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编辑
创办于1984年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是我国首个国家级电视声乐权威赛事。两年一度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挖掘、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歌手,被公认为国内声乐界的一大权威赛事,在全国观众心中已建立较高知名度。
中文名: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别名:青歌赛
制作国家/地区:中国
首播时间:1984年
主办单位:中央电视台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和业余组进行,每组又分团体和个人单项赛两种方式,演唱分成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歌手的参赛内容除歌曲现场演唱外,仍将沿用综合素质考核。
青歌赛也推出了许多优秀的流行唱法歌手。在第2届青歌赛专业组通俗唱法比赛中,韦唯、毛阿敏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此后,她们在中国歌坛煊赫一时,为多部电视连续剧演唱主题曲,并推出了许多深受老百姓喜爱的经典歌曲,如毛阿敏的《渴望》、《思念》、《绿叶对根的情意》,韦唯的《亚洲雄风》、《爱的奉献》、《命运不是轱辘》等。1996年,韦唯作为亚洲代表荣登亚特兰大奥运会舞台举行个人演唱会,为中国人在国际流行歌坛赢得荣誉,成为国际级歌手。第3届青歌赛,杭天琪获得业余组通俗唱法二等奖,付笛声、屠洪刚获得优秀歌手奖。随后的几届比赛,堪称中国流行歌坛新人辈出的时代,请看这一个个星光熠熠的名字:第4届青歌赛专业组通俗唱法二等奖朱哲琴,三等奖解晓东,业余组通俗唱法二等奖蔡国庆;第5届专业组通俗唱法一等奖林萍,二等奖毛宁,三等奖孙悦;第6届专业组通俗唱法二等奖林依轮;第7届专业组通俗唱法的一等奖满文军等等,他们都通过青歌赛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流行歌坛的新星。
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传播形式和传播手段带来了广泛性发展,选拔方式和选拔机制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文艺人才和文艺体裁在社会得以重视并争相涌现。也就是说,随着教育的普及以及社会大众对文艺形式、作品口味的广泛性,文艺人才的培养和涌现再也不是由“大赛”、“央视”主导成名的时代了,所以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也就不再是演艺界成名成星的唯一途径了。可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深入,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经过了“诞生的轰动、强力的辐射、平稳的发展到影响力的减弱”的发展过程,其权威性和造星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了社会文化发展的冲击。
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他分析说,一是由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而引发的各种歌手大赛影响着央视歌手电视大奖赛的权威性。1984年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成功后,1986年,由团中央等单位牵头主办的“全国农村青年歌手大赛”又相继诞生,得到了各地共青团组的重视并积极选拔组织,首届就涌现出牟青等一批乡村歌手走入了专业文艺团。之后,社会上由各相关部委、专业协会、媒体主的歌手大赛也层出不尽。例如,“全国原创歌曲大赛”、“全国文艺新星选拔赛”、“全国少儿歌曲大赛”等等大赛也一时成为许多专业或者业余歌手竞相参与的选拔活动。形成了国内歌坛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机补充形式,同时也活跃了我国的文艺舞台。可见,随着央视歌手大赛的诞生和被广泛认可而带动的全国各类歌手大赛的也在主导着文艺市场的发展走向。
二是随着电视主导文艺市场的到来,我国诞生的大量地方电视台也成为文艺人才涌现而被社会大众认可接受的渠道。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广播电视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1996年之后,全国电视台、插播台的建设出现了黄金时代,截止到2000年,全国各省、市、县几乎都建立了电视台,实现了电视媒体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同时,“文艺搭台、经济唱戏”也成为各地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而被各地政府认知。由此,各电视台相继开设了形式多样的文艺综合节目,这为文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发展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所以,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的出现,尤其是卫视台的出现,影响了央视的收视率,也成为央视收视率的强有力的竞争者,自然也会影响了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成为音乐圈里热而社会冷的现象。
三是央视歌手大赛的评选造星功能已被文艺市场中的“作品”加“创意策略”这种让市场自然认可的形式所取代。1993年之后,下海潮风起云涌,各种能人自谋职业、自我创业成为时尚。由此,我国刹那间诞生了许多公关公司、广告公司、文化公司、影视包装公司和经济公司等等。这些公司的出现,许多具有创意思唯、策划头脑的公司老板将视角投在“演艺人才策划包装”、“培养推出”、“为我服务”上,这些公司以市场为准则,以大众接收为目标,对签约的艺人进行全方位的包装。不仅为自己看中的歌手进行作品的选拔、唱片的制作、而且进行全面的市场推广工作,使大量的歌手带着以被公众接受的作品而走入市场,成为市场里真正的“歌星”。
艺人最注重的是成名成星,而不注重大赛获奖。当歌手大赛这种形式对成名成星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的时候,其在文艺市场的影响力也就会逐渐减弱,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四是文艺市场发展的多样化、文艺人才的大量涌现、文艺作品的丰富多彩,给社会观众带来了更多的娱乐形式的可选择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央视歌手大赛的收视率其“造星功能”的社会影响力减弱。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带来了文艺市场从内容到形式的多样化,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和文艺节目充斥着各地电视台和社会文化市场,给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性。此外,教育的飞速发展,大专院校对文艺人才的培养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劲发展势头,社会文艺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也步入春天,可见教育主宰着文艺人才的鉴定和使用在社会上成为共识。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更多的是观众和听众对作品、演技本身的认可度,并不在意艺人头上的光环如何,不在乎艺人所体现的专业水平高低如何,所以,央视歌手大赛注重歌手综合素质高低,不注重歌曲在社会公众心中的接受力;注重作品的教育意义和歌手的专业水平高低,不注重歌曲内容的社会性和大赛带给观众的娱乐性。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央视歌手大赛的收视率,影响了开始几年所体现出的“造星功能”作用。
所以说,央视歌手大赛的人才选拔的造星功能已被社会市场自我调控发展形成所取代。
在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繁荣时期,没有涌现出真正的一线文艺人才,也不会再有独树一帜、一成不变的“贵族”地位的文艺之星,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的变化,随着各种新贵的涌现而日渐暗淡。同时,也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的社会权威对人才的选拔机制已经被打破,权威独霸文艺江湖已经在承受着来自公众接受的巨大压力,可见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苛刻性日显端倪。
但无论如何说,诞生在1984年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其对我国改革开放后文艺市场的繁荣所起到的推进作用不容忽视。它的诞生和发展,成为改革开放后引导文艺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我国人才选拔的试金石,成为唱响时代旋律的鼓手。
界次 | 组别 | 唱法 | 金奖 | 银奖 | 铜奖 |
1984年 第一届 | - | - | 刘捷 | 关牧村、范竞马 | 殷秀梅、郑莉、彭丽媛 |
1986年 第二届 | 业余组 | 美声 | 崔岩光 | 王必主 | 魏松、江胜明 |
民族 | 周小惠 | 刘幸福 | 刘燕、毕峻立 | ||
通俗 | 许丽丽 | 谢青 | 孙鸣杰、王晓清 | ||
专业组 | 美声 | 顾欣 | 刘跃 | 刘旭峰、孟新洋 | |
民族 | 彭丽媛 | 巴哈尔古丽 | 阎维文、董文华 | ||
通俗 | 苏红 | 韦唯 | 王虹、毛阿敏 | ||
1988年 第三届 “五洲杯” | 业余组 | 美声 | 柳建平 | 王忠艳、陈忆 | 刘一平、刘向群、边湄 |
民族 | 李凤媛 | 金英淑、陈俊华 | 金锦子、贾堂霞、贾成光 | ||
通俗 | 陈汝佳 | 魏洪、杭天琪 | 孙小云、胡月、姚晔 | ||
专业组 | 美声 | 贺磊明 | 马梅、高栋松 | 齐燕、郑莉、陈素娥 | |
民族 | 阎维文 | 周建霞、孙丽英 | 鞠敬伟、余凤兰、张也 | ||
通俗 | 李杰 | 赵新觎、安冬 | 肖霞、林芳、黎光 | ||
1990年 第四届 “五洲杯” | 业余组 | 美声 | 王忠艳 | ||
民族 | 吴琼、鲍容、张峰 | 赵秀兰、刘燕、乌力吉图、王春米、张龙英 | |||
通俗 | 蔡红虹 | 郭公芳、蔡国庆、杨迎 | 具莲玉、杨红、梦妮、李罡、陈红 | ||
专业组 | 美声 | 刘君侠 | 杜吉刚、朱立群、谭明 | 幺红、黄英、金永哲、刘淑珍、赵莉莉 | |
民族 | 万山红 | 刘斌、罗宁娜、张秀艳 | |||
通俗 | 张咪 | 张强、朱哲琴、马李华 | 解晓东、姚黛玮、任惠、张涓 | ||
1992年 第五届 “五洲杯” | 业余组 | 美声 | 陆力平 | 刘淑青、孙晓春、马跃 | 李红军、康广、高红兵、刘向群、刘站武 |
民族 | 张娜 | 赵静、王咏春、范继红 | 张峰、王延星、王秀、杨玉梅、马峻霞 | ||
通俗 | 林萍 | 马海云、红豆、孙莲梦 | 刘海波、白梅、崔京浩、张继红、翁普庆 | ||
专业组 | 美声 | 安金玉 | 赵登峰、宋立忠、白萌 | 张礼惠 | |
民族 | 刘斌 | 吕继宏、魏金栋、于联华 | 韩延文、陈静、乌日娜、黄英、拉姆措 | ||
通俗 | 陈红、范春梅、毛宁 | 孙悦、王智、刘晓娜、李红霞、李殊 | |||
1994年 第六届 “通业杯” | 业余组 | 美声 | 马丽君 | 慕林林、王冬梅、李宏伟 | 李晓霞、石诗华、刘书燕、冯爱群、刘春美 |
民族 | 其布格米德 | 罗勋、王咏春、吕薇 | |||
通俗 | 具莲玉 | 俞静、魏瑛霞、张迈 | 沈群、方芳、钟梅、程燕、张勇 | ||
专业组 | 美声 | 赵登峰 | 金永哲、吴波、冯桂荣 | 胡雁、宏雁、唐晓燕 | |
民族 | 肉孜·阿木提 | 杨九红、董华、董青 | 杨琼、王邵梅、李星、朱玉、黄华丽 | ||
通俗 | 爱新觉罗·启迪 | 林依轮、陶洁、陈珠莲 | 廖忠、孙浩、全美华、牟青、甘萍 | ||
1996年 第七届 “双汇杯” | 业余组 | 美声 | 路琦 | 王延安、李从惠、袁桢 | 王咏桦、张占柱、李梅、徐凯、努尔古丽、黄颢 |
民族 | 王凤云 | 董晶晶、姜维明、王咏春 | 徐曼林、蒋玉军、刘玮、李志安、可沱泽郎金、仲恒金 | ||
通俗 | 田毅 | 李幸、于凤祥、宋思思 | 可娣娜、陈倩倩、许青、任涛、张帆、亚汉 | ||
专业组 | 美声 | 张礼惠 | 张艳荣、戴玉强 | ||
民族 | 方琼 | 乔建军、吉玲洁、孙静 | 达木丁、卢捷、曲冬梅、戴滨、雷桂榕、郭春梅 | ||
通俗 | 满文军 | 刘春红、黄鹭、安红 | 朱晓红、王亚民、剑、蔡国平、张静、殷浩 | ||
1998年 第八届 “大红鹰杯” | 业余组 | 美声 | 李宏伟 | 叶巧红、高淼 | 张小平、王莹、辛爱萍 |
民族 | 隋宁 | 李清资、岳莉 | 胡薇、周发猛、蔡以华 | ||
通俗 | 许波 | 许航、王向云 | 李敏、刘洋、秋江 | ||
专业组 | 美声 | 于乃久 | 额尔德木图、郭森 | 张渊春、梁召今、周映辰 | |
民族 | 于丽红 | 谭学胜、祖海 | 马啸、周芳、刘迎春 | ||
通俗 | 冯瑞丽 | 刘薇薇、李铁石 | 杨庆、珊瑚、任茜 | ||
2000年 第九届 “步步高杯” | 业余组 | 美声 | 王铁刚 | 贾春雷、刘媛媛 | 李玫、樊琳、马阿荣 |
民族 | 樊红岩 | 吴春燕 | 张克东、温洪武、胡承忠 | ||
通俗 | 倪睿思 | 容中尔甲、刘小幻 | 肖娅娴、崔莲花、许曼筠 | ||
专业组 | 美声 | 梁召今 | 王燕、和惠 | 严圣民、吴艳域、乌兰雪荣、张慧勇(四人组合) | |
民族 | 黄华丽、龚琳娜 | 胡小娥、张小芬、麦穗 | |||
通俗 | 谭晶 | 任真、支予、郭祁 | |||
2002年 第十届 “哈药六杯” | 业余组 | 美声 | 孙砾 | 赵静、司红军 | 肖影泽、陈新、于世勇 |
民族 | 索朗旺姆 | 张全、邓春蓉 | 王园园、慕喜斌、秦靖红 | ||
通俗 | 徐洋 | 何璐、陈刚、刘吉宁(二人组合) | 力求完美组合、肖娅娴、柏文 | ||
专业组 | 美声 | 于爽、吴琳 | 张海庆、霍勇、杨洋 | ||
民族 | 麦穗 | 王荧、任香淑、哈辉 | |||
通俗 | 迷彩三人组 | 阿里郎组合、耿丽萍 | 袁圆、刘晨、58号组合(胡矿,胡磊) | ||
2004年 第十一届 “新盖中盖杯” | 业余组 | 美声 | 吴睿睿 | 阎桦、李振涛 | 李凡、梁泽元、黎辉辉 |
民族 | 方瑶 | 敖长生、陈春茸 | 王琳、邹一娜、王大军 | ||
通俗 | 董蕾蕾 | 于霞、北大六人组合 | 胡平、师鹏、岚风组合 | ||
专业组 | 美声 | 王红星、于爽、孙砾 | |||
民族 | 刘和刚、王丽达 | 陈笠笠、吴娜、西兰卡普组合 | |||
通俗 | 钱琳 | 邓蓉、凌撼·风组合 | 029合唱团、TG4演唱组、阿格乐团 | ||
2006年 第十二届 “隆力奇杯” | 不分专业组与业余组 | 美声 | 薛皓垠 | 张海庆、张文巍 | 王红星、阮余群、钟丽燕 |
民族 | 刘和刚 | 吴娜、陈笠笠 | 陈永峰、严当当、茸芭辛娜 | ||
通俗 | 师鹏 | 姚贝娜、于霞 | |||
组合 | 蝌蚪组合 | 太阳部落组合、香格里拉组合 | 新稻子组合、天韵组合、飞翔鸟组合 | ||
原生态 | 李怀秀、李怀福 | 蝉之歌组合、卞英花 | 安达组合、羌族多声部组合、阿拉腾乌拉 | ||
2008年 第十三届 “隆力奇杯” | —— | 美声 | 王红星 | 张妮、张海庆 | 陈苏威、钟丽燕、姜必群 |
民族 | 吴娜 | 泽旺多吉、吴彦凝 | 常思思、王庆爽、比兹卡组合 | ||
流行 | 姚贝娜 | 曹芙嘉、香格里拉组合 | 汤子星、奇迹组合、汤非 | ||
合唱 | 解放军艺术学院合唱团 | 华中师范大学TianKong合唱团、武警总部文工团男声合唱团 | 贵州侗族大歌合唱团、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合唱团、总政直属队代表处合唱队 | ||
原生态 | 土苗兄妹组合 | 刀郎木卡姆、纳西姐妹组合 | 阿尔麦热玛演唱组、朵蝶朵阿组合、高保利 | ||
2010年 第十四届 “蓝色经典 天之蓝杯” | —— | 美声 | 陈苏威 | 张妮、周晓琳 | 钟丽燕、费琪芳、柯绿娃 |
民族 | 王丽达 | 吴彦凝、王喆 | 常思思、王庆爽、陈笠笠 | ||
流行 | 阿鲁阿卓 | 曹芙嘉、马海生 | 汤非、西尔艾力·赛来、汤子星 | ||
合唱 | 武警男声合唱团 | 解放军艺术学院红星合唱团、西安音乐学院合唱团 | 沈阳音乐学院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内蒙古草原星蒙古族青年合唱团、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 | ||
团体 | 空军政治部文工团 | 武警政治部文工团、新疆电视台 | 海军政治部文工团、解放军艺术学院、云南电视台 | ||
原生态 | 撒叶儿嗬组合 | 楚雄阿乖佬彝歌队、其其格马 | 麦盖提刀郎木卡姆组合、游方歌组合、雪莲三姐妹 | ||
2013年 第十五届 | 民族 | 王庆爽 | 王喆 | 金婷婷、次仁央宗、吴彦凝 | |
美声 | 王传越 | 韩蓬 | 郑斌、张大伟、郑洁 | ||
流行 | 王晰 | 周鹏 | 汤非、周强、桑布扎组合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