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面饸饹 编辑

陕西省传统面食小吃

荞面饸饹荞面饸饹

荞面饸饹是一道以荞面、羊肉、土豆、香菜等为主要食材制作的美食。是陕西省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被誉为北方面食三绝之一,与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齐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荞面饸饹

分类:陕菜

口味:鲜

主要食材:荞面

营养成份: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

配料:胡椒粉、香菜、蒜苗丝和紫菜

产地:陕西

历史源流

编辑

饸饹,古称"河漏"。'元代农学家王祯《农书,荞麦》:"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或作汤饼。"韩城的羊肉餄餎不是作为汤饼

特点:韧筋爽口,辣香微酸。

方法四

1.将苦荞麦面加水调软、揉光。用湿布盖严,饧好备用。

2.将“饸饹床”放在开水锅上,面团分块抟成圆柱形,塞入饸饹床的圆口内,用力下压,饸饹则由细孔中漏出,掉入开水锅内。煮熟在冷水中冰过,用熟菜籽油拌匀,提起抖动松散。

3.调入精盐、熬制醋、蒜汁、芥末糊及油泼辣子少许即可。

食用说明

编辑

荞面饸饹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吃热的,另一种是吃的。

一般是夏季凉吃,调入精盐、香醋、芥末、蒜汁、芝麻酱和红油辣子,有时师傅芥末下得狠了一些,一筷子入口,不由浑身一颤,好像七窍六神都通了,是消夏祛暑的好东西。

冬季多是热吃,在饸饹碗里浇上臊子和热骨头汤,再撒入胡椒粉、香菜、蒜苗丝和紫菜,吃起来汤鲜面筋,通体舒畅。

食品特点

编辑

饸饹,古称"河漏"。元代农学家王祯《农书,荞麦》:"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或作汤饼。"韩城的羊肉餄餎不是作为汤饼

饸饹多用荞麦面制成,荞麦在所有谷类中被称为最有营养的食物,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 P、维生素 B1、 B2、芦丁、镁、总黄酮等。而且荞麦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比较固定的叫法是荞面饸饹,网上还流传着乔面禾洛乔面活络荞面合络。

营养价值

编辑

饸饹多用荞麦面制成,荞麦在所有谷类中被称为最有营养的食物,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 P、维生素 B1、 B2、芦丁、镁、总黄酮等。而且荞麦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荞麦食品对血脂、血糖代谢的平衡起着极好的调节作用,这是因为荞麦是集营养、保健、医疗于一身的多功能粮种。

蛋白质

荞麦米荞麦米

荞麦高含蛋白质,其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尤其富含赖氨酸。荞麦含有亚油酸,亚油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它具有降低血脂,改变胆固醇中脂肪酸的类型和促进酶的催化作用。荞麦含有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钙、铁、锌、镁、硒等13种微量元素,并含有叶绿素、苦味素、纤维素和齐全的B族维生素,尤其富含烟酸和芦J(VP),芦丁是其它粮食作物不含有的成分,是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硬化,预防微血管脆性出血的有效药物。

脂肪

苦荞脂肪含量较高,为2.1%~2.8%,在常温下呈固形物,黄绿色、无味,不同于一般禾谷类粮食。苦荞脂肪的组分较好,含9种脂肪酸,其中最多为高度稳定、抗氧化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占总脂肪酸的87%(表5)。

维生素

苦荞粉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P,其中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维生素B1 和维生素PP显著高于大米,维生素B2亦高于小麦面粉、大米和玉米粉1~4倍,有促进生长、增进消化、预防炎症的作用,荞麦中还含有维生素B6,苦荞的维生素B6约为0. 02毫克/克。另外在苦荞中还含有硬脂酸、肉豆蔻酸和未知酸。硬脂酸为2.51%,肉豆蔻酸为0.35%

微量元素

苦荞麦粉中含有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对人体功能和食品营养已引起关注。人们已知苦荞是人体必需营养矿质元素镁、钾、钙、铁、锌、铜、硒等的重要供源。镁、钾、铁的高含量展示苦荞粉的营养保健功能。

经常食用荞麦食品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大有好处,并有助于儿童生长和智能发育,许多专家呼吁多食一些杂粮,尤其多食一些荞麦食品,以此降低现代病的发病率。

相关典故

编辑

西安城墙内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地方名叫教场门,顾名思义,大概是当年八旗兵、绿营兵操演武功的地方。“门”没有看到过,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教场门”三个字出现在西安人的口中,常常是后面还挂着另两个字“饸饹”。

饸饹,因多用荞麦面制成,比较固定的叫法是荞面饸饹。据有人考证说此食物在元代已经有了,根据是元人王桢著的《农书·荞麦》节中有“北方山后,诸郡多种,磨而为面或作汤饼,渭之河漏。”“河漏”、“饸饹”,两者在读音上无论按普通话还是陕西腔都很相近。

荞麦亩产不高,但制成的饸饹却很惹人爱,色泽黑亮,入口筋顽,越嚼越香。因而几十年前西安的巷子里就有一句俚语“荞面饸饹黑是黑,筋韧爽口能待客。”饸饹能待客,可不是谁在自家小厨房捣腾一阵子就能做出来的,象羊肉泡、葫芦头一样,也得到市面上专营的“老字号”才能品到正宗风味,上面说到的教场门饸饹就曾经是古城最有名的一家。

对教场门饸饹比较肯定的一种说法是出现于清末,是由渭南吕家村一位姓孟的老人创出的牌子,其后人孟兆武少承家传,练就了一手做饸饹的绝技,1932年,他先在当时西安市最热闹的南院门第一市场售卖,后来又迁到教场门,此后几十年,在西安饮食市场中自成一家,名气大噪。据内行讲,孟氏做饸饹选料很考究,主要用关中千阳、陇县、白水、长武、蒲城诸县的新鲜荞麦现磨现做,饸饹的制做过程主要分和面、煮条、拌油等程序,两个环节,一个是制青石水,选一块鸡蛋大小的青石用火烧红,放入凉水中一激,“嗞喇”一声,青石水就成了,舀一小碗徐徐洒入面盆再揉和成面团。据说加入青石水,饸饹由此就筋韧耐嚼了。

下一篇 杨凌蘸水面

上一篇 陕西裤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