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菰城遗址 编辑

浙江省湖州市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菰城遗址下菰城遗址

下菰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兴区道场乡金盖山下,是战国时楚国菰城县和秦置乌程县的县治,下菰城因“城面溪泽,菰草弥望”故名,建于战国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

下菰城遗址是中国东南各省古城遗址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总面积68万平方米。下菰城分内城外城两圈,外城(重城)面积约20万平方米;内城(子城)位于外城的东南隅,面积约8万平方米。下菰城城墙均用黄土夯筑,下菰城城墙高6~9米不等,上部宽3~5米,底部宽20~30米,断面呈梯形。下菰城的城垣中夹杂有印纹陶、原始青瓷和夹砂陶片等。

2001年6月25日,下菰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下菰城遗址

地理位置: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金盖山下

所处时代:春秋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5-0041-1-041

面积:680000 m²

历史沿革

编辑
战国前(前3000~前248年),下菰城从聚落逐步形成城市。

战国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春申君黄歇以吴(今苏州)为郡治。同时设置菰城县,县治为下菰城。

东晋义熙元年(405年),下菰城被废弃,成为一座废城。

南宋时期,下菰城成为军马场。

元代以后,来访者尤其多,并留下大量诗文。

民国时期,下菰城遗址受多方关注。

20世纪80年代,湖州市文保部门对下菰城遗址地表作了详尽的调查,发现了城垣中的战国时代文物。

下菰城遗址简介下菰城遗址简介

遗址特点

编辑
下菰城遗址坐落在一个自北向南倾斜的山坡上,背倚和尚山,东北靠近金盖山,总面积68万平方米。其城垣分内外两重,其中外城略似圆角等边二角形,面积约20万平方米,现存城垣周长约1800米。东北和西北城垣保存完好,无南城垣。内城位于外城内南隅,面积约8万平方米,现存城垣周长约1200米,除南城垣较残外,其余部分保存都较完好。城垣一般高度在6~9米不等,上部宽3~5米,底部宽20~30米,断面呈梯形。城垣用黄土夯筑而成,较实。

下菰城遗址风光

文物遗存

编辑
下菰城遗址的城垣中夹杂有印纹陶、原始青瓷和夹砂陶片等;印纹陶有云雷纹、回纹、折线纹、组合纹等。附近山顶上还分布有传说的“烽火墩”,据发掘为土墩墓、石室墓等。

历史文化

编辑
据文献记载,战国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楚王把此地封给战国末楚国贵族春申君黄歇。春申君于吴墟西南立菰城县,修筑城垣,建造房屋“连延十里”。因城面溪泽,菰草弥望,故名。可知下菰城当年曾作菰城县之治所,且菰城之名始于此。

文物保护

编辑
1963年,下菰城遗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菰城遗址保护碑下菰城遗址保护碑

2001年6月25日,下菰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下菰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金盖山下。

下菰城遗址

交通信息

乘坐湖州市内公共交通307路至窑头村站下车,步行210米可达。

下一篇 递铺城址

上一篇 城山古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