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二首 编辑

唐代李商隐组诗作品

《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这两首诗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流露出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也饱含对李、杨凄苦爱情的惋惜,表现了作者的过人胆识。两首诗互相联系,诗中运用映衬手法,对比强烈,语言精练警策,余味悠长。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马嵬二首

作品别名:马嵬

作者:李商隐

创作年代:晚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近体诗

作品原文

编辑

马嵬二首⑴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⑵,自埋红粉自成灰⑶。

君王若道能倾国⑷,玉辇何由过马嵬⑸。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⑹,他生未卜此生休⑺。

空闻虎旅传宵柝⑻,无复鸡人报晓筹⑼。

此日六军同驻马⑽,当时七夕笑牵牛⑾。

如何四纪为天子⑿,不及卢家有莫愁⒀。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⑴马嵬(wéi):即马嵬坡,杨贵妃缢死的地方,在今陕西兴平西。《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⑵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⑶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⑷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⑸玉辇(niǎn):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⑹“海外”句: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认为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这里以海外九州指仙境。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相传杨贵妃死后,有四川方士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她。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

⑺未卜:一作“未决”。卜,预料。休:完了,停止。

⑻虎旅:指跟随玄宗赴蜀的禁军。传:一作“鸣”。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⑼鸡人:皇宫里负责报时的人。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指更筹,漏壶中的浮标。

⑽此日:指奔蜀途中宿于马嵬坡的那一天,也就是杨贵妃被缢死的日子。驻马:指马嵬坡禁军不肯前行请诛杨贵妃事。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⑾当时七夕:指天宝十载(751)七月初七,是夕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长生殿密约世代为夫妇。笑牵牛:唐玄宗和杨贵妃以为他们可以永世相守,嗤笑天上牵牛、织女一年只能聚会一天。

⑿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唐玄宗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

⒀莫愁:古时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白话译文

其一

安禄山叛军突然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唐玄宗无奈杀死宠爱的妃子不久自己也抑郁而死。

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还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其二

徒然传说海外还有九个大州。来生未可预料今生已经到头。

空听到禁军在夜间敲着梆子,不再有宫里的鸡人报晓击筹。

就在这天六军全都停马不发,当年七夕枉自讥笑织女牵牛。

为什么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还不及卢家夫婿能长伴莫愁!

创作背景

编辑

此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写下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意。

作品鉴赏

编辑

整体赏析

这两首诗互相联系,应当参读。第一首以第三人称视角从安史之乱后杨贵妃被赐死马嵬的事实论说。安禄山“冀马燕犀动地来”,不仅攻下洛阳,而且攻破潼关。玄宗皇帝带着杨贵妃等人仓皇出逃,在禁军兵变的胁迫下不得不令杨贵妃自尽。“自埋红粉自成灰”写出唐玄宗葬送所爱后,自己也身死成灰的痛苦,连用两个“自”,句中自对,凄然的悲剧意味很浓,百转千回。个中曲折,内涵丰富。陈鸿《长恨歌传》和白居易《长恨歌》已有详尽叙述。杨贵妃的专宠导致杨家权势熏天,杨国忠乱政,安禄山叛变,结果是杨贵妃因为“女人祸水”成为替罪羊被杀。那么,宠她的人,即好色荒淫的玄宗难辞其咎。三、四句揭出诗旨:“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这一设问警醒严厉。如果玄宗能知道好色荒政有倾覆国家的危险,那么就不会有后来仓皇出逃、在马嵬发生兵变的事情。

第二首从第一首的就事实评说转到对李杨爱情传说的评说,用笔更大胆,批评更辛辣。杨贵妃死后,关于李杨生生世世为夫妻的传说很广。陈鸿《长恨歌传》叙述方士在海外仙山找到贵妃太真,太真说自己天宝十载(751)七夕,独侍玄宗,“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并说:“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复堕下界,且结后缘。或为天,或为人,决再相见,好合如旧。”诗一开头就对这种传说加以揶揄嘲讽:海外更有九州只是徒闻传说,难以信凭,而帝妃二人今生的夫妻关系肯定是以悲剧了结了。颔联专写玄宗仓皇幸蜀途中的处境。夜宿马嵬驿空闻禁军巡更的木梆声,再不能像往日在宫中高枕安卧听候鸡人报晓。第五句紧接上四句点明六军驻马发生兵变,杨贵妃被逼令自尽。第六句再回溯天宝十载七夕帝妃愿生生世世为夫妻的传说,此用逆挽法,极遒劲跳脱。他们当时还笑牛郎织女一年才得一次相见,结果自己反落得这种下场。最后,诗人责问道:为何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却不能保全己之所爱,反不如民间夫妻能相守到老呢?冷峻、尖锐的讽刺直指皇帝。说到底,帝妃之爱不得不屈从于残酷的宫廷斗争,玄宗的盟誓算不了什么。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引人作历史的反思和哲理的回味,余意无穷。郁达夫《盛夏闲居读唐宋以来各家诗仿渔洋例成诗八首录七》第一首云:“义山诗句最风流,五十华年锦瑟愁。解识汉家天子意,六军驻马笑牵牛。”郁达夫悟到了诗旨的深处。李商隐咏史诗洵当得“最风流”的佳誉。

名家点评

其一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两“自”字凄然,宠之适以害之,语似直而曲。

其二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诗眼》云:文章贵众中杰出,如同赋一事,工拙尤易见……马嵬驿,唐诗尤多,如刘梦得“绿野扶风道”一篇,人颇颂之,其浅近乃儿童所能。义山云:“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语既亲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堕泪等字,而闻者为之深悲。“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物色意味也。“此日六军同驻马,他时七夕笑牵牛”,益奇。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六军”“七夕”“驻马”“牵牛”,巧甚。善能斗凑,“昆体”也。

明·顾璘《批点唐音》:此篇二联虽无兴意,然颇典实,唯起结粗俗,不成风调。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弼以为四虚体。周珽曰:《侯鲭录》云:有意用事者,有语用事者。李义山“海外徒闻更九州”,其意则用杨妃在蓬莱山,其语则用驺子云“九州之外,更有九州”,如此然后深稳健丽。唐陈彝曰:起,议论体。唐孟庄曰:结,天子至此,可笑可涕。此诗讥明皇专事淫乐,不亲国政,不唯不足以保四海,且不能庇一贵妃,用事用意俱深刻不浮。

明末清初·乔《围炉诗话》:起联如李远之“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太伤平浅……至于义山之“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则势如危峰矗天,当面崛起,唐诗中所少者。义山《马嵬》诗一代绝作,惜于结语说破。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吴昌祺云:虎、鸡、马、牛同用,亦是一病。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纵横宽展,亦复讽叹有味。对仗变化生动,起联才如江海……落句专责明皇,识见最高。《唐三体诗评》:逐层逆叙,势极错综。“此生休”三字倏然落下,非杜诗无此笔力。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中晚人好以虚对实,如元微之“花枝满院空啼鸟,尘榻无人忆卧龙”,李义山“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皆援他事对目前之景。然持戟徘徊,凭肩私语,皆明皇实事,不为全虚,虽借用“牵牛”,可谓巧心

下一篇 立春日作

上一篇 帝幸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