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城东岳庙 编辑

山西省晋城市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润城东岳庙润城东岳庙

润城东岳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村,创建于大金之前,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重修,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

润城东岳庙坐北朝南,原先中轴线上建筑物依次为山门、过厅、舞台、拜亭、正殿、后殿,共分为三个院落:过厅前为前院,舞台前为中院,舞台往后为后院。庙山门两端建有钟鼓楼,各院均建有东西厢房。因其庙前山门两侧有门,过厅两侧亦有门,舞台下两侧均有门,故当地百姓称庙宇是“一进三院,三进九门”,以炫耀其恢宏气势。

2006年5月25日,润城东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润城东岳庙

地理位置: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村

所处时代:大金之前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面积:3600 m²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0375-3-78

历史沿革

编辑
润城东岳庙始建于大金之前。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重修东岳庙。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1年)七月,补修东岳庙。

民国六年(1917年),山西实行编村制,润城属二区,区政府设立于东岳庙。

1958年,东岳庙钟、鼓楼被拆毁。

1977年,东岳庙舞楼、过殿、东西配殿被拆毁。

2003年,润城村开始对砥泊城、东岳庙保护、规划、维修。

建筑格局

编辑

综述

润城东岳庙

润城东岳庙坐北朝南,原先中轴线上建筑物依次为山门、过厅、舞台、拜亭、正殿、后殿,共分为三个院落:过厅前为前院,舞台前为中院,舞台往后为后院。庙山门两端建有钟鼓楼,各院均建有东西厢房。因其庙前山门两侧有门,过厅两侧亦有门,舞台下两侧均有门,故当地百姓称庙宇是“一进三院,三进九门”,以炫耀其恢宏气势。润城东岳庙的山门、钟鼓楼过厅、舞楼及东西厢房等大批建筑均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拆毁。

拜亭

润城东岳庙

拜亭为明代建筑,殿身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四角立柱,上架四根粗大横梁,十字歇山顶。顶部全施琉璃瓦脊,颜色绚丽夺目,花卉图案精美无比,仙人走兽栩栩如生,堪称明代琉璃艺术精品。亭内顶部的木结构穹顶异常精致。亭下东西两侧有碑刻数通。亭的台基四周布以石雕栏杆,栏杆柱上分别有狮子、大象、狻猊猴子等雕像,或静或动,或庄或谐,姿态各异。栏杆板上雕有禽兽浮雕,图案精美。

正殿

正殿即天齐殿,建于近一米高的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六橡,悬山式屋顶。殿脊顶饰及博风板皆琉璃制作,色彩艳丽,制作精美程度一如拜亭顶上琉璃。殿门两边石柱前各蹲一小石狮。殿前为宽阔檐廊,廊柱为抹角四棱石柱,其柱础为金代之物。廊两侧为砖难影壁,上有仿木斗拱屋榆,颇为别致。台基前有石栏杆,栏杆柱上亦有狮子、大象、狻猊等造型生动的精美雕像,栏板上为桥梁、人物、云龙、花卉等精致浮雕,台基东西两端有石碑矗立,使该殿显得颇为典雅。殿两侧各有配殿三间,规格明显小于正殿。

后殿

亦称后宫,在天齐殿后面,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悬山式屋顶,琉璃脊饰,上铺灰色简瓦,上下两层,均出檐廊,且二层山墙亦出檐廊,斗拱密集,屏扇倚窗,外观宏伟。其两侧有耳房三间,东西两厢又各有二层楼房数间,均为旧时建筑。

文物遗存

编辑

润城东岳庙

润城古称天齐庙,据庙内碑载,始建于宋代,庙坐北朝南,原是一个三进院的大型庙宇,现中轴线仅存建筑为献亭、天齐殿、后宫及东西耳殿,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现存建筑献亭、天齐殿、后宫为明代遗物,东西耳殿为清代建筑。

历史文化

编辑

润城东岳庙

润城东岳庙四周山体环抱,三水萦流,沁河由北而南环绕村镇、樊溪水自东至西穿村而过,注入沁河。东岳庙为本镇的统治中心,位于镇中,夫子庙(文庙)紧靠东岳庙,是润城镇崇尚文化的重要标志。抗战以前,商业位居阳城县四大镇之首。润城最初名叫老槐树,随着当地铁业的兴盛,后也曾改名铁冶镇、润城、小城、少城,明嘉庆三十八年(1559年)改为“润城”。

保护措施

编辑
2006年5月25日,润城东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址

润城东岳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村。

东岳庙

交通

乘车前往润城东岳庙:从阳城县汽车站坐车到润城镇,然后包车前往,或者直接在阳城县包车去东岳庙。

下一篇 玉泉东岳庙

上一篇 西李门二仙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