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淄齐国故城 编辑
临淄齐国故城,是周代至汉代的临淄城所在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中部的齐都镇,地处临淄区城区的北面,北至古城村北,南至西关村南,西依系水(即泥河),东临淄河,故名临淄。临淄齐国故城包括大城和小城2部分,大城东临淄河,小城位于大城西南部,总周长约21.3千米,总面积达16平方千米。临淄齐国故城保存完整,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十分丰富,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1961年3月4日,临淄齐国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18日,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2年1月1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了关于临淄齐故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0-2035年)。
中文名:临淄齐国故城
地理位置: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张皇路
所处时代:周
占地面积:16 km²
保护级别: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夏季08:00-17:30;冬季08:00-17:00
门票价格:35元/人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144
类别:古遗址
临淄齐国故城复原沙盘模型
20世纪70年代末,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会和山东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临淄齐国故城大城西墙北部的3号排水道口进行了发掘清理 。
2012年,为配合临淄区齐国故城遗址的保护与展示规划,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当地文物部门的协助下,对10号宫殿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米,对遗址中心战国夯土台基进行了局部重点的揭露,同时发现和清理了战国到汉代修补夯土1处、汉代水井3处、汉代墓葬2座以及宋代墓葬7座 。
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图
桓公台宫殿建筑遗址区,位于小城的西北部,是一座高大的夯土台基,名叫桓公台,俗称梳洗楼、梳妆台,北距小城北墙约200余米,高14米,南北86米,东西77米。此台,秦汉时称环台,魏晋时称营丘,唐长庆年间建齐桓公和管子庙于其上,故名桓公台。台为齐国宫殿高台建筑遗址 。
10号宫殿遗址,位于小城的东北部,东距小城东墙约300米,在桓公台以东约1000米处,中央为战国时期修筑的夯土台基建筑,平面上总体南北长达87.5米,东西宽113米,台基虽仅1层,但高度在3米以上,且周围壁面立柱镶板,装饰完善,台上建筑有彩绘木门以及铜构件,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依据工作顺序命名为齐故城10号遗址。遗址整体地势明显高出周边,为战国时期齐国的一处重要宫殿遗存,俗称“金銮殿” 。
城址城门
因东、西城墙沿河岸弯曲而建,故出现城墙拐角24处,仅沿淄河东墙就有14处。史书记载,齐城有门13座,已探明11座,其中小城城门5座:南门2座,东、西、北门各1座;大城城门6座:南、北门各2座,东、西门各1座。按交通干道的走向和城门的布局,还有西门1座,约在齐都镇永顺村北,排水道口以南,俗称“三圣门”。另一座是东门,在河崖头村南,或葛家庄以北,俗称“雪门” 。
城址干道
临淄齐国故城大、小城内发现10条干道,其中小城内有3条,大城内有7条。小城内干道:东侧门大道,保存约1200米,宽8米;西门大道,长约650米、宽17米;北门大道,南伸尚存1430米,宽6至8米。大城内干道:东部南北干道,自南墙东门通向东北,全长3300余米,宽20米;中部南北干道,全长4400米,宽20米;北部东西干道,自东门西行偏西北,直至西墙,长约3600米,宽15米左右;北墙西门大道,南伸,与北部东西干道相接,存650米,宽6米多;中部东西干道,长2500多米,宽17米左右;西门大道,东伸约1000米,宽10米至20米。此外,在离南墙200至300米处有一条与南墙平行的道路,长约1900米,宽4至6米;西墙附近与西墙平行的南北道路,南通小城北门,宽4至6米。除后2条和小城北门干道可能是晚期的道路外,其余均为故城早期的主要交通干道。大城的2条南北大道与两条东西大道在东北部相交叉,形成一“井”字形,这一带应是都城中最繁华的市井中心 。
排水系统
临淄齐国故城排水道口
铭文剑
夯土台基周围的垫土层及人工沟中出土了大量遗物,以陶质建筑材料为主,包括板瓦、筒瓦、瓦当等。出土板瓦中,最大的长度达80厘米,宽36厘米。筒瓦一般长约44、宽约16厘米。筒瓦、板瓦瓦背皆饰以竖向绳纹。台基周围出土瓦当几乎全部为半圆形素面瓦当,当面宽15.6-17.2厘米。
临淄齐国故城内的10号宫殿遗址夯土台基周围的垫土层及人工沟中出土了大量遗物,以陶质建筑材料为主,包括板瓦、筒瓦、瓦当等。出土板瓦中,最大的长度达80厘米,宽36厘米,筒瓦一般长约44厘米、宽约16厘米,筒瓦、板瓦瓦背皆饰以竖向绳纹,台基周围出土瓦当几乎全部为半圆形素面瓦当,当面宽15.6厘米-17.2厘米;出土铜器包括铺首衔环和节约,铺首衔环发现数量较多,形制可辨者共40件,另有部分单独出土的铜环及铜环残件;发现汉代水井3个,其中2个有陶制井圈,井圈直径分别为100和112厘米,2号井清理至底,深5.8米,水井中出土大量砖、瓦及陶质井圈残块,出土砖包括铺地砖、空心砖、拐角形砖等,大多数有纹饰,2号井下部保存7节完整的井圈,上盖大型空心砖3块,水井填土中出土圆形瓦当数量较多,纹饰主要为云纹和葵纹。另外,发掘清理汉代土坑墓1座,瓮棺墓1座,宋代砖椁墓4座,土坑墓3座。这些墓葬规模均较小,有的无随葬品,有的仅随葬1件陶罐及数枚铜钱 。
保护碑刻
2013年7月10日,《临淄齐国故城遗址总体保护规划》由山东省政府公布实施 ;同年12月,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根据临淄齐国故城组成和特点,结合现有考古资料,规划选取10处不同类型的遗址,作为近期重点开放的展示点。这10处分别是桓公台遗址、小城城墙遗址、晏婴冢、排水道口、殉马坑、冶铸遗址、大城东墙及淄河历史环境、孔子闻韶处、三士冢、游客管理服务展示中心等 。
2015年,《临淄齐国故城遗址总体保护规划》列入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着力建设文化名城的意见》重点工程;同年4月,临淄区人民政府成立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指挥部 。
2018年12月,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完工 。
2021年10月12日,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齐记》云:齐城有十三门。见于史书记载的有雍门、申门、扬门、稷门、鹿门、章华门、东闾门、广门等。未记确切方位,后人说法不一,比较肯定的有西门曰:申门、雍门。广门为大城的东门。已探明11座城门遗址,其中小城5座,大城6座。门道宽度都在8.2米以上,最宽者达20.5米 。
2005年,临淄齐国故城列入“十一五”中央政府引导的大遗址保护项目 。
2006年12月15日,临淄齐国故都与齐王陵进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列第17位,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的单列项目 。
2021年10月,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项目公示名单。
2021年10月,入选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2年2月,临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入选“2020-2021年山东省优秀田野考古工地名单”。
临淄齐国故城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 ,地处临淄区的西面和北面,北至古城村北,南至西关村南,西依系水(即泥河),东临淄河 。
齐国故城城垣遗址
开放时间
临淄齐国故城开放时间:夏季08:00-17:30;冬季08:00-17:00。
门票
临淄齐国故城门票:35元/人。
交通
途经临淄齐国故城的公交线路有淄博公交52路、淄博公交旅游5路、淄博公交116路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