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哀册 编辑
亦作“哀策”。文体的一种。封建时代颂扬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韵文多书于玉石木竹之上。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古代帝王死后,将遣葬日举行“遣奠”时所读的最后一篇祭文刻于册上,埋入陵中,称为哀册。前蜀永陵和南唐二陵中的哀册皆作玉石册的形状。辽庆陵的作石墓志状,刻契丹文及汉文。明定陵的哀册为木质板状,用丝绳编缀成册。
中文名:哀册
又称:哀策
文字:契丹、汉
内容:哀册
唐文皇哀册
五代 王建哀册
庆陵出土遗物多已散失,仅存部分石刻哀册。庆陵三陵出土哀册15方 ,为石质,哀册下为仰斗式,上为覆斗式,共分为册盖、册石两部分,呈墓志形,其中册盖8石、册石7石,盖、册皆用汉白玉所造,呈正方形,边长130厘米左右,厚约30厘米,每石重约1.5吨。其中汉文哀册有圣宗、仁德皇后、钦爱皇后、道宗、宣懿皇后的各一合,仁懿皇后哀册分别镌刻契丹、汉两种文字,每方近2000字,其中4方用契丹文书写,被确认为失传多时的契丹民族文字,对研究契丹小字极有价值。碑身高大雄伟,刻功刚健遒丽,工整含蓄,堪称辽代书法精品。在哀册册盖与册石侧面,还有采用线雕手法做出的精美生动的纹饰,册盖四角或雕有双龙、或刻镌牡丹。周边则线刻端庄,飘逸的人首、人身,整个哀册丰富多彩。永庆陵的3方哀册还填补了辽圣宗和两个皇后在历史上记载的不足。这些契丹小字哀册和榜题,是发现最早的契丹小字资料,首次证实了契丹文的存在,为研究辽代的历史、文化及开展契丹字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堪称稀世之宝。其中道宗宣懿皇后哀册(汉文和契丹文书写)是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哀册仅存篆盖。1922年还从中陵抄写出兴宗和仁懿皇后的契丹小字哀册册文,原石已失。
五代(南唐) 保大元年(公元943年)
南京博物院藏
李弁哀册
褚遂良 唐文皇哀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