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新觉罗·奕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宗室,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奕䜣自幼与咸丰帝奕詝一同成长,深受道光帝宠爱。道光帝死后,根据其遗诏被封为恭亲王。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时废时起。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咸丰帝逃往承德,奕䜣以全权钦差大臣留守北京,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与之签订《北京条约》。次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
2024/08/07
1940
-
爱新觉罗·耆英(1787年—1858年),字介春,清朝宗室,大臣。隶满洲正蓝旗,多罗勇壮贝勒穆尔哈齐六世孙,嘉庆朝东阁大学士禄康养子,生父为广西道监察御史禄丰。耆英以荫生授宗人府主事,迁理事官,历官内阁学士、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礼部、户部尚书、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期间曾与伊里布等签订中国近代史上首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后因欺谩之迹,为王大臣弹劾,咸丰帝赐自尽。
2024/08/15
8048
-
李开芳(约1826—1855年),广西武缘(今武鸣)人,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因避翼王石达开讳,改名来芳。金田起义后,历任监军、总制等职。始领右一军从萧朝贵连下湖南桂阳、嘉禾、攸县等处。1852年10月于长沙擢金一正将军。12月,在岳州升殿右二指挥,率部攻取湖北汉阳,寻擢殿右二检点。次年1月克武昌,封地官正丞相。后沿江东下,3月,首抵金陵,从聚宝门入城。旋与林凤祥等取镇江、扬州,断清朝南北漕运,拱卫天京。5月初,同林凤祥被洪秀全和杨秀清召回天京,面授机宜,率九军二万余众,从扬州出发,举师北伐,至10月底达天津
2024/07/20
4960
-
林凤祥(1825年-1855年),太平天国北伐军主帅,广西桂平(一作广东揭阳县)人,一说壮族,太平天国名将。早年参加金田起义。1851年9月攻克永安州,授御林侍卫。翌年,随前军主将萧朝贵入湖南,攻长沙,升土官正将军。年底,进克岳州,升殿左一指挥。克汉阳,升殿左一检点。1853年1月攻武昌率兵先登,升天京副丞相。2月沿江东下,3月抵南京,率先攻破仪凤门。继与李开芳东下镇江、扬州。5月,洪秀全、杨秀清决计北伐,至10月抵天津静海,被洪秀全封为靖胡侯。在等候援军的过程中,因粮尽衣单,突围南撤,遭僧格林沁及胜保所
2024/07/20
5418
-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自号且乐主人,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年号“咸丰”。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第四子,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清宣宗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地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奕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望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
2024/08/05
1448
-
马如龙(1832年-1891年),原名席珍,本名马现(一作献),号云峰,字献廷,回族,云南建水回龙村人,清军云南籍将领。咸丰四年(1854年),南安州(今双柏县)石羊银厂矿争愈演愈烈,马如龙招集回、汉、彝民参加矿争,次年返乡。咸丰六年(1856年),昆明“四月事件”发生前后,建水团练、厂客武装与清军先后搜杀建水回民,围攻回龙村,马如龙率领回民奋起反抗,反攻建水,转战馆驿,成为滇南反清起义的主要力量。咸丰七年至咸丰十一年(1857年-1861年),马如龙以“劣绅欺凌,大吏偏袒”,“止欲报仇,不敢为逆”,北上
2024/08/15
3675
-
乔治·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1737年—1806年),祖籍苏格兰,1737年出生于北爱尔兰。他在伦敦学习过法律,在柏林神学院获硕士学位,精通法语、拉丁语和意大利语。20岁时,他开始参加风靡一时的欧洲大陆旅行,为其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7岁时被封为勋爵,并作为特使被派往俄国签订了为期20年的对英国极为有利的商务条约,因而得到著名外交家的称誉。 他还是英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曾率领使团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名,于1793年抵达中国,欲通过谈判打开中国市场,却无功而返。这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
2024/08/14
9418
-
阮惠(越南语:Nguyễn Huệ,1753年-1792年),又作阮文惠(Nguyễn Văn Huệ),后改名阮光平(Nguyễn Quang Bình),越南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西山朝第二代皇帝。因年号光中,史称光中皇帝(Quang Trung Hoàng đế)。1771年,因不满广南国权臣当道,政局败坏,阮惠与兄长阮岳、阮侣在西山发动起义。阮惠在战事中表现骁勇,先后消灭南方广南国、北方郑主及后黎朝,结束了越南二百多年来南北分裂之局,并击退了来自暹罗及中国清朝等“外国势力”的军事干预。但由于
2024/08/14
5372
-
博尔济吉特·策棱(1672年-1750年),清代前期蒙古族重要将领。博尔济吉特氏,成吉思汗嫡裔,喀尔喀蒙古台吉。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其祖父丹津携他从居住地塔米尔投归清朝,康熙帝授策棱为轻骑都尉,留居京师,入内廷学习,将其属部划入八旗察哈尔中的镶黄旗。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指婚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授和硕额驸,并赐贝子品级。后奉命回驻塔米尔旧地,击败入侵的准噶尔兵。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从傅尔丹多次击败准噶尔兵,授札萨克。雍正元年(1723年)特诏封多罗郡王。雍正二年(1724年),驻
2024/08/15
4963
-
朋春(?—1700年),栋鄂氏,又名彭春,满洲正红旗人,何和礼四世孙,和硕图之孙,哲尔本之子。清朝康熙时期重要将领、抗击沙俄入侵的民族英雄。清顺治九年(1652年),朋春袭封爵位。他曾参加了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还与郎坦率兵视察被沙俄侵占的中国领土雅克萨一带的形势。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与郎坦率何佑、林兴珠等统兵围攻雅克萨。沙俄将领额里克舍势蹙乞降,很快朋春释放战俘虏并拆毁了俄军城堡,最终迫使沙俄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清政府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参加平定准噶尔部噶尔
2024/08/15
2681
-
刘文秀(?-1658年),字抚南,陕西人,张献忠养子,与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同称“四将军”。刘文秀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被张献忠封为抚南将军。大西大顺二年(1645年)春,刘文秀率部东下重庆,被明军曾英打败,后退回成都。大顺三年(1646年)八月,张献忠牺牲,刘文秀率余部南撒。后在重庆附近长江打败南明部队,斩明将曾英。后孙可望北返贵阳,留其镇守云南。永历六年(1652年)初,刘文秀北上攻四川,同年七月,收复叙州(今四川宜宾市)和重庆,俘获清军两名都统,把平西王吴三桂围困在保宁(今四川阆中),收
2024/08/15
6423
-
爱新觉罗·岳讬(yoto,满语意为“呆痴人”“傻公子”,1599年2月26日—1639年2月11日),后金(1636年后为清朝)宗室、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烈亲王代善之长子。岳讬早年投身戎马,跟随努尔哈赤攻辽沈,征蒙古,先后受封台吉、贝勒,掌镶红旗。努尔哈赤去世后,岳讬以大局为重,与弟萨哈廉力劝父代善拥立皇太极。其后在丁卯之役中随二贝勒阿敏出征朝鲜,成功阻止了阿敏欲留在朝鲜的图谋,又参与宁锦之战、己巳之变、大凌河之战,并三次随征蒙古察哈尔部,主管后金兵部,深受皇太极器重。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
2024/07/30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