆庆五年1571进士,福建右参政)

侯孔诏

(万历二十九年1601岁贡,行人司行人,娶陈氏)

侯震旸

(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吏科给事中,娶龚氏)

侯峒曾(天启五年1625进士,顺天府丞)

侯玄演(娶姚希孟之女姚妫俞)

侯玄洁(诸生)

侯玄瀞(生员)

侯岷曾(庠生)

侯岐曾(殉国,配书画家李流芳女儿李氏)

侯玄汸(1642年顺天乡试副榜)

侯玄洵(娶夏允彝长女夏淑吉)

侯玄涵(诸生)

侯蓁宜,嫁诸生龚元侃

侯万里

(庠生)

侯万锺

(己酉经魁)

侯万家

(庠生)

侯履旸

侯恒旸

(庠生)

个人作品

编辑

著有《雍瞻诗文书稿》《疁城救时急务》《侯岐曾日记》等。

下一篇 钱旃

上一篇 孙之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