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昰应(朝鲜语:이하응,1821年—1898年),字时伯,号石坡、榆屐道人、老悟樵人、海东居士等,朝鲜半岛近代史上著名的保守派政治家,也是一名书画家。他本贯全州李氏(王族),生于汉城(今韩国首尔),他是南延君李球第四子,朝鲜高宗李熙的生父。李昰应早年被封为“兴宣副正”,后累封至“兴宣君”,1864年其子李熙即位以后晋升为“兴宣大院君”(흥선대원군)。他是朝鲜王朝唯一生前获得“大院君”爵位的人,因而一般以这个爵位来称呼他。时人尊称他为“大院君閤下”、“大院位大监”(这一称呼在韩剧《明成皇后》国语版中被讹译为
2024/08/14
3922
-
赵光祖(조광조,1482年—1519年),朝鲜王朝前期政治家、思想家,朝鲜朱子学派的代表者。字孝直,号静庵,本贯汉阳赵氏。官僚家庭出身,历任副提学、大司成等官职,是朝鲜中宗时期与勋旧派对抗的士林派之领袖。1519年因提出伪勋削除案而遭权臣势力的忌恨,被陷害赐死,年仅38岁。他的著作有《静庵集》15卷。朝鲜宣祖时正式平反,赐谥号“文正”。光海君时从祀文庙。
2024/08/11
7833
-
成希颜(성희안,1461年—1513年),朝鲜王朝中期大臣。字愚翁,号仁斋,本贯昌宁,是中宗反正的“三勋”之一,封昌宁府院君,官至领议政,死后谥号忠定。
2024/08/14
8877
-
皇甫仁(황보인,?—1453年),朝鲜王朝前期大臣。本贯永川,字四兼、春卿,号芝峰。皇甫仁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左正言、汉城少尹、刑曹左参判等职,还曾作为谢恩副使前往明朝,回国后,先后升任左议政、右议政,1451年拜领议政。两年后,首阳大君李瑈发动政变夺位,皇甫仁在政变中遇害。
2024/08/14
1704
-
李珦(1414年—1452年),朝鲜王朝第五任君主(1450—1452年在位)。字辉之,是朝鲜世宗李裪嫡长子,朝鲜世祖李瑈同母兄,母昭宪王后沈氏,永乐十二年(1414年)十月三日生于汉城,永乐二十年(1422年)十月册封为王世子。正统十年(1445年),因朝鲜世宗身体抱恙,开始协助处理政务。景泰元年(1450年),世宗薨于永膺大君李琰府邸,李珦继承王位。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十四日, 李珦薨于康宁殿。庙号文宗,谥号恭顺钦明仁肃光文圣孝大王,葬于显陵。
2024/08/14
6696
-
金宗瑞(朝鲜语:김종서,1383年-1453年),朝鲜王朝前期大臣。字国卿,号节斋,本贯顺天。金宗瑞通过科举及第入仕,历仕太宗、世宗、文宗、端宗四朝,尤其受到朝鲜世宗的器重,曾镇守咸吉道七年之久,在朝鲜王朝设置东北六镇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主持编纂《高丽史》《高丽史节要》《世宗实录》等书。端宗时官至左议政,死于与首阳大君李瑈的权力斗争中。三百多年后获得平反,谥号忠翼。
2024/08/14
6416
-
李叔蕃(1373年—1440年),字伯应,号芸亭,朝鲜王朝初期大臣,朝鲜太宗李芳远的心腹。
2024/08/14
1118
-
李芳干(1364年—1421年),朝鲜太祖李成桂第四子,本贯全州,母为神懿王后韩氏。朝鲜定宗二年(1400)正月,李芳干发动宫廷政变,意图杀害靖安公李芳远,兵败被擒,被李芳远流放,史称“庚辰靖社”(又称第二次王子之乱)。
2024/08/14
7026
-
朴苞(?—1400年),高丽王朝末年至朝鲜王朝初年大臣。号壶谷,本贯竹山,早年入仕高丽,后参与推戴李成桂即位,策二等开国功臣;又支持李芳远夺权,策二等定社功臣。因对论功行赏不满而怂恿李芳干对抗李芳远,引发第二次王子之乱,李芳干败后,他被流放,不久伏诛。
2024/08/14
4968
-
李成桂(韩语/朝鲜语:이성계/리성계,Yi Seong-gye/Lee Seong-gye,1335年10月27日-1408年6月18日),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1392年—1398年在位)。本贯全州李氏,出生于元朝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金野郡)。初字仲洁,后改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死后庙号太祖,明朝赐谥号“康献”,故又称“朝鲜太祖”或“康献大王”。李成桂是元朝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嫡长子。1356年,李成桂与其父帮助高丽王朝恭愍王夺取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后来与元朝、红巾军、倭寇、女真等势力作战,战
2024/08/06
8581
-
李承休(1224年—1300年),高丽王朝后期大臣、文学家。字休休,号动安居士,京山府嘉利县(今韩国庆尚北道星州郡)人。官至密直副使、监察大夫、词林学士承旨,著有《动安居士集》、《帝王韵纪》等作品。
2024/08/14
5455
-
马千乘(1570年~1613年),石柱县(今重庆市)人,字肖容,官至石柱宣抚使。明朝将军,世袭石柱县土司,妻为秦良玉(著名女将军、忠贞侯),子马祥麟(骠骑将军),孙马万年。1613年被内监邱乘云诬陷病死狱中。
2024/08/14
4495