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 编辑

对口支援对口支援

对口支援即经济发达或实力较强的一方对经济不发达或实力较弱的一方实施援助的一种政策性行为。主要类型有:灾难援助、经济援助、医疗援助、教育援助。

定义简介

编辑
对口支援即经济发达或实力较强的一方对经济不发达或实力较弱的一方实施援助的一种政策性行为。大部分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为主体的一种模式。

支援类型

编辑

灾难援助

汶川地震后的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举全国之力,加快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并使各地的对口支援工作有序开展,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机制。考虑支援方的经济实力和受援方的灾情程度,兼顾安置受灾群众阶段已形成的对口支援格局,对口支援安排如下:

1.山东省——四川省北川县

2.广东省——四川省汶川县

3.浙江省——四川省青川县

4.江苏省——四川省绵竹市

5.北京市——四川省什邡市

6.上海市——四川省都江堰市

7.河北省——四川省平武县

8.辽宁省——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

9.河南省——四川省江油市

10.福建省——四川省彭州市

11.山西省——四川省茂县

12.湖南省——四川省理县

13.吉林省——四川省黑水县

14.安徽省——四川省松潘县

15.江西省——四川省小金县

16.湖北省——四川省汉

17.重庆市——四川省崇州市

18.黑龙江省——四川省剑阁县

19.广东省(主要由深圳市)——甘肃省受灾严重地区

20.天津市——陕西省受灾严重地区

经济援助

一、对口支援彪炳千秋,情注三峡感天动地。从1992年开始,国家有关部委、各对口支援省市纷纷向重庆万州伸出援助之手,用浓浓真情支持万州等地区的移民、改革、发展和稳定。多年来,对口支援在高峡平湖结下了累累硕果……

2017年11月,第十一届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贸洽谈会24日在重庆万州区举行。中共重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重庆市政府副市长刘强在会上表示,自1992年以来,全国各省市区累计对口支援重庆三峡库区1250亿元。除了对口支援资金外,25年来,中国各省市区累计向三峡库区引入合作项目1731个。

2022年9月,重庆已经争取山东省财政帮扶资金7.28亿,各类捐款捐物6025万。尤其是产业帮扶上,新增落地投产山东企业38家,实际到位投资2.87亿元,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1729名。累计共建产业园区69个,新入驻企业29家,实际到位投资1.69亿元。

1、万州区——来援省(区、市):上海市、天津市、福建省、南京市、厦门市、宁波市

2、巴南区——来援省(区、市):河南省

3、渝北区——来援省(区、市):安徽省

4、长寿区——来援省(区、市):广西壮族自治区

5、涪陵区——来援省(区、市):浙江省

6、丰都县——来援省(区、市):河北省

7、武隆区——来援省(区、市):江西省、云南省

8、石柱县——来援省(区、市):江西省、云南省

9、忠县——来援省(区、市):山东省、沈阳市

10、开州区——来援省(区、市):四川省

11、云阳县——来援省(区、市):江苏省

12、奉节县——来援省(区、市):辽宁省

13、巫溪县——来援省(区、市):吉林省

14、巫山县——来援省(区、市):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

上海:截至2009年6月,上海市累计援助万州各类项目425个,到位资金10.23亿元。其中:经济合作类项目38个,上海投入资金7.9亿元,解决移民就业7000多人;无偿援助项目387个,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农业、旅游等多个领域,累计到位资金2.32亿元。在无偿援助资金中,基础设施项目5193.5万元,移民就业基地5680万元,农业项目2485万元,旅游项目560万元,教育3899.84万元,卫生1067.3万元,“五个一”工程800万元,人力资源开发564.08万元,其它项目2930.28万元。此外还为万州培训各类人员4200人次,干部交流168人,帮助万州安置农村外迁移民2010人。

天津:在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中,天津市始终把移民的生产、生活安置作为工作的重点,注重在基础设施、公益建设等方面创造条件,10余年来,天津累计到位资金10104.4万元,其中实施经济合作项目9个,到位资金4954万元,天津市委、市政府、市邮政局、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体委、市信息中心等部门支援万州无偿捐赠款物已经超过3394.4万元。

福建:十多年来,万州在移民搬迁、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领域取得的成绩都凝聚着福建省各界浓浓的情谊。共支持万州资金68802.7万元,其中无偿援助资金9845.7万元。以产业发展为例,福建亚通、恒隆冶金、万美铝业、万福食品、九州龙酒业、源隆发百货、永辉超市等50多个项目先后落户万州,到位资金近5亿元。

厦门:截至2009年6月底,厦门市共援助万州区各类项目66个,到位资金11886.44万元。其中:经济合作项目7个,到位资金7696万元;无偿公益项目55个,到位资金4190.44万元。针对万州产业“空虚”,移民就业难的实际,厦门市重点支持万州培养“造血”功能。

南京:自1994年以来,南京共实施对口支援项目155个,实际到位项目资金1.05亿元,援建希望小学8所,无偿捐赠资金3254万元,定点培训农村移民致富带头人30名,专题培训质量、技量人员60名,安置库区大中专毕业生185人,对万州的移民迁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宁波:宁波市除了对万州社会事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无偿援助以外,还把援助工作的侧重点放在促进万州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先后为万州区培训300多名移民致富带头人和重专大户,并免费赠送了大量的优质果苗,为万州援建高效农业示范点和引进新品种项目73个。宁波共援助万州各类项目234个,到位资金4043.39万元。

黑龙江:2005年,黑龙江省代表团来万参加三峡库区(重庆)对口支援暨经贸洽谈会,翻开了黑龙江省对口支援万州崭新的一页。截至2009年6月底,共无偿援助资金218万元。

二、2010年3月底,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确定19个省市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对口支援新疆。

1、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的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团场

2、上海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巴楚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

3、广东省: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疏附县、伽师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图木舒克市

4、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市、塔什库尔干县

5、天津市: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的民丰、策勒和于田

6、辽宁省:对口支援塔城地区

7、浙江省: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的1市8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的阿拉尔市

8、吉林省:对口支援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哈巴河县、布尔津县和吉木乃县

9、江西省:对口支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10、黑龙江省:对口支援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师

11、安徽省: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皮山县

12、河北省:对口支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

13、山西省: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市、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

14、河南省:对口支援哈密地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

15、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乌恰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66团、伊宁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16、福建省:对口支援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昌吉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县

17、山东省: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疏勒县、英吉沙县、麦盖提县、岳普湖县

18、湖北省:对口支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

19、湖南省:对口支援吐鲁番地区

三、对口援藏工作始于1994年,当年7月,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全国支援西藏和15个省(市)对口援助西藏的决策,并相应确立了对口支援西藏7个地(市)的结对关系。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确定,援藏省(市)年度援藏投资实物工作量按照本省(市)上年度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1‰来安排。自1994年以来,先后有18个省市(包括不再承担支援西藏任务的四川省,转而承担省内藏区)、17户中央企业和几十个中央部委选派援藏干部对口援助西藏,西藏全部74个县市(区)和大多数自治区直属部门已纳入对口支援范围。

2010年,实施对口支援青海藏区。2014年,国务院出台《发达省(市)对口支援四川云南甘肃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案》,确定由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对口支援四川云南甘肃藏区4个藏族自治州、2个藏族自治县,将西藏和四省藏区全部纳入对口支援范围。

四川藏区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面积占四川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是我国第二大藏区。 2012年至2016年,成都、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乐山、宜宾等7个市,每年按上年度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0.5%以现金方式投入,对口支援藏区20个困难县,构建起“7+20”结对帮扶机制。

2014年起广东省对口支援四川省甘孜州,2015年起浙江省对口支援四川省阿坝州和凉山州木里县。 2016年起,四川省将省内对口援藏由“7+ 20”扩展为“9+32”,新增一批支援方,覆盖所有藏区县。据介绍,2012-2017年,成都20个支援区(市、县)投入援助资金19.8亿元援助四川藏区,其中80%以上用于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 2020年2月,四川藏族聚居区实现全域脱贫。

医疗援助

医疗卫生方面的对口支援是指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专业性支援、协作;内容主要是技术支援和技术协作。帮助培养当地的卫生技术人员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1983年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指出:对口支援的任务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医疗、卫生、教学、科研以及医疗、设备维修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壮大技术骨干队伍,并把帮助培养提高当地的卫生技术人员摆到首要地位;帮助开展新技术,解决疑难,填补空白,以便尽快改变这些地区的医疗卫生技术条件,提高专业卫生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对口支援的形式和办法灵活多样采取派出去、请进来,业务挂钩,聘请专家兼职和咨询服务,组织讲学,专业技术协作,安排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技术干部到内地进修,举办各种短训班、提高班和指定高中等医药院校开办民族班、边疆班,派医疗教学小分队等多种方式。并指出不论采取哪种办法,都要从实际出发,分别不同对象、不同任务、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由实施对口支援双方协商确定,要注重实际效果,能真正解决问题。

2020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统筹安排19省市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 此外,北京、上海、吉林、河南、四川、安徽等其余省市以及陆军、空军、海军均派出医疗队全力支援武汉。

1、重庆、黑龙江——孝感

2、山东、湖南——黄冈

3、江西——随州

4、广东、海南——荆州

5、辽宁、宁夏——襄阳

6、江苏——黄石

7、福建——宜昌

8、内蒙古、浙江——荆门

9、山西——仙桃、天门、潜江

10、贵州——鄂州

11、云南——咸宁

12、广西——十堰

13、天津——恩施

14、河北——神农架林区

教育援助

为了支持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中正式确定由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参观、召开座谈会、与师生接触等形式对青海大学的教学、管理、科研、实验条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与青海大学领导座谈交流,协商和落实对口支援有关事宜,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拟定了对口支援的目标、任务和近远期的工作计划,并于2001年9月正式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书报请国家教育部审批。

支援高校

主管部门

受援高校

主管部门

北京大学

教育部

石河子大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清华大学

教育部

青海大学

青海省

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部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省

复旦大学

教育部

云南大学

云南省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

宁夏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

南京大学

教育部

西北大学

陕西省

浙江大学

教育部

贵州大学

贵州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省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部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市

华南理工大学

教育部

广西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南交通大学

教育部

西藏大学

西藏自治区

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新疆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同济大学

教育部

井冈山大学

江西省

下一篇 行政协调

上一篇 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