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故居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廷敬故居陈廷敬故居

陈廷敬故居,别称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为清代名相陈廷敬及陈氏家族的故居,是明朝至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存。

陈廷敬故居建于明宣德四年至清康熙五十三年(1429~1714年)之间。故居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依山就势而筑,另有花园及陈廷敬墓地等附属建筑,是一处城堡式古代官宦家居建筑群。内城称“斗筑居”,为明代建筑,是陈氏家族的故居,占地约11565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城墙、河山楼、藏兵洞、陈氏宗祠、树德居、世德居、容山公府、御史府及麒麟院等。外城又称中道庄,为清代建筑,是陈廷敬的私邸,占地约11583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相府、书房、花园、管家院、内宅、城墙、御书楼及功德牌坊等。陈廷敬故居规模宏大,格局完整,生活、战备设施齐全,建筑历史沿革清楚,是研究该类型历史建筑的重要实例。

2013年3月5日,陈廷敬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陈廷敬故居

地理位置: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所处时代:明至清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868-3-16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陈廷敬故居建于明宣德四年至清康熙五十三年(1429~1714年)之间。

陈廷敬故居河山楼创建于明崇五年(1632年)。

陈廷敬故居内城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外城紧依内城西城墙而筑,修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至四十一年(1702年)之间。

陈廷敬故居”冢宰总宪”牌坊、大学士第创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从1998年开始,对陈廷敬故居(皇城相府)进行修复修缮。2002年,成为国家4A 级景区。2010年12月,晋升为山西省第三个、晋东南地区唯一的国家5A级景区。

建筑格局

编辑

陈廷敬故居

陈廷敬故居,又称皇城相府,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依山就势而筑,另有花园及陈廷敬墓地等附属建筑,是一处城堡式古代官宦家居建筑群。内城称“斗筑居”,为明代建筑,是陈氏家族的故居,城墙周长466.55米,占地约11565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城墙、河山楼、藏兵洞、陈氏宗祠、树德居、世德居、容山公府、御史府及麒麟院等。外城又称中道庄,为清代建筑,是陈廷敬的私邸。城墙周长313.75米,占地约11583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相府、书房、花园、管家院、内宅、城墙、御书楼及功德牌坊等。

主要建筑

编辑
内城

藏兵洞藏兵洞

陈廷敬故居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71.5米,南北长161.75米,设五道城门。城东筑五层125间藏兵洞,城北中部建一高大堡楼名曰河山楼,长11.32米,宽约8米,高33.3米,分七层,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掘有水井、暗道,备有磨碾生活设施,是皇城最早的标志性建筑。

河山楼

河山楼,居内城正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99平方米。河山楼为砖石混构,四墙笔直,面宽三间,高七层,其中含地下室一层,三层以上开设拱形窗,楼顶建有垛口和堞楼,一楼正中神龛供奉武圣关羽。河山楼内墙采取了“上大下小”的建筑手法,呈倒八字型。楼内地下室置有碾、磨等生活设施,中间有一口水井,东北角有暗道通往麒麟院。

树德院树德院

树德院,居内城东北角,现为中华字典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以字典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坐东朝西,三进院落,占地面积约1232平方米。由前院、中院、后院组成。前院四合院布局,东房为主房,高三层,面宽三间,单檐悬山顶,二层上设披檐;南、北厢房为二层单檐硬山顶,西房底层为拱形门窗,二层以上为格扇门窗。由西南门进入中院,与前院形制相同。由东南门进入后院,东房为主房,高三层,二层上设披檐,单檐悬山顶。院内有一座浮雕,其右侧书“中国第一字典、皇家唯一版本”,是中国字典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外城

陈廷敬故居外城,平面呈正方形,东西宽约106米,南北长约100米。外城有四门,西门为主大门,上设城楼。主要建筑为陈廷敬府邸,又名大学士第。

御书楼御书楼

御书楼是外城第一景,可看到康熙皇帝御赐并亲笔手书的“午亭山村”与“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楹联。

石牌坊

石牌坊,共有2座,分别为“冢宰总宪”牌坊和“小牌坊”,均位于外城。“冢宰总宪”牌坊为石质仿木结构,四柱三楼,五铺作斗拱,枋额雕龙镌风,基座瑞兽环拥。正门上方镌刻“冢宰总宪”四个大字。下方有字牌四层,最为显赫的是最下方一层:“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陈廷敬”。两边偏门上分别刻有“一门衍泽”和“五世承恩”八个大字,指的是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皇帝的恩赐。牌楼石柱边有香炉座、抱鼓石和狮子滚绣球。

大学士第大门大学士第大门

冢宰第又称大学士第,位于外城中心。坐北朝南,由前院、中院、后院三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约1553平方米。大门居院落西南侧,朝南开设,单檐硬山顶,门匾书“冢宰第”。门内迎面建麒麟砖雕照壁。大门内为一东西向的过道,过道东北建二门,二门两侧建八字形砖雕照壁,二门为三间门廊式,单檐歇山顶,内设屏门,前院为三合院布局,北房为点翰堂,砂石台基,格扇门,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中院由东房、西房和北面的过厅组成,东为起居室,西为书房。后院均建二层楼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东、西厢房现为陈展室。

陈廷敬墓

陈廷敬墓陈廷敬墓

陈廷敬墓地位于皇城村北约2千米,占地约1.6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石牌坊、御书挽诗碑亭、10通高大的神道碑、石像生、祭亭和陈廷敬墓等,保存基本完好。   

文物遗存

编辑
碑刻

陈廷敬墓有保存完好的康熙皇帝御书挽诗碑及10通镌刻康熙皇帝御制祭文的碑刻。

牌匾

“午亭山村”牌匾“午亭山村”牌匾

清康熙帝亲笔御书“午亭山村”牌匾挂于陈廷敬故居御书楼。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陈廷敬陈廷敬

陈廷敬(1639~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谥文贞。曾任《康熙字典》总阅官,著有《尊闻堂集》《午亭文编》等。

文物价值

编辑
陈廷敬故居规模宏大,格局完整,生活、战备设施齐全,建筑历史沿革清楚,是研究该类型历史建筑的重要实例。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陈廷敬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陈廷敬故居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陈廷敬纪念馆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陈廷敬故居,路程约20.4千米,用时约47分钟。

下一篇 仙翁庙

上一篇 石末宣圣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